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坂直美打贏偶像奪冠卻淚灑頒獎典禮:美網決賽是誰受了委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坂直美牽扯進這場風波中,在頒獎典禮面對噓聲四起的她甚至主動向地主國的球迷們道歉:「我知道每個人都是在幫細威加油,很抱歉結局是這樣。」
有「日本細威」之稱的大坂直美,在2018美國網球公開賽女單決賽以直落2力退自己的偶像美國前球后小威廉絲(細威),成為日本首位晉級決賽並且摘下大滿貫的選手,不過在頒獎典禮上,觀眾卻噓聲不斷,而大坂直美全程面露尷尬幾乎笑不出來,甚至當場落淚;原因可能出在細威在比賽中一連串引發爭議的行為有關。
首位拿到大滿貫的日本人「大坂直美」
《聯合報》報導,大坂直美的父親是海地裔美國人、母親是日本人,她在日本大阪出生,3歲與家人移居美國,2015年轉入職業,並曾獲WTA最佳新人獎。
大坂直美一開始並不特別喜歡網球,只是跟在姐姐大坂麻里旁邊玩玩,她的父親當時正全力栽培姐姐走上網球之路,大坂直美在她10歲那年首度打敗姐姐,才開始真正對網球產生興趣。

被日本媒體稱做「日本細威」的大坂直美和姐姐大坂麻里都是職業網球選手,美國媒體認為姐妹倆將是下一對威廉絲姐妹(Venus & Serena Williams),和小威廉絲同屬力量型選手的大坂直美,不論發球、抽球都讓人看到小威廉絲的影子。
大坂直美自己也不諱言,她的偶像就是小威廉絲,今年在邁阿密網賽首輪對上小威廉絲時,大坂直美還說「像美夢成真」。
大坂直美的教練巴金(Sascha Bajin)過去也是小威廉絲教練團隊的成員之一,他在談到兩名選手時就提到,大坂直美的發球、抽球與小威廉絲一樣威脅性十足,但相較小威廉絲展現的霸氣,大坂直美在心態上稍嫌保守。
充滿爭議的冠軍決賽
這場冠軍決賽並不平靜,《中廣新聞網》報導,在第2盤時,資深裁判Carlos Ramos認定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的教練在場邊以暗號進行「場外指導」,為此判了「警告」,引起小威廉絲不滿,強調自己絕對不會用欺騙來贏得比賽,和裁判發生爭執。
《NOWNews》 報導,在這支警告後,小威廉絲又因為不滿自己的表現摔拍洩憤,這又再次讓她遭到裁判警告,小威廉絲情緒失控,大罵Ramos是「小偷」,並在中場休息時走到Ramos旁邊要他道歉,還引發裁判長到場調停,這也讓小威廉絲被判了第三次警告,且被直接罰了輸一局。

