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風吹】叫她「居禮夫人」沒有錯,只是可以更好

【國際大風吹】叫她「居禮夫人」沒有錯,只是可以更好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教育部強調不會替居禮夫人改名,只是,現代價值觀正在轉變,或許有更恰當的譯法。

《國際大風吹》用生動影音帶你穿越國界,每週探討一個最有意思的國際話題。建議全螢幕觀看!

九月中,教育部審議108年度自然課綱時,有委員提出在性別平權的考量下,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應該用全名稱呼,而不只是先生的姓,頓時引發軒然大波。有人覺得「居禮夫人」短短四個字很好記,如果變成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Maria Skłodowska-Curie),未免矯枉過正。但也有人認為,她不該被侷限為「居禮先生的太太」,而是要尊重主體性。一時之間,從年底九合一大選的參選人,到波蘭駐台北辦事處,各路人馬都跳出來表態,而我們幾個同事也討論了老半天,覺得這其實是值得思考的國際話題。

首先,我們先釐清一下,到底爭議在哪裡。

1200px-Marie_Curie_in_her_laboratory
Photo credit: Public Domain

Madame Curie的中文是?

居禮夫人這個講法,來自法文Madame Curie,因為居禮夫人雖然在俄國統治下的波蘭出生,但是從戀愛結婚到科學研究,其實都是在法國發生。居禮是她先生皮耶居禮的姓,而夫人則是madame的中文翻譯。反對方認為這兩個元素都有問題,「居禮」讓她的娘家本姓消失,「夫人」則讓她成為先生的附屬品。其中,冠夫姓這點比較容易解釋,就是歐洲的習俗。至於夫人,就比較不好說明,因為牽扯到翻譯和語境的問題。

Madame在法文中,雖然多半用來稱呼已婚女性,但是從美國時尚雜誌Vogue萬年總編Anna Wintour,到台灣總統蔡英文,在不少法文報導中,她們都被稱做Madame。換句話說,不分單身或已婚,其實就是一種對女性的尊稱而已。問題是,翻譯成中文之後,夫人就只能用在已婚女性身上,雖然同時也有尊敬的意思,卻也無意間強調了妻子的身份,看起來跟「居禮太太」差不多。

法女子對談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先生、小姐或太太?法國的尊稱爭議

思考過居禮夫人的問題之後,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不論東方或西方文化,男性不分年輕或年長,單身或已婚,一律叫「先生」就不會出錯,但女性就會有「小姐」或「太太」(夫人)的區別。

例如前面提到的法國,長久以來,不論是到銀行開戶,或只是買車票或線上購物,女性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幾乎都得勾選自己是小姐Mademoiselle,還是太太Madame,而且還是必填,但男性卻不用。女權團體一直抗議,強迫公布個人的婚姻狀況,不但沒有必要,也不公平。更麻煩的是,日常生活中,出於禮貌或客套,不少法國人會刻意稱呼中年女性為小姐mademoiselle,來暗示「你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甚至想要搭訕異性的法國男子,會故意用小姐稱呼女性,再從對方反應來確認這個人是不是單身。

最終在2012年,法國總理費雍宣布這樣做實在不正當,下令政府文件從此不再區分小姐和太太,女性一律叫做Madame。

柯林頓感情生變

希拉蕊不是柯林頓:不冠夫姓會怎樣?

剛剛說冠夫姓是西方傳統,但其實這也是另一個性別平權的戰場。在台灣,冠夫姓已經是上個世代的習俗,不過在英國和美國還是非常主流的做法,只是近年來也逐漸受到挑戰。其中最有名的案例,應該就是差點當上美國第一位女總統的希拉蕊。

她跟先生柯林頓在1975年結婚,當時她為了保留自我形象,決定不冠夫姓。後來柯林頓在1980年挑戰連任州長的時候選輸了,事後分析,敗選原因之一竟然是對手暗示希拉蕊不尊重傳統價值,在保守的美國南方引起共鳴。於是到了1982年,柯林頓重新競選州長的時候,希拉蕊選擇冠夫姓,向主流妥協,結果還真的勝選了。後來在自傳中她也指出,當然選戰沒有這麼單純,但當時部分阿肯色州的選民,真的會因為她不冠夫姓而感到被冒犯,導致選票流失。

無獨有偶,其實台灣也有地方議員的候選人,尤其是在桃園有幾位,本來結婚的時候沒有冠夫姓,但為了拉抬自己的選情,吸收地方上家族宗親的選票,決定冠夫姓出來選,而且事後證明冠夫姓之後真的多拿了好幾千票。

「居禮夫人」不算錯,只是可以更好

好,回到原本的正名爭議,教育部已經表示,居禮夫人還是居禮夫人,官方譯名不會變。另外,當年親生女兒替她出版的傳記,書名也叫做居禮夫人,顯然女兒不覺得這樣叫有什麼不對。但話又說回來,目前在國際上,多半以瑪麗居禮稱呼她,同時附註娘家本姓(例如諾貝爾獎官網的得主小傳)。只能說,考量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法文語境,翻譯為居禮夫人並不算錯,只是以現代的價值觀來看,更應該凸顯她的主體性。或許有人會覺得,比起爭取男女同工同酬或突破所謂玻璃天花板,為了一個外國人的名字吵半天好像有點無聊,但魔鬼藏在細節裡,一個名字往往就是一種價值觀,就像我們現在也不會再把原住民說成山地人一樣。

看更多《國際大風吹》

延伸閱讀:

監製:李漢威
企劃:丁肇九、彭振宣、李漢威、羅元祺
主持:李漢威
拍攝:高碩圻
後製:鄭宇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