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移工Suwarni:「每個人的命運不同,我接受了,也站起來了」

印尼移工Suwarni:「每個人的命運不同,我接受了,也站起來了」
Photo Credit: Chace Lim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那天和Suwarni的訪談結束後,我的淚水在眼眶裡轉了又轉,我問她難道想起這些回憶不難過嗎?她和緩且溫柔的告訴我:「現在已經不覺得難過了,因為這都是命,我接受了,也站起來了。」

文:簡郁紋
攝影:Chace Lim

第一次見到Suwarni,是在One-Forty學校的報名日;再次見到她,溫暖的笑容在一百位學生中雖然不特別突出,但那股讓人安心的氣質和有故事的雙眼,讓我印象深刻。

我後來才知道,那是因為Suwarni的經歷讓她更有勇氣和力量。

「我是Suwarni,現在40多歲,在台灣工作已經11年多了。我女兒在印尼,跟我的爸爸媽媽住在一起,老公以前也在台灣工作,現在回去印尼的大城市和朋友一起接案蓋房子。」

談起家人的Suwarni,幸福地告訴我她好期待回到印尼的:「我想要在今年10月或明年回家,到時候我會帶著女兒去老公工作的地方一起生活。到時候再決定是不是要開店啦。我在外面好久了,要先熟悉一下那裡的狀況,如果不錯的話就會開店賣小吃,不然我就去找工作。」

為了照顧家人,再怎麼不願意,還是得出國工作。

「一開始會出國,是為了讓弟弟、妹妹讀高中,我是老大嘛,所以我國中讀一半就出來了。那時候我先去了新加玻和香港,後來我就回印尼結婚了。」Suwarni講起這段回憶,帶著一點點的感傷。

「在和先生結婚後沒多久,他就生病了,醫生說是cancer(癌症),有腦瘤。雖然我已經蓋了自己的房子,也有開雜貨店,但是我的女兒還小,還有先生的醫藥費,所以還是要有更多薪水才有辦法負擔啊!所以我才會又出國、來台灣工作。」

第一次那麼害怕,也是第一次那麼勇敢

「來台灣的第一份工作是照顧病人,後來他的病好了,老闆覺得我很不錯,就介紹我去第二個老闆那裡。」

Suwarni說,她的第二份工作是照顧「植物人」病患,沒有放假和休息時間的日子,24小時待命,完全不敢鬆懈。「那時候都沒有時間好好睡覺,老闆也很不好,常常不讓我吃飯,也會少給薪水,有的時候還會很用力地打我,那段時間真的好辛苦。」

「後來有一次跟老闆一起帶病人去台大醫院,在等的時候因為太累了,我不小心睡著,老闆看到就打我,我的額頭都瘀青了。」Suwarni緩緩的,不迴避也不害怕的繼續說著:「還好那時候有被旁邊的台灣人和她的印尼看護看到,他們偷偷的跟我說要趕快告訴仲介。但我說我已經打過電話、也偷偷寫信告訴他們了,只是沒有什麼用,那個印尼人聽完之後告訴我『那你就跑吧!』。」

「但當然不是逃跑阿,我知道那是違法的。還好以前在新加坡和香港都有搭過電車,來台灣後的第一個老闆也對我很好,有教我搭捷運。但是那時候我也不知道該去哪裡,我就搭捷運到台北車站,看到人就問要怎麼去(庇護中心)。後來仲介也有幫我,他們先讓我回印尼,再回來台灣的時候就換老闆了。」

「我覺得這就是每個人的命不同,但是我相信只要撐過去,就好了!」

「我想到以前也覺得好想哭,因為那個時候很辛苦,那時候我先生重病,後來第二次回到台灣的時候也過世了。遇到那些時候,只有告訴自己要撐下去。」

「現在再想到,我真的覺得台灣人其實很好,也感謝上帝,讓我後來都遇到很好的雇主。現在的老闆很好啊,對待我很像自己的家人,老闆說之後要去日本玩也要帶我一起去,我們的感情很好。而且我現在也結婚、有小孩了,我很幸福啊!」

短短的一個小時,Suwarni道盡了她40年來的故事。現在的她很好,在台灣有情同家人的雇主,在印尼則有她心心念念的丈夫與孩子。「我已經存了一筆錢,回家之後會帶我女兒一起去先生工作的城市租店面吧!」靦腆地說著的Suwarni,眼裡的笑意讓人跟著不經意的也笑了,「這樣我就可以好好陪我先生和女兒了。」

我想像回到印尼的Suwarni忙碌地穿梭在客人之間,吵雜的交談聲中還會發現她的女兒在店裡幫忙,偶爾還能夠看到她的老公在店裡享用晚餐,或許這會是Suwarni未來的模樣吧!

humans-of-migrant-suwarni-2
Photo Credit: Chace Lim

採訪後記

這是我第一次與移工的訪談,也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聽著一個經歷了好多人生起伏的人,平緩地、溫柔地告訴我她的故事。

那天和Suwarni的訪談結束後,我的淚水在眼眶裡轉了又轉,我問她難道想起這些回憶不難過嗎?她和緩且溫柔的告訴我:「現在已經不覺得難過了,因為這都是命,我接受了,也站起來了。」看著Suwarni這樣安慰我,我才深刻地意識到,我認識了一位好勇敢的人。

所以我寫下她的故事,想要讓更多人看見這麼勇敢的Suwarni,想要讓更多人能夠在她的故事中,看見溫暖的她帶給我的力量。

延伸閱讀:

本文獲One-Forty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吳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