在Ramos對細威判罰局後,細威情緒更崩潰,指控裁判「性別歧視」,表示過往眾多男球員就算和裁判爭執從未遭罰局,主場球迷更是對主審噓聲四起,為地主天后抱屈。
小威廉絲最後因此輸掉了比賽,且美國網協決定對她處以1萬7000美元的罰款,其中4000美元是因為場外教練指導,3000元是因為摔拍,1000元是對Ramos出言不遜。
當比賽結束時,小威廉絲雖然和大坂直美互相擁抱致意,但卻不願意依照慣例與裁判握手就直接離場。
《聯合報》報導,大坂直美牽扯進這場風波中,在頒獎典禮面對噓聲四起的她,甚至主動向地主國的球迷們道歉,「我知道每個人都是在幫細威加油,很抱歉結局是這樣。」賽後記者會上,大坂直美被問及為何奪冠還要向球迷道歉,她再度淚崩,「因為我知道她(細威)有多想要第24冠。大家都知道,媒體都有報。」
《自由時報》報導,同時大坂直美也向偶像致意:「和妳對決是我的夢想,我很開心能達成,也很感謝能和妳交手。」先前大坂直美曾在邁阿密女網賽擊敗過細威,能再度扳倒偶像,仍令她相當激動。
小威廉絲在生產後復出的第一大滿貫比賽就鎩羽而歸,她在大坂直美低頭開始哭泣時,拍肩安慰並給她一個擁抱,也鼓勵她繼續向前邁進「讓我們把這一刻化成最美好的時光,我們會度過這一切,要以正面態度面對,所以恭喜,直美。」
大坂直美事後說:「當我踏上球場,我覺得自己是另外一個人,不再是細威的球迷,而是迎戰另一名網球員的網球員。但當我最後和她(細威)擁抱時,我又感覺自己像個孩子。」
細威有理,還是直美受委屈?
對於這場比賽,《紐約郵報》一名作家嚴詞批評,「現場觀眾、播報員、主辦單位都只圍著細威打轉,這是史上最沒品的一場大賽。大坂直美靠自己的力量拿下了每一分,你們奪走了屬於她的時刻,美網應該對此感到羞恥。」
這名作家認為,在頒獎時觀眾席上噓聲大作令大坂直美十分難堪,細威則擺出一副「我明白你們很生氣,但是忍一忍吧,讓我們樂觀一點,恭喜一下大坂直美。」觀眾才開始歡呼,這宛如施捨般的喝采聲,「簡直令人難受。」「細威口口聲聲說裁判是小偷,其實她自己才是奪走大坂直美生涯最高榮譽的大盜。」
不過相較於作家的批評,也有不少人表達支持小威廉絲,《自由時報》報導,退役美國網球名將羅迪克(Andy Roddick)在臉書上表示:「這是我見過最糟的裁判,最糟的!」
美國好手布雷克(James Blake)則說:「我之前有說過更糟糕的話,但是沒有被處罰,我有被裁判給過溫和的警告,先告訴我別再這樣做,主審應該至少給她這樣善意的提醒。很遺憾的決賽是這樣的方式結束。」
I will admit I have said worse and not gotten penalized. And I’ve also been given a “soft warning” by the ump where they tell you knock it off or I will have to give you a violation. He should have at least given her that courtesy. Sad to mar a well played final that way. https://t.co/xhBzFZX8Wq
— James Blake (@JRBlake) 2018年9月9日
而曾極力爭取男女獎金同額,還為此在1973年和里格斯(Bobby Riggs)打「男女對決大戰」的傳奇名將金恩夫人(Billie Jean King)則說:「當一個女人表達情緒時,她就是『歇斯底里』且因此受到處罰;當一個男人做出同樣事情時,他會被說成是『坦率的』,不會有什麼後果,謝謝你細威,大聲地說出這種雙重標準,應該要有更多的聲音被聽見。」
(2/2) When a woman is emotional, she’s “hysterical” and she’s penalized for it. When a man does the same, he’s “outspoken” & and there are no repercussions. Thank you, @serenawilliams, for calling out this double standard. More voices are needed to do the same.
— Billie Jean King (@BillieJeanKing) 2018年9月9日
Tags:
綠能x數位,科技助攻水產養殖產業升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水產養殖結合太陽光電是一種創新的經營模式,讓漁場除了既有的漁獲外,更能提供綠電創造額外收益,國內更有漁場順勢導入數位工具管理養殖環境,持續提升水產質量。我們可以看到,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正在養殖漁業發生。
糧食生產是農漁業的主要功能,順應環境選擇不同的作物與耕種策略,是農漁民智慧的累積,臺灣的農漁業實力更是享譽國際。然而,由於整體產業結構轉型、生活型態轉變,傳統看天吃飯的一級產業,較不容易成為新世代就業的優先選項,如何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創造新商機、吸引年輕人返鄉,是各界都在思考的課題。
近年來,各國政府致力推動再生能源以實踐減碳,在不同場域、建物等結合光電開發的複合式發展模式,成為兼顧空間利用效率、提高單位面積產值的創新解決方案,這樣的趨勢正在農漁業現場發生。
農漁業結合光電創造附加價值
農電共生可提供自給自足的再生能源,還能保護農作物免受極端天氣影響,提高生產韌性,多餘的電力也可以躉售,提升農民收入。著眼於光電帶來的附加價值,越來越多國家看好農業結合太陽光電的發展潛力,德國、日本已有多個果園結合太陽光電從事農電共生,法國也實驗在成列的葡萄藤上安裝太陽光電模組。
不只農業,國際也開始出現結合水產養殖與太陽光電的漁電共生。例如美國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發展出太陽能牡蠣生產系統,不僅實現綠電自發自用,漁產收穫量更高達傳統養殖場的45倍;而在養蝦大國越南,也開始執行養蝦場結合太陽能發電的漁電共生計畫,為養殖場提供穩定電力並帶來漁獲,一舉兩得。

數位轉型為漁電共生添助力
漁電共生是利用漁業養殖場域結合太陽光電設置,期能改善生產環境、增加漁民收益,創造土地多元利用,是臺灣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方向之一。不過其他國家與臺灣的漁電共生開發型態不太一樣,其他國家多以沿海鋪設水面型光電為主,臺灣的漁電共生則採用室內養殖場搭配屋頂型光電,或室外魚塭搭配立柱型/水面型/塭堤型光電設備,近年來在許多漁民與光電業者的努力合作下,這樣的複合式土地利用模式逐漸展現效益。
不同養殖物種的環境需求不一,漁電共生導入的過程須經磨合,運用魚塭上方架設太陽能板,冬天防寒害、夏天助降溫,並配合不同物種的習性調整投料策略,同時結合數位環境監控系統調節養殖環境,進而達到提高漁獲收益之積極目的。

光電開發帶來的效益,也讓原本衰頹的產業地景重現生機,例如位於臺南七股的日運案場,原本是高鹽度的廢棄魚塭地,在養殖專家與在地青年的協力下,透過微生物、益生菌來控制池水,搭配AI數位化儀器監控養殖過程,持續累積養殖數據建立資料庫,烏魚、虱目魚、白蝦的混養模式已多次收成;四鯤鯓漁電共生案場過去同樣是廢棄魚塭,改建為室內型漁電共生案場後,能精準控制環境變數以從事精緻養殖,已成功育成一尾重達30克以上的白蝦。
由於漁電共生帶來的效益逐漸獲得認同,有別於過去多為光電業者發起的開發模式,最近也出現由漁民發起的漁電共生規劃,例如茄萣區不少養殖戶視漁電共生為吸引青農返鄉的契機,積極爭取納入漁電共生先行區;目前採用塭堤型與立柱型的光電設施,養殖的虱目魚也已開始收成。

養殖漁業正在實現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
數十年來漁民的養殖專業與經營視野,讓臺灣水產養殖產業在國際上向來有一席之地,但近年來確實也面臨產業結構轉型、從業人口老化凋零的挑戰;如今結合光電的漁電共生模式,讓原本看似傳統的一級產業開始蛻變,養殖模式、經營模式、商業模式不斷創新,也吸引更多青年關注與投入;臺灣養殖王國的美名,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將藉由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再次展現耀眼光芒。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