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藝術家想的跟你不一樣》:畢卡索在1901年7月停止模仿,開始「偷竊」

《藝術家想的跟你不一樣》:畢卡索在1901年7月停止模仿,開始「偷竊」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畢卡索展現了創意不是要增加什麼,而是要刪減。點子需要精鍊、簡化、聚焦。這也是蘋果電腦努力傳達給自家設計師的訊息:廚師以簡化來增加風味,藝術家以刪減來獲得純淨。

文:威爾・岡波茲(Will Gompertz)

「我一開始是先有個念頭,然後就發展成別的。」——巴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

畢卡索也是如此。他同樣在藝術領域有重大突破,最為人所知的就是立體派。不過這是他憑空想到的嗎?不是,他只是在鍊子上多加了最新的一環,繼續發展前一個世代藝術家的作品,那個人剛好就是塞尚。

前述畢卡索的那句話,乍聽之下是在說一個明顯的對比,區分好的藝術家跟偉大的藝術家差別何在,但還有更細微的部分在其中。其實他不是在陳述兩個相反的哲學,他是簡述整個過程,傳達他觀察出一個人怎麼從好的藝術家成為偉大的藝術家。

畢卡索說的是一個旅程,你不可能跳過前者直接成為後者。要成為前者,就只有一個出發點。

不論是芭蕾舞者或是結構工程師,任何想尋求創意的人都是從模仿開始,這就是我們學習的方式。小孩聽了音樂然後竟會完美彈出、未來的作家看了最喜歡的小說來學習某種風格、畫家早期坐在冷冰冰的博物館裡臨摹大師作品,這都是某種學徒的形式,你就是要模仿才能與之匹敵。

看任何一位藝術家早期的作品,你都會發現是在模仿別人,尚未找到自己的聲音。

模仿是個過渡期,在這段時間把基礎打穩、發展出特定的技巧、瞭解媒材的複雜性,並且希望可以找到機會替那條鍊子加上自己的一環。

看任何一位藝術家早期的作品,你都會發現是在模仿別人,尚未找到自己的聲音。這時就像在看犯罪現場,你面前就有畢卡索說的「偷竊」案證據,可以辨認出某位藝術家模仿過哪些大師然後不再繼續,還有模仿後接著偷竊。我看過幾個明顯到讓人吃驚的例子,但無人比得上畢卡索這個來自西班牙的藝術家,他早期的一個作品展真的十分明顯。

「成為畢卡索」(Becoming Picasso)是在倫敦中區一個小而美的柯特藝廊(Courtauld Gallery)舉辦的展覽, 展覽的重點放在畢卡索1901年的作品,當時他還未成名,但已經很有潛力。這位19歲的西班牙天才離開了家鄉,來到巴黎這個前衛的都市,想要成名。前一年他就造訪過這個法國的首都,並且懷抱著極大的希望回家,希望可以找到一家頂尖的藝廊協助展開自己的事業。他很幸運。

當時一位住在法國十年的西班牙人,說服了巴黎最重要且最具影響力的交易商安伯伊斯・伏勒爾(Ambroise Vollard),為他這位年輕藝術家朋友辦一次個展。畢卡索高興死了。這是他的機會,他把顏料、畫筆打包好,離開馬德里前往巴黎。

畢卡索一到巴黎,就在克利齊大道上租了工作室,開始作畫。整整一個月他別的事都沒做,據說一天就完成三幅畫作。畫布用完就塗在木板上,木板用完他就用硬紙箱。到了1901年6月,畢卡索準備好60幅畫作,有些顏料都還沒全乾,準備好要在華美的伏勒爾藝廊展覽。

他當時的作品非常傑出,不是因為數量或質量,而是因為風格非常多元。有時在模仿大名鼎鼎的西班牙畫家哥雅(Goya)和維拉斯奎茲(Velázquez),有時是模仿葛雷柯(El Greco)。後來有兩三幅畫作顯然是模仿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畫家。《矮人舞者》(Dwarf Dancer)這幅作品是以竇加(Degas)的《小舞者》(Little Dancer)為基礎,自己加上了佛朗明哥舞的味道。附近又掛了《藍色房間》(The Blue Room),乃畢卡索這位早熟的畫家參考塞尚的《沐浴者》(Bathers)所畫,然後不遠處又有作品的風格和主題從羅特列克(Toulouse-Lautrec)的《紅磨坊酒店》(At the Moulin Rouge)參考而來。別的地方又用了高更大膽的線條,以及梵谷鮮明的顏色與短促抖動的筆觸。

這個展覽沒有呈現出某一位全新的藝術家,這個展覽展示的是一位非常會模仿的畫家。我發現,當我走進柯特藝廊這個重現畢卡索當時個展的展覽時,感覺怪怪的。其實我看不出畢卡索有大規模的模仿,因為從他的筆觸和自信的線條可以明顯看出,他已經是個不錯的藝家,但他肯定還不是偉大的藝術家。「成為畢卡索」的策展人巴納比・萊特博士(Dr Barnaby Wright)也同意。他猜想,要是畢卡索在當初的展覽時,也就是1901年夏天時就過世,他不過就只是現代藝術史的一個小註腳而已。但是他沒死,後來還成為該時代最重要的藝術家,這都要多虧他在1901年下半年的成就。

伏勒爾辦的這個展覽很成功,畢卡索賣掉好幾幅作品,賺了一些錢,開始建立起自己的藝術市場。但是他對於成為畫師沒有興趣——他想成為畢卡索。為了要達成這個目標,他不能再模仿下去,必須改變策略。畢卡索發現這樣會造成短期的資金短缺,但是希望可以帶來長期的創意(和商業)利益。因此,滿懷著年少時的樂觀態度,畢卡索在1901年7月停止模仿,開始「偷竊」。

藝術家_P112
Photo Credit: 遠流提供

兩者的差異非常大,模仿需要一些技巧,但是不需要想像力,不需要創意,所以機械很擅長模仿。偷竊是佔為己有,佔有某樣東西比較費工——這樣東西變成你的責任,它的未來操之在你手。

例如,要偷一輛車的話,小偷不免要把這輛車開到跟原車主開的不同路線上。創意也是同理。

「有人可能會說我至今只有把一束外國的花綁起來,而且只是用細繩綁起來,根本沒有做出自己的裝飾。」——法國哲學家蒙田

如果這些想法剛好是在像畢卡索這麼大膽、多產、有巧思的人手上,那麼這些想法可能就會被完全不同地應用。畢卡索的確是這麼做了,但一開始畢卡索得先決定自己要偷什麼。梵谷的表現主義、羅特列克的繪畫主題、竇加大膽的輪廓、高更的色塊,各有什麼可以拿來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