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半年成長一倍的「小程序」生態圈,究竟是什麼東西?

半年成長一倍的「小程序」生態圈,究竟是什麼東西?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便利多元且彈性空間大的小程式,對平台方來說,更多是利用商家的無限創意以及針對用戶的特殊需求去創造平台的附加價值,加深用戶的黏著度,進而形成一個閉環,養成用戶長時間離不開平台生活圈的模式,並將流量轉換成收益。

除上述從用戶以及商家角度切入之外,微信小程序本身存在兩點劣勢,在iOS系統中微信小程序是無法直接支付,此外也無法將小程序在桌面設計快捷,較於其他小程序更是一大劣勢;另外目前微信小程序也僅只在中國流行,放大到世界市場,Google所推出的PWAs將會是一大競爭對手。

與台灣的對比與差異

首先,小程序來說本身是不帶任何流量的,需要透過大平台作為入口,以獲取平台廣大的流量,而最終目的就是希望能導入自己的程序中,以達到流量變現的效果。像是遊戲類的就會是遊戲充值以及廣告收入為他們主要的獲利模式,對內容小程序可能就是上述所謂的知識付費等。

然而這樣便利多元且彈性空間大的小程式,對平台方來說,更多是利用商家的無限創意以及針對用戶的特殊需求去創造平台的附加價值,加深用戶的黏著度,進而形成一個閉環,養成用戶長時間離不開平台生活圈的模式;另一方面,在小程序這樣的新興競爭市場,大量准入跟協助扶植平台小程式的開發,對於平台商完整生態系是有相當大的幫助的,誰能提供更完整多元的空間,誰就能搶佔這塊大餅,所以更多可以看到BAT針對如此的程式開發設計,是採大力支持的態度。

對比台灣來說,Facebook跟LINE應該是兩大最大的入口平台,對於相當多的商家企業,FB粉絲團以及LINE@帳號可以說是必備的行銷推廣工具。但這兩大外商,對於額外程式運用抱持的相對保守態度,更希望能在他們所規範的制度下操作,對FB來說,chatbot的運用應該是他們對於商家目前開放且認可的程式運用;對LINE來說,除了LINE@本身具有機器人功能外,還是希望商家在所有的行銷運用,電商導流等,可以透過LINE的品牌平台進行操作,包括了LINE TODAY、LINE POINT、LINE購物等,可以明顯感受到兩者的差異。

沒有誰好誰壞,惟商家們只須了解在不同市場,面對不同群眾,該如何運用熱門的工具,去創造獲利。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