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網路》:自我傷害社群如何形成「維特效應」?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人會因為找到想法接近且不任意批評的同好且與其交流,而感到莫大的安慰,這正是自殺或厭食論壇的功能之一。有特定空間供患者倡談自殺、自殘和飲食失調,確實十分重要,不過有越來越多未經專業訓練且通常病況嚴重的患者,在各處接受或提供各種建議與資訊。
社會學家將這類現象稱為「行為感染」(behavioural contagion),之所以會產生維特效應,是因為人類是社會性動物,我們會仿效他人的行為,也會學習和模仿身邊的人。事實上,行為模式時常會像疾病一樣蔓延,在藥物濫用、少女懷孕、自殘、以及肥胖,都曾觀察到有相同的現象,不過幸福和互助也會產生相同的效應。
據觀察,維特效應在特定案例中特別強烈,亦即死者被刻劃成浪漫和英雄的象徵──維特這個角色正是如此──再加上投以大量關注或同情,這也是為何維特效應爆發,幾乎都是隨著媒體大篇幅報導而來。正因如此,許多國家針對報導自殺的方式制定嚴格規範,以南威爾斯自殺潮為例,當時警方要求國家媒體停止報導相關新聞,以控制仿效案例的數量。
與主流媒體不同的是,通報自殺威脅並沒有相關的實質規範或法條。大部分的自殺論壇會鼓勵使用者表達自己的感受以及背後的原因,多是出於表達支持、同情、和積極協助之意,但卻存在著造成悲慘後果的風險。
大衛.康尼貝爾(David Conibear)是事業成功的軟體工程師,即將邁入30歲,他經常造訪自殺假期論壇,也是其中十分活躍的使用者。1992年底,他在論壇發表一則新留言:
嘿,各位親愛的自殺假期夥伴!⋯⋯經過多次研究和思考之後,我決定要把氰化鉀溶解在冷水裡⋯⋯這台電腦的程式已經設定好,36小時之後打給911,避免我的任何一個朋友發現屍體。這一則公開留言也已經設定好延遲計時器,以免這裡偷偷躲著想出手干涉的人。如果我失敗了,會想辦法託人把花絮發表在自殺假期,這樣你們就不會犯相同的錯誤。
噢,最後一件事⋯⋯以防這個群組因為我死了而被抨擊,我在這裡公開聲明,自殺假期論壇並不是導致我自殺的原因。如果沒有這個群組,我至今最完美的自殺計畫就會是喝到爛醉,然後從我家公寓的建築物頂層開車跳樓(沒錯,我有鑰匙),我覺得現在這個計畫就各方面來說都比較簡潔。祝各位人生美滿!
這就是網路上第一筆自殺遺書的紀錄,大衛的屍體在隔天被發現。隨著消息在自殺假期傳開,幾名使用者發表了簡短的悼念文,訴說自己為此有多麼傷心,有多麼想念他:「大衛,如果你看得到這篇文章,要知道我們都在想著你,你的精神與我們的思念同在。」不過也有數名使用者稱讚他,對他的行為表示敬佩,有使用者表示:「難道只有我在讀信的時候,沒道理地感覺到一陣喜悅嗎?」有點駭人的是,康尼貝爾被視為自殺假期論壇的「守護聖者」,他就是自殺假期的維特。
維特效應會催生出詭異又十分反常的誘因,這也是了解為何自殺社群既有益又有害的關鍵,由於自殘論壇一般都瀰漫著相互幫助、社群一心的氣氛,成員的狀態越是悲慘,其他成員給予的關注就越多。學術研究發現,自殘和厭食的動機經常源於相同的根本原因:紓解焦慮、孤獨、疏離和自我厭惡的情緒。艾蜜莉亞越是痛苦──並且公開表達這種痛苦──獲得的同情和關注就越多,對於自尊心低落、現實中朋友不多的人而言,這是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2013年11月,21歲的加拿大學生達柯塔,就是為了爭取關注和同情而採取行動,最後卻演變成駭人聽聞的事件。他在網站4chan的看板「/b/」發表一則令人不安的留言,迅速吸引了大批入迷的觀眾:「今天晚上我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已經花了一小時做足準備,現在已經可以開始行動。唯一要大家幫忙的是,請讓我連結到其他可以進行直播的網站。」
有人立即創建新的「Chateen」聊天室,在這個私人聊天室,達柯塔可以用網路攝影機進行轉播,供剛才加入討論串的兩百名看板「/b/」使用者收看。達柯塔開始直播後,聊天室瞬間擠滿略帶懷疑的看板「/b/」使用者,有不少人認為這是一場玩笑;有些則勸他打消念頭;也有人催促他快點行動,一名使用者留言:「你這愛刷存在感的混蛋根本不敢來真的,如果你是玩真的就他媽的趕快開始啊!」另一人則建議:「在學校建築物上吊好了。」
消息迅速傳開,有另外數千名沮喪的使用者透過看板「/b/」追蹤事態發展:「見鬼了,有人他媽的在Chateen聊天室直播⋯⋯你們這些人有什麼毛病?!」當達柯塔吞下安眠藥、大口喝進伏特加,Chateen聊天室的觀眾同時也在實況轉播:「見鬼了,他不是鬧著玩的。」另一人留言:「這男人是天才。」其他人則憂心地表示:「我們是不是應該想辦法救這個人一命?」
此時此刻,達柯塔已經在房間內點火,接著他爬進床底下,身體拱成球狀,勉強輸入:「#死了」、「#哈哈哈我燒起來了」,最後一句話是:「我死定了(IM FUCK3ED)。」接著螢幕只剩下一片漆黑。「他好像昏過去了。」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有一名使用者建議大家暫時停止發言。
