【社大20】中壢社大:一堂賞鳥課程,讓學員成為保護生態的實踐者

【社大20】中壢社大:一堂賞鳥課程,讓學員成為保護生態的實踐者
Photo Credit: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當都市型的社區充斥著各種資源與資訊,當人們因為過多的刺激卻認不出身邊的環境,看不見地區的樣貌,在這樣的社區之中,若能透過教育,讓人們認出它、接近它,並且因為貼近它而活得更真實,那麼,這樣因地制宜的教育,是否也讓人因為與生活更緊密的結合而能成長的更為厚實呢?

文:丁小媗

教育是有機的過程,會因應地方條件長出不同的樣貌,而教育的內容如能與生活世界結合得更緊密,人的成長將因接地氣而更為厚實。

位於中壢火車站附近,穿過老街溪後,有一處社大,三年來默默地進行這樣的教育過程:即使僅有少數人報名,仍因其具有公共性等因素開課,開課後,不僅設計各種方式增進更多民眾參與意願,同時透過講座等形式置入相關的環境守護議題,三年後,課程不僅成立社團,還為這個地方的生態出了幾本書,而其中的學員,也從原來對地方的不知、生活的無感,到如今因為一堂賞鳥的課程,開始成為關心生態、保護環境的實踐者,這些改變,是社大與學員們不曾想過的事情,這裡是「中壢社大」。

與中壢社大藍清水校長談起在社大的教育時,他神采飛揚的說著:「在社大很好玩」,說話時,那雙閃閃發亮的眼睛,讓人至今依舊印象深刻,到底社大好玩在哪裡?和一般的教育又有什麼不同?

時光回溯,前身在企業裡打滾的藍校長,三年前因緣際會來到中壢社大,當時的社大不僅在財務上面臨困難,也沒有如今這樣堅實的志工團隊。為了發展社大特色,校長觀察社大所在地區,除了臨近中壢的生命之河——老街溪外,同時也有許多的新住民居住此地,加上校長自學生時代起就對弱勢充滿關懷之情,因此,便以「新住民文化關懷」及「河川生態守護」為社大發展主軸。

2015年暑假在藍校長推動下,社大因緣際會與鳥類生態專家徐景彥老師合作開設賞鳥課程,同步也開始志工的招募與培養。然而,起步總是困難的,一開始為能順利開課,校長親力親為,每天都到社大辧公室邀請前來社大的民眾們報名課程或擔任志工,開課之際,考量參與社大課程民眾類型,與老師共同討論後,決定設計出多點多樣,同時兼具旅遊的生態觀察方式,以持續學員的興趣與熱情,不僅如此,戶外踏查時校長也花時間陪同參與,而學員劉意文,就是這樣的情境下加入的。

「本來是跟著老婆到社大報名課程的,後來在校長邀約下,想想老婆都報名三堂課了,於是自己也跟著報名。那時候聽到校長說中壢地區有鳥,心中充滿懷疑,這個車水馬龍的小鎮,有鳥嗎?我怎麼都沒聽過鳥叫?」劉意文回憶說,「然而,我從來沒有想過,會因為一個鳥類課程,讓自己開始關心中壢這個環境,甚至,連我們家都嚴格做到愛護地球的行動,舉例來說,如果家中有人忘了帶水壺出門,路上口渴了也不會買保特瓶裝水。不僅如此,我自己的生活作息都有了調整,整個人也因此變得更清爽……。」

原來,三年前,當鳥類觀察課程開辦後,社大不僅透過各種設計以吸引社區民眾及學員興趣,更在公共論壇時安排鳥類課程老師來講座,除了推廣賞鳥,也同時推動生態守護觀念,課程進行第二年起,老師和學員更共同訂下出版鳥類觀察及生態圖錄目標,每年出版一本,同時分贈給各大學圖書館及老街溪沿岸學校收藏。

中壢
Photo Credit: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提供

然而,要能夠實踐愛鄉愛土、守護環境的情懷與行動,只是停留在社大學員端是不夠的,因此,從課程到社團成立,從學員到走入社區,社大的這群夥伴不僅共同規劃了老街溪定點賞鳥並設計賞鳥步道外,也開始和永福里河川巡守隊合作,近期更打算推展至新街溪與機場捷運環北站一帶,想讓更多中壢區民眾透過都市賞鳥風氣建立,達到尊重生命與保護生態的目的,一如當初因為賞鳥課程而改變生命的那位學員(如今為社區環境生態研究社社長)。

中壢社大不僅在生態課程上著墨,更進一步思考著如何擾動當地居民,讓學習進入生活,「你看,這張澗仔壢(中壢的古稱)是由社大成員手繪的地圖…這些書是以學術規格進行的觀察與記錄…中壢有一條都是新住民會遛連的地方,我想要把它變成一種新住民文化…老街溪那裡未來計畫邀請地方耆老說說當時的故事…」校長熱情地分享著社大點滴以及他還想在社大做的事,而一旁社區環境生態研究社的意文則熱忱地分享著對於接下來要在新街溪做的事情……。

如果,當都市型的社區充斥著各種資源與資訊,當人們因為過多的刺激卻認不出身邊的環境,看不見地區的樣貌,在這樣的社區之中,若能透過教育,讓人們認出它、接近它,並且因為貼近它而活得更真實,那麼,這樣因地制宜的教育,是否也讓人因為與生活更緊密的結合而能成長的更為厚實呢?


本系列專欄由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簡稱全促會)採訪編輯而成,每周三固定上刊。全促會耗時一年時間拜訪全國社區大學,精選特色社大故事,社區大學發展至2018年已屆20周年,2018年9月-10月全促會將在台北艋舺、高雄鹽埕分別舉辦「社大20,做伙學習,翻轉地方」特展。詳情請見社大20周年特展網站臉書粉絲專頁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