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也不知道的韓語知識:為什麼韓國人喜歡「3」、日本人喜歡「7」?

韓國人也不知道的韓語知識:為什麼韓國人喜歡「3」、日本人喜歡「7」?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廣義來說,「學院」這個名詞在使用上其實與「學校」相當類似,在韓國、中國、日本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文:裵相復、吳京順

韓、中、日三國喜歡和討厭的數字

韓國喜歡「3」,日本喜歡「7」,中國偏愛「8」。

韓國人最喜歡「3」這個數字,因為1或2總讓人覺得太少而有些缺憾,所以玩猜拳的時候都不會只比一、二次,總是要比個三、四次才會心甘情願地接受輸贏的結果。故事裡面美麗善良的女主角,很多都是家中排行老三的女兒,男主角也常常都是三兄弟。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出現像是「三色蔬菜」或是「三色水果」等名詞。

韓國人喜歡「3」這個數字的歷史,大概可以回朔到韓國的民族起源神話:「檀君神話」。相傳天神桓因賦予他的庶子桓雄三個「天符印」,讓他帶著3000部下一起降臨在太白山的「神檀樹」下,這裡所提到的數字皆有「3」。此外,像是設置風伯、雨師、雲師三個職務來管理人間事務,或是熊在服用了桓雄給的靈藥,忍耐了三七日(即21日)後變身成為女子的故事中,一樣也出現了「3」這個數字。

中國人則偏愛「8」這個幸運數字,因為「8」的發音與賺錢發財的「發」字相近。光從北京奧運會的開幕時間特別選在2008年8月8日上午8點,就不難看出中國人有多喜歡「8」這個數字。在中國只要有8的車牌號碼,在拍賣時往往可以喊價到上千萬。日本人則喜愛「7」和「8」這兩個數字,喜歡「7」的理由跟韓國一樣,取幸運數字7(Lucky 7)的涵義;喜歡「8」是因為日本人覺得漢字「八」的字形看起來有種漸漸繁盛的感覺。

三個國家討厭的數字雖然多少有些不同,不過由於「4」發音近似死亡的「死」,因此是三個國家共同討厭的數字。日本人也不喜歡「9」,因為日文的「9」發音為「く(Ku)」,而以這個字母開頭的單字大多沒有什麼好的涵義,像是「くろう(辛苦)」、「くそ(糞,大便)」、「くらい(黑暗)」、「くだらない(沒用的)」、「くたびれる(精疲力竭的)」。此外,據說日本人不喜歡梳子,也僅是因為梳子(くし)發音同樣是以「く」開頭,因此如果在路上掉了一把梳子,不管這把梳子有多新,日本人都不會撿拾。

在韓國由於梳子(빗)與債(빚)的發音近似,因此對某些人而言,也相當忌諱在路邊撿梳子回家,因為就等於欠下債務的意思。至於中國人據說較討厭「3」和「7」這兩個數字,「3」是由於與離散的「散」字發音接近,而「7」是因為與生氣的「氣」字雷同,所以不受中國人喜愛。這點倒是與喜歡「3」與「7」的韓國人形成有趣的對比。

학원(學院)不是大學

韓國的學院(학원)主要是指補習班,在日本是私立大學,在中國則是專科大學。

在韓國,「학원(學院)」通常指未到具備學校資格的私立教育機構,也就是學生們放學後常常去報到的補習班,如「대입학원(升大學補習班)」、「영어학원(英語補習班)」、「무용학원(舞蹈教室)」、「요리학원(烹飪教室)」及「자동차운전면허학원(汽車駕訓班)」等等。

不過「學院」也並不單指這一類的私人教育機構。廣義來說,「學院」這個名詞在使用上其實與「學校」相當類似,所以韓文的「校園舞弊」,就可以寫成「학원비리」或是「학교비리」;「學校自由化」也可以寫做「학원자유화」或是「학교자유화」。像這樣「學院」與「學校」意義相近的情形,在韓國、中國、日本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但是細分起來,韓、中、日三國對於「學院」這個名詞還是有著各自獨特的用法。在日本,「學院」主要是用在私立大學的校名,比如「青山學院大學」或是「明治學院大學」。

中國的「學院」主要指的是專科大學(一般綜合性大學則僅以「大學」通稱),像是「音樂學院」,通常就是以音樂相關系所為主的專科大學。由於現在也有一些混合了多種學系的專科大學,所以中國的「音樂學院」大概就接近於日本或韓國的「音樂學部(院)」。

現在韓國的「學院」通常指的是那些沒有達到學校設立標準的私設教育機構,相當於日本的「教(きょう)習(しゅう)所(しょ)」或是「塾(じゅく)」,所以韓國的學生放學後去「學院」,日本的學生則是去「教習所」。

相關書摘 ▶韓國人也不知道的韓語知識:掛電話時為何要說「您請回去」?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我不是妖精(요정)還真對不起呢!:95個連韓國人也不知道的韓語知識》,眾文圖書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裵相復、吳京順
譯者:蕭素菁、熊懿樺
繪者:李殊瑛

為什麼韓國人掛電話要說「您請回去」?
拜金女和「大醬」之間有什麼關係?
「妖精」到底能不能拿來讚美人?

外語之所以有趣,是因為語言背後的文化背景。有因為時事發展出的新語言,也有因外來語大舉入侵而改變的說話習慣,甚至還有母語人士才可能得到的「語言癌」。如果你認為韓國人都了解韓語且使用正確的話,可就大錯特錯了!

本書作者於1987年進入韓國中央日報擔任實習記者,現已為中央日報語文研究所部長,長期在中央日報連載專欄,就是要教大家如何用簡單又有趣的方式了解韓語與寫作。本書即是作者集結了那些有趣、發人深省,甚至能堂而皇之糾正韓國人的韓語知識。

曾榮獲韓國文化部守護韓語勳章、韓國語文賞大賞,甚至著作被譽為「現代寫作理論聖經」的作者裵相復,嚴選95個韓語的例子,告訴大家這些韓語的發展與來歷。現代韓語的變化有些可能已經歪到讓當初創制韓文的世宗大王也難以諒解;有些擁抱了時代的影響而形成了韓語特有的現象;有些就像我們使用中文一樣,因長久以來寫錯字、用錯詞而致積非成是。如果你不懂韓語,可以利用這本書了解韓國與中國、日本有點像又不太像的語言文化思維;如果你正在學韓語,或對韓語有興趣,這本書剛好可以告訴你「連韓國人也不知道的韓語!」

我不是妖精-立體書
Photo Credit:眾文圖書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