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不只廢紙容器「又油又水」難回收,報紙、紙箱也不能分在「同一類」

不只廢紙容器「又油又水」難回收,報紙、紙箱也不能分在「同一類」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正隆建議,要提升廢紙容器回收成效,應先對紙餐具、紙杯等製造商加強普查收取基金;再來要檢討或輔導回收廠商訂定「自律公約」,輔導或補助回收廠商,有設備能清理作業自動化。

便當、飲料的廢紙容器,因為帶有食物油漬,又有防水塑膠模,有時甚至夾雜餐具、橡皮筋,很難回收,很多都被當垃圾進了焚化爐。但其實,除了紙容器,沒有沾到食物油漬、沒有塑膠膜的一般紙類,如果沒有經過分類,全都只能被當成「混合廢紙」。

(中央社)上班族每天買便當、飲料,這些可回收的紙餐具數量龐大,但國內僅有一家業者能處理回收,其餘全進了焚化爐,是台灣環境和循環經濟的大漏洞。

使用過的紙餐具(廢紙容器)通常與吸管、筷子、橡皮筋等一起丟進垃圾桶;但這些紙餐具都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如果沒有正確分類,這些廢紙容器不是被當成一般垃圾進了焚化爐,就是混進其餘紙類回收進紙廠,增加紙類回收的困難,除了傷害環境並造成焚化爐負擔。

廢紙容器包括紙容器、鋁箔包、紙餐具等非紙板類,通常在容器內層與食物接觸面都有一層塑膠膜做為防水防漏用,經回收後,在專門的工廠內可以分離出塑膠膜和紙,製成塑膠粒和紙漿後再利用。

國內唯一可處理廢紙容器的專門廠商連泰紙業總經理連文泓表示,這些紙容器回收可分成製造後的裁邊料(便當盒、飲料盒工廠裁剩的紙,有塑膠模,但因為沒有送出廠使用,所以沒沾到油漬)和民眾使用過後的廢紙容器。裁邊料非常乾淨,廢紙容器通常帶油帶水,且含有吸管、筷子和橡皮筋等雜質,不易處理。

連文泓粗估,國內每個月回收再利用裁邊料約3000公噸,推估最初製造量可達3萬公噸,有些小型衛生紙工廠會添加部分裁邊料為原料,而連泰負責處理帶油帶水的廢紙容器,但每個月最大處理量僅5000多公噸,推估其他未進回收管道的廢紙容器下場就是散落在環境中、進了焚化爐,或是混進雜紙送進紙廠。《NOW NEWS》報導,環保署統計,廢紙容器的正確回收率只有25%

連文泓指出,這些未進回收系統的廢紙容器散布在環境中永遠是垃圾和污染物;送進焚化爐不但造成設備負擔又得花錢焚化;對於一般紙廠來說更是頭痛的垃圾。

紙類分類費工、費時,一度收不到分類好的料源

連文泓告訴《中央社》,過去連泰苦於收不到料源,但從今年初起,各紙廠強烈要求回收紙大盤供應商要分類乾淨,連泰從此收到不少廢紙容器,產能翻倍。目前經處理分離出的塑膠膜可做成塑膠粒,用於各類射出級塑膠粒的替代原料;紙張部分做成紙漿後再製成紙箱、考卷、筆記本、環保衛生紙等;製程所產生的污泥可再製成防火建材,「只要擺對地方,處處都是資源」。

中華民國資源回收推廣協會秘書長邱碧雲表示,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向紙容器製造商收取每公斤新台幣7.25元的回收處理基金,其中由連泰代收轉付給資源回收商每公斤5.25元費用,用以支付民眾和清潔人員(拾荒人或一般清潔人員)所回收的廢紙容器。

《我們的島》報導,2015年以前,環保署回收清除處理補貼費率沒那麼高,回收者都不願花工、花時間把紙容器跟一般紙類分出來。當時連文泓指出,紙容器在所有容器裡面,最受價格誘因的影響,因為它的材質輕,價格原料又特別便宜,所以一定要有很強的經濟誘因,才能提升回收量。

(中央社)連文泓和邱碧雲均認為,廢紙容器的回收率應該再拉高,對環境比較好,也不應再焚燒這些資源,造成焚化爐設備耗損。消費者使用這些紙餐具後應該沖洗乾淨,堆疊整齊後送交資源回收商或環保局清潔隊,從每個人隨手做起,台灣的環境會更乾淨。

不少廠商回收乾淨的「修邊材」,但用過的廢紙容器回收不易

由於全台只有連泰一家公司可處理廢紙容器,商機其實很大,造紙大廠正隆也注意到這個商機,準備加入回收處理。正隆認為,台灣環保家庭用紙市占率約5%,相較歐美日50%以上的普及率,成長空間非常大。

正隆指出,環保家用紙碳足跡較少,符合國際趨勢,加上國內原料價格較不易受國際漿價波動影響,是正隆近年來發展的重點。因此,正隆除了積極投入資源經營「蒲公英」不砍樹環保家庭用紙,今年推出第2個環保衛生紙品牌。

正隆說,竹北廠今年中增設淋膜漿設備生產線,使用便當盒、牛奶盒的修邊材來製成再生紙漿,除了原本的辦公室用紙與書報雜誌的回收漿外,又提供了更充分的料源選擇,更可協助紙容器製造廠去化修邊材廢棄物。

正隆透露,正隆的脫膜設備月處理量達千噸,但目前僅止於試做,每個月收100~200公噸的修邊材,這些回收修邊材的紙漿可添加於製造紙板、白卡紙等原料中,未來希望這些紙漿能添加於環保家用紙內。

至於已用過的廢紙容器回收再製的部分,目前正隆還在研議。但正隆建議,要提升紙容器回收成效,應先要積極開源,尤對紙餐具、紙杯等製造商加強普查收取基金;再來要檢討或輔導回收廠商訂定「自律公約」,輔導或補助回收廠商紙容器基礎清理作業自動化設備;同時擴增紙容器處理作業廠提升去化量,才能彌補這個台灣環境和循環經濟的大漏洞。

一般紙類其實不是「同一類」

《中央社》報導,除了紙容器,其實不含塑膠膜的一般紙類,也不能全部分成「同一類」。民眾即使了解回收的必要與重要性,但看到不同種類的紙,可能也不清楚怎麼分類。

台灣區造紙公會總幹事謝世平表示,回收紙如何分類要看能製成哪種原料。不同再生紙種需要不同原料,例如,脫墨紙類(壹級報表紙、電腦報表紙)是白紙板再生原料;舊報紙雜誌為灰紙板再生原料;環保衛生紙則需要辦公室報表紙、書報雜誌紙、以及便當盒/牛奶盒淋膜紙漿,回收紙確實分類好並且正確對應到再利用端便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