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專訪書店惦惦【老屋篇】:夢魘般的交涉經驗,在基隆做老屋活化的三大挑戰

專訪書店惦惦【老屋篇】:夢魘般的交涉經驗,在基隆做老屋活化的三大挑戰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游家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台第一間主打長照議題的「書店惦惦」,是基隆唯二的獨立書店,更是由廢棄的警察宿舍改造而成。「老屋活化」、「青年返鄉創業」正夯,但年輕人們想在基隆使用老屋,得先經過層層考驗。書店團隊便為我們娓娓道來他們的辛酸血淚。

提到「基隆」你會想到什麼?雨都、基隆港、廟口夜市、文化沙漠,還是「通勤城市」?根據《天下》的數據分析,住在基隆的上班族,有四成是跨縣市通勤,基隆的地方刊物《雞籠霧雨》,就曾以「基隆通勤族」為題出刊,有人更稱基隆只是下班睡覺的地方;2016年出版的《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也深刻描繪了基隆港衰微後的影響。

種種跡象彷彿在暗示著,基隆就是個被國家所拋棄且已然老去的城市。但是在基隆暖暖,有一群年輕人正嘗試為此地賦予新生。

專攻長照議題的獨立書店「書店惦惦」,坐落在寧靜街上的廢棄警察宿舍,目前僅有一位專職店長,另外六位成員則另有正職工作。他們定期舉辦「喘息咖啡」活動,並提供長期在家中守護失能家人的照顧者們,一個能夠喘息和社交的空間。

週遭一切如路名和店名所示,安靜且人跡罕至。但從團隊成員開始聊起他們改造老屋和創立書店的心路歷程,眾人略帶批判的話語,便不時打破了此地的寧靜。

書店擺設-8_(1)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游家權
書店惦惦提供給照顧者休憩充電的角落。

在基隆使用國有老屋的挑戰一:光是取得使用同意,就得經歷如夢魘般的交涉過程

近幾年,「老屋活化」、「青年返鄉」、「青年創業」、「地方創生」、「街區再生」、「社區照顧」等進步的詞語被喊得震天價響,但是當一群青年真的來到了沒落的高齡社區,試圖活化老屋、推動在地安老和社區化長照,其過程又是如何呢?是備受政府支持,還是落得遍體鱗傷?

如果想在基隆使用國有老屋,得先經歷一番跨局處的冗長交涉。以書店團隊處理的警察宿舍為例,首先要跟基隆市都發處申請改造計畫,然後再去取得管理單位警察局的使用同意書。

說到這個過程,書店的核心成員李爾喬嘆道,「我們一開始為了得到這裡的使用同意(停頓了幾秒)⋯⋯這是一段太痛苦,所以有點被我刪除的回憶。」另一位資深的成員郭孟瑜見狀,便接力說明了當時曲折的經過:「因為同意書很難簽給『個人』,原本是想請社區發展協會去簽,然後協會再簽給我們,但那時候向協會要到聯絡窗口有困難。總之弄了很久,最後是區公所出面跟警察局聯絡,由區公所跟警察局簽,爾喬再跟區公所簽了一個比較不正式的合約。」爾喬補充,「警察局願意簽給我們的過程也很波折,好像是都發處有發文給他們。」

為了方便處理這類繁複流程和申請補助,團隊原本有考慮自組協會,但是爾喬說她每次從內政部人團司出來後,「都像快中風了」。

得到老屋的使用同意書只是第一步,因為警舍已多年無人居住,除了要耗時耗力去整理與修繕外,還需要先恢復水電。爾喬說,「我們復水有動到議員,請他幫我們開了兩次的會勘和兩三次的協調會。每次都要約齊一群人,因為這裡是警察局管的,產權是財政處,還要找自來水公司、里長和社區發展協會。」最後,光是復水就耗掉至少半年,也花了幾萬元。

尚未整理的警察宿舍現狀。
Photo Credit: 書店惦惦
尚未整理前的警察宿舍,長在二樓的樹木更直接穿破了屋頂。

在基隆使用國有老屋的挑戰二:「不得經營商業」,返鄉青年難以在此創業自立

書店現址的警察宿舍合約只到2019年初,是三年前團隊申請「基隆市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簡稱「社規師」)時簽下的,合約內容是「綠美化和維護環境」。對此,建築系畢業的孟瑜表示,「營建署的官員很愛綠美化,他們想要外面有放一些植物。」醫學系畢業的爾喬也說,「但我們想做跟長照、友善社區有關的事。期中訪視時有長官來巡,他給我們的建議是『請加強綠美化』。所以我們那時候加了種菜的活動,在外面種滿了菜。」但是現在書店外面只剩下兩三棵樹,不怕再被抽查嗎?孟瑜說,「之前有年度抽查,我們很衰被抽到了,還緊急補菜。」爾喬話接得直白,「因為菜都被吃完了。」

此外,這個空間的合約原則上不能營利,更只能動戶外環境。但是這個當初如廢墟般的屋子,如果不維修改造,根本無法使用。因此團隊為了活化這幾戶廢棄老屋,除了耗費極大心力做清理修繕和復水復電外,前後更自行申請了三個補助案,花了快一百五十萬在空間的整體維修,而團隊也自籌了80萬在書店營運上。

而在書店成立前,這個致力於社區化長照的團隊,是利用這裡舉辦面向家庭照顧者的喘息咖啡活動為了方便凝聚客群和宣傳理念,他們開了書店。但是為什麼團隊沒有改去租用私有地,反而繼續用這個限制重重的老屋?爾喬說,「因為當初這個地方已經弄到一半了,投了一堆東西進來。」孟瑜也說,「幾乎已經是現在這樣了。」爾喬舉例,「像乾燥花的燈、牆壁的油漆,地板是自己舖的、樓梯也是自己做的。」

至於警察宿舍合約的部分,團隊中主要在負責這項事務的俊宏補充,「續約在行政上沒有難度,唯一難度是經營的人活不下去。」俊宏解釋,「基隆市政府轄下的宿舍,依照管理辦法不能營利,但書店一直在燒錢撐不下去。」俊宏說,書店之前已先在其他地方登記,也有付營業相關的稅金。他表示,「開店做生意本來就要做這些事情,但收支沒辦法打平,所以壓力很大。」而正是「不能營利」這一點,讓書店的經營和宣傳策略多了不少限制。

書店成員照-內文_(1)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游家權
書店惦惦的其中四位成員,由左到右是李爾喬、詹景喻、郭孟瑜與專職店長的陳星翰。

國有老屋「不得經營商業」和使用流程不明確這幾點,帶給有心活化老屋的團隊許多困擾。為了解決這個困境,另一個身分是基隆市議員助理的俊宏,便參照高雄的眷村使用新政策「以住代護從中調整以符合基隆的狀況,並請市議員在議會中提案,希望能讓老屋利用正常化。

基隆市政府後來的回函公文寫道:「本市文化局將研擬規劃本市老舊眷舍建物活化辦法,而本府亦配合盤點堪用之閒置宿舍,以供本市文化局參辦。」對此,俊宏表示,「市府目前最優先的是『大基隆歷史場景』,基隆跟文化部爭取到八億兩千萬的經費。」而主要在執行這個計畫的,是基隆文化局中固定人力不到八個人的兩個科。俊宏說,「基隆市政府的人力不足、案件又太多,所以老屋這件不是他們最優先協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