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失去的王國》導讀:民族的分裂與再打造——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合與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書說明同是東斯拉夫人的大(Great)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小〔Little〕俄羅斯人)和白羅斯人的分合歷史,探討三個民族錯綜複雜的關係,他們是帝俄時期大(big)俄羅斯國家的核心民族,作者尤重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的探討。
[6] 有關哥薩克的涵義與烏克蘭哥薩克人的形成,參見周雪舫著,《在夾縫中生存的烏克蘭哥薩克人:從自治到歸併於俄羅斯》(台北縣新莊市:輔仁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初版),第一章,〈夾縫裡的生命力─哥薩克人的形成〉,頁13-43。
[7] 茲博羅夫條約全文參見 Pierre Chevalier, A Discourse of the Original, Country, Manners, Government and Religion of the Cossacks, with another of the Precopian Tartars and the history of the wars of the Cossacks against Poland, trans. by Edward Brown (London: Hobart Kemp, 1672), 99-100.
[8] Paul Robert Magocsi, A History of Ukraine (Toronto: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96), 231.
[9] 克里米亞汗國自1475年起臣屬於鄂圖曼帝國。
[10] 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全文參見 John Basarab, Pereiaslav 1654: A Historiographical Study (Edmonton, Alberta: The Canadian Institute of Ukrainian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 1982), Appendix I, 230-236.
[11] 洛茨克於1660年10月又被波蘭-立陶宛共和國奪回,此後至1773年第1次瓜分波蘭才回歸俄羅斯。
[12] 自阿列克謝沙皇於1655年使用「全羅斯君主:大羅斯、小羅斯和白羅斯」頭銜,直至彼得大帝於1721年才改稱「俄羅斯皇帝」。
[13] 「安德魯索沃停戰條約」原始文本已失傳,不完整的條約內容,參見 C. Bickford O’Brien, Muscovy and the Ukraine: From the Pereiaslavl Agreement to the Truce of Andrsovo, 1654-1667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3), 115-116.
[14] 參見 L. R. Lewitter, “The Russo-Polish Treaty of 1686 and Its Antecedents,” Polish Review, Vol. IX, No. 3(Summer 1964): 5-23, and Vol. IX, No. 4 (Autumn 1964): 21-37.
[15] 由於赫梅利尼茨基一行人前往莫斯科簽訂條約時所攜帶的烏克蘭文原始條約版本失傳,以後依賴的是莫斯科譯為俄羅斯文的版本,依此譯為烏克蘭文交由使者送達哥薩克,部分文字內容與原始版本有異,史家對於是否該條約使得哥薩克國逐漸失去自治權有不同的看法。參見 Andriy Yakovliv, “Bohdan Khmel’nytsky’s Treay with the Tsar of Muscovy in 1654,” The Annals Ukrainian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Vol. IV, No. 3(13)(Winter-Spring 1955): 904-916.
[16] 此為彼得一世的行政改革,廢除自伊凡三世設立的「廳」,改以「委員會」取代,名稱改變但是維持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不變,且更強化中央的集權。
[17] 1785年「貴族法案」頒布的背景與影響,參見 Robert E. Jones, The Emancipation of the Russian Nobility 1762-1785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3), 273-299;亦見周雪舫,〈從「貴族解放令」與「貴族法案」來看十八世紀俄國的貴族〉,收入王任光教授七秩嵩慶論文集編委會編著,《王任光教授七秩嵩慶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4月初版),頁409-425。
[18] 烏克蘭貴族泛指傳統的烏克蘭貴族和哥薩克貴族,後者源自註冊哥薩克,擔任哥薩克軍團的高階官員,「平民哥薩克」指擔任哥薩克軍團的低階官員。
[19] 俄羅斯農民因「一六四九年法典」(Ulozhenie)的頒布而失去自由遷徙權,農民世代義務為地主耕種,直至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Alexander II,1855-1881)才頒布法令解放農奴。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