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明星的晚年生活:光鮮亮麗的前半生,退休後卻不美好

動物明星的晚年生活:光鮮亮麗的前半生,退休後卻不美好
Photo Credit: 啟動文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深入非洲野生動物保育中心的上田莉棋在《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中,分享了自己與動物明星獅子「辛巴」、「貝拉」相處的故事,兩隻獅子都擁有坎坷的前半生,這些經歷使牠們晚年飽受痛苦,也讓我們反思,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對這些動物伸出援手?

動畫電影《荒失失奇兵》(Madagascar)中,獅子愛力獅、河馬河馬莉、長頸鹿長頸男及斑馬馬蹄在經歷一連串的冒險之後,最後選擇待在馬戲團中巡迴表演,環遊世界。但現實中的動物明星,牠們的生活並不如電影一般的快樂美好。

深入非洲野生動物保育中心,並擔任志工的上田莉棋在《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中,分享了自己與動物明星獅子「辛巴」、「貝拉」相處的故事,兩隻獅子都擁有坎坷的前半生,這些經歷,使牠們晚年飽受痛苦,也讓我們反思,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對這些動物伸出援手?

動物明星的晚年生活——獅子貝拉、辛巴的故事

如果今天你有一筆錢能捐助給動物保育機構,你會選擇捐給專門協助保育野生獅子的機構,還是捐給專門照顧曾受馬戲團虐待、現已被救出的獅子中心呢?

這裡談論的,一個是動物保育,一個是動物福利的取捨。這問題的著眼點是整個物種VS個別動物,前者關注保護自然過程、數量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連續性,著重在選擇對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的物種;後者強調個體的生活質量,重視個別動物的所有感覺。選擇捐給保育野生獅子,你讓野外的獅子有機會繁殖、增加數量,選擇捐給照顧中心的獅子,你讓獅子能安享晚年,卻無助於增加整體野外的獅子數量。

這問題我沒有答案,但讓我先介紹兩位獅子朋友。辛巴(Simba)和貝拉(Bella),是動物中心的兩隻明星;很多馬達加斯加人會特地來中心參加導覽,以一睹真正的獅子王。經過2017年再引進別國的獅子野放在國家公園後,整個馬國也仍只有約四十隻獅子;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看過這非洲最有代表性的動物。但從幾個月前開始,兩隻獅子已不再見客了。中心不是動物園,如果動物要野放或生病,就不會給民眾觀賞。

辛巴和貝拉都有坎坷的前半生:2009年貝拉從羅馬尼亞的動物園被救出來,她沒有獲得充足的營養、生活在一個小小的水池地籠子。她來到中心前,後肢就已因營養不良呈O型彎曲,眼睛有問題要移除一顆眼球。她來到中心後仍然孤獨地過了幾年,直到2014年,辛巴從法國的馴獸師手上被救出並送到馬國。

辛巴在法國只能生活在小小的車廂籠子,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臀部變形,身體內也有千瘡百孔的問題。兩隻獅子最終在中心展開了相親相愛的新生活,每天都形影不離。雖然沒辦法野放,但中心的環境很天然、活動空間大,牠們終能過著美好的生活。

f5bc54816fe158947bccd8dee7d88242
Photo Credit: 啟動文化
辛巴的目光總散發著獅王的威嚴。

現實沒有永遠的快快樂樂;我來到中心時,兩隻獅子已不見客一段時間了。牠們邁入晚年,身體衰弱讓各種病情加重了。餵食工作由本地員工專門負責,我們並不會直接參與;志工要做的是輪班仔細觀察,詳細記錄牠們的身體反應,像嘴和鼻有沒有分泌物、有沒有張嘴呼吸(代表鼻腔或心理緊張問題)、氣喘、打噴嚏次數、打哈欠次數(重複打假哈欠也反映緊張問題),兩獅互動反應,步行的距離、次數,吃東西的反應和分量⋯⋯總之任何反應都要記下。因為牠們對進食已非常消極,獸醫能用的藥也用到可接受的最高劑量,大家能做的是考慮後事的安排,以及是否提早讓他們舒服地離開。

但每到餵食時間,都是心痛的掙扎。正常來說,動物應該對食物很興奮,可每次牠們都反應消極,那麼大的動物,進食量卻很少;有時候獸醫或保育經理要把肉切小塊用棍子遞到牠們眼前才肯吃,每吃幾口牠們都要深呼吸。在保育員眼裡,牠們在過度痛苦下已不能維持生活品質,要盡快下決定了。

對中心的其他動物,我絕不談話,但每天我都忍不住跟辛巴和貝拉打氣。最後一天,我離開動物中心時,最捨不得就是牠們了;我忍不住眼淚,因為我知道,下次再見面時,我們都不會再在這個世界了。幾天後,在生而自由基金會和中心評估後,牠們永遠地睡著了。

辛巴和貝拉讓很多人有機會明白,劣質動物園和馬戲團的殘酷,圈養野生動物所造成的傷害,和拯救受害動物的重要性。中心的其他動物,也揭露了把野生動物當寵物的影響。人在愛動物時,是需要懂得保持恰當的距離。

被救回的動物在健康情況許可下,終究也有野放的機會。像藍長尾猴靛青,牠會和族群生活,組成關係牢固的家庭後,再移送到較少遊人能看到的圍欄區生活,預期兩到三年就有機會野放。照顧好動物福利,其實是動物保育的第一步,兩者不一定在對立面。

近幾年,動保界提出了慈悲的保育(Compassionate Conservation),意思是不再只抽離的以物種整體著眼,不只以數據考量,以慈悲的心來做動物保育的基礎;把可靠的科學和情感結合,不以保育為藉口傷害動物,像支持打獵、以動物做教育或科學研究等。

該捐助保育野生獅子,還是捐給照顧受虐獅子的中心呢?沒有一個選擇會讓你贏得「比較好」的徽章。因為無論你怎麼做,你選擇了符合動物利益的機構,選擇多走一步去捐助,都是一個善心無害的選擇,確確實實的幫助了某些生命。

愛要保持距離,但距離的保持方式要從行動開始。

相關書摘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我在非洲野生動物保育現場》,啟動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上田莉棋(Riki)

如果只因人類的貪婪而讓美麗的動物滅絕,我們有資格自詡萬物之靈嗎?

  • 全非洲每年約有三萬五千隻大象被盜獵、最近一次充公的穿山甲鱗片達十一噸,估計盜獵量達兩萬隻;
  • 每八小時就有一隻犀牛慘死於盜獵下,一年超過千隻被殺害!在八至十年內,全球所有犀牛都會絕種;
  • 南非有八種禿鷹,其中三種已達極危、兩種瀕危,有專家估計在二○二○年就會完全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