突然之間,一道光出現在螢幕上,消防員破門而入,在對直播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將失去意識的達柯塔拉出床下,一名消防員長褲上的大型螢光黃條紋在螢幕上清楚可見。「當事人現身了。」「他死了,完了。」當事人現身了,但他沒死。在達柯塔住院期間,他的Facebook專頁成為烽火連天的戰場。
在孤獨的世界中連結
網路並不會導致自殘行為,自我傷害、飲食失調、以及自殺率也沒有因網路急遽上升,長期趨勢甚至顯示,英國的自殺率正在下降,相較於1996年至2005年期間,50年代後期的人均自殺協議死亡數更多,自殘的案例則是自90年代中期開始增加,但幅度並不明顯,2003年達到高峰後,似乎有降低的趨勢。
然而網路確實正在改變患者表達和經歷心理疾病的模式,踏入這塊網路世界的族群,通常年輕、身心狀態極度堪憂、且亟需專業醫療照護。不過之所以有如此多網路使用者加入這類次文化,是因為社群可以提供庇護,尤其當他們已經無處可去,即使是一句「很遺憾你來到這裡」,自殺假期社群對新成員的歡迎,可能已經勝過當地社區醫師給予患者的關注。
Tags:
2023 Computex:飛宏科技與Vinpower聯手玩GaN,搶攻快充商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即將到來的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飛宏科技將於現場展示市場首款搭載1TB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充電器「iXcharger」、以及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等產品,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飛宏科技與Vinpower, Inc.、Silanna Semiconductor攜手合作,共同開發市場首款同時搭載1TB跨裝置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2 in 1充電器「iXcharger」,將在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正式亮相!除此之外,飛宏科技於現場將展示一系列330W GaN、280W GaN與140W PD 3.1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首款2 in 1 65W 1TB iXCharger

「iXCharger 」採用飛宏科技GaN快充技術,提供產品更高功率密度和快速散熱的同時,實現更小的封裝設計,為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實現快速、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值得注意的是iXcharger不僅是快充,還擁有市面上首款可跨裝置且適用於不同作業系統的儲存技術,可為手機、平板、筆電等行動裝置充電,並可作為外接式硬碟使用,廣泛適用於iSO、Android、Windows、Chrome OS等作業系統,還具有高達1TB大容量的儲存空間。iXCharger輕巧便攜的傑出設計,時時能滿足現代人在資料快存、裝置快充的需求。
GaN頂級電競筆電電源,結合電路設計與製造工藝之最

普遍市售充電器為滿足高規格的電競筆電所需,在提升電源功率的同時,體積與重量也顯得更大更笨重,造成使用者攜帶時的困擾。飛宏電競筆電電源的設計研發,採用獨特GaN生產製程管控,與自主開發數位控制機制、功率模組設計等技術,使產品可達94%以上高轉換效率,且以更輕薄短小的體積,為電競筆電提供更高的功率與散熱速度,達到輕巧、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
2021年底,飛宏科技推出體積最小的280W GaN高功率電競筆電電源,其功率密度突破業界多年來的設計極限,僅一般180W電源的大小。今年飛宏科技將於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推出330W GaN電競筆電電源,其相較於目前市面所販售的相同輸出功率產品,不僅體積小巧,且重量最輕(< 800g),在達到高規格安全測試的同時,滿足使用者對電競筆電電源的期待!
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
地址: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日期:2023年5月30日-2023年6月02日
攤位:J0509a(偉得科技)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