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抗拒「性」時,便不再是個男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身處階級頂層,男性確實從父權社會中獲取了最多的資源;然而,他們卻也同時喪失了成為受害者的空間。當討論到性侵害的時候,「權力」之下的退路渺茫,便更加明顯——「陰莖」是男性參與權力遊戲的入場券,「陽具」則是象徵鬥爭後的父權化身。
如果要在三秒鐘內,用一句話指出男性所承擔的性別期待,大概許多人會想到「男兒有淚不輕彈」。我們可以從中發現,父權社會如何限制男性的情緒展演:不可以脆弱。或許有人會說,這句話必須同時參看後半句「只因未到傷心處」,代表真的傷心時,男性還是可以哭泣的,因此他們的情緒並沒有真正地無辜受限。但若進一步質問,什麼叫作「傷心處」?誰有權力來定義它?便不難發現「只因未到傷心處」非但無法成功辯護,反倒更彰顯了「男兒有淚不輕彈」在父權社會中,作為情緒治理及陽剛監控的獄卒角色。
這套治理邏輯,築基於陽剛崇拜及厭女情結。父權社會賤斥女性,及與其相連的一切陰柔物質:哭泣、脆弱、感性。是以,哭泣的男人不是男人,將受到嚴厲的懲罰。與此同時,若能服膺陽剛崇拜的遊戲規則,藉由憤怒、支配、理性來證明自己的陽剛潛質,男性便能免於責難,甚至提升位階,獲取更多的權力、資源與肯認。
一方面我們無法否認,當從誘因論的角度切入時,男性選擇順從父權遊戲規則,換得的果實看來是如此甜美,以至於他們不願意抽手離開;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承認,男性自幼從社會中反覆體驗,早已熟知違逆父權遊戲規則將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以及伴隨這份熟知而來的恐懼,如何警告他們固守原地,不要輕舉妄動。
身處階級頂層,男性確實從父權社會中獲取了最多的資源;然而,他們卻也同時喪失了成為受害者的空間。當討論到性侵害的時候,「權力」之下的退路渺茫,便更加明顯——「陰莖」是男性參與權力遊戲的入場券,「陽具」則是象徵鬥爭後的父權化身。儘管知道這是後天操作的結果,不幸地是,它被本質化地就此定型:無論是熱衷此道而欽羨或自戀著股間雄偉權杖的狂信者,或者某些不遺餘力地批判這套荒謬遊戲的性別平權鬥士,都掉進了陷阱,在「陰莖」和「陽具」之間,劃上了必然的等號。於是,陰莖自此代表著絕對的權力,再也沒有受害的可能。
雪球推到最後,對男性而言,「性」竟然成為百利而無一害的事——尤其對「陰莖」來說,「性」必然是一種享受[1]。當「男人就該要有男人樣子」的父權陽剛期待與之結合後,如同人們自認有權恣意評斷女性的身體,歷歷指責她的外貌體態在父權標準中何處多出一哩、哪裡少了半吋一般,社會也鼓勵人們成為父權獄卒的一份子,參與陽剛監控大業,鉅細靡遺地抨擊那些從父權陽剛期待中逸軌的男性。
與「哭泣」一樣,當男人對「性」表達出一絲半毫的抗拒時,他便不是個男人。他對性的否拒,因此被簡化成兩種可能:一者來自於他的不陽剛——陰莖短小,想要被肛。前者反映出迷信巨大雄偉的陽具崇拜,後者則反映出將性事上的接受者孔洞化、陰柔化並予以輕蔑鄙視的陰性賤斥——而這個理由的同義複詞,即是「因為他不是男人」。
另一種可能,則是他說謊。即使社會早已意識到,將身體反應視同心理意願,是多麼荒謬且粗暴的作法,但我們卻依舊接受「男人對性說『不』」只是「口嫌體正直」,嘴巴說不要,身體倒是很老實的嘛[2]。
至於抵抗?父權社會似乎從來沒有放棄用這個理由來譴責受害者過。彷彿「沒有抵抗」自始至終只能是「你情我願」的代名詞,而沒有「無法抵抗」、「不敢抵抗」、「不知道可以抵抗」的可能空間。尤其是「大男人」,真的不想要的話,為什麼不抵抗呢?
註釋
[1] 例如,當男性遭人強制口交時,新聞報導可能採用的詞彙是「幫他口交」而非「強舔下體」。「幫」隱含了「被口交者」是享受的、賺到的、或至少沒有被插入/侵入,加害者的行為因此顯得沒那麼嚴重,也說明了社會仍將「插入/侵入行為」視作性侵典型。事實上,直至今日,美國仍將插入/侵入行為(penetration)當作定義強暴(rape)的關鍵。臺灣法律雖然使用了較為中性的「接合」一詞,實務上卻也未能完全脫離既有偏見。前述事件中,警察以「強制猥褻」而非「強制性交」送辦,就是最明顯的例證。參見王文傑、李光濱(2015年08月02日)。「學長不要」 士兵被口交10分鐘。蘋果日報。
[2] 參見呂志明(2015年12月24日)。脫光擦乳液竟變嘿咻,男怒告性侵。蘋果日報。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