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沒有神》:無一官半職的廚師,在船上卻人人尊而敬之

《這裡沒有神》:無一官半職的廚師,在船上卻人人尊而敬之
Photo Credit:李阿明/時報出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始終不明白,賺錢的漁會,怎麼會沒有經費來多蓋幾間淋浴間?漁工要是臺灣人,待遇會不會有所不同?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

作者:李阿明

洗澡

洗澡,對漁工來說是一件相當不便的事。

偌大漁港只有大小兩間洗澡間,所以當漁工揮汗如雨工作了一天,黃昏時刻,常可見漁工大排長龍等著進澡間洗去一身的魚腥。同時,大小澡間分別位在漁港的兩端,不管船停靠哪裡,想洗個澡都要先走上一段距離。

漁船繫在補給碼頭時,外籍漁工會違法偷接淡水上甲板,大沖特沖地洗個痛快。岸邊加水栓都架有帶鎖的鐵框,白天會解鎖打開供漁船補給淡水,補完水後再上鎖。外籍漁工就是有本事偷偷打開,大水嘩啦啦無限供應,反正水費便宜,船公司也不會計較。

夏天來場傾盆大雨時,外籍漁工更是直接在船上接艙房流下的水解決,省去淋雨走大老遠的路排隊,洗完了再淋著雨走回來。

豪邁的漁工,拿飲用的瓶裝水刷牙漱洗,惹來船公司臭訐六譙。

懶得排長龍等待的,到廁所裡用水桶接小便斗的水洗滌,反正都是水。所謂的水桶,大都是油漆桶用完後穿條粗鐵絲當把手,就是一個現成的自製水桶,洗澡洗衣全靠它。外籍漁工是不會花錢去買「真正」的水桶。有的甚至跑去加油站廁所洗澡而引起民怨,更讓加油站在營業完後就把廁所鎖起來,搞死我這還學不會蹲在船舷拉屎的歐吉桑,大半夜狂奔一公里外的便利商店解決。

始終不明白,賺錢的漁會,怎麼會沒有經費來多蓋幾間淋浴間?

漁工要是臺灣人,待遇會不會有所不同?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

魷魚船在卸完漁獲後,主副機就會停止運轉,到了晚上通常是無水無電,白天才靠吊上甲板的發電機供電給臺灣技師修繕用。現場的會規定發電機開關時間,常要爸爸桑代為監控。

我的態度是陽奉陰違。

現場的或船公司的人,有時入夜後會微服出巡,看到全船通亮,訐譙聲就來了,首當其衝的自然是顧船的,其次是掌控發電機鑰匙的外籍漁工車間代理人。貓捉老鼠永遠存在,我是外籍漁工眼中的Saigo(最棒)爸爸桑(註),偷開電這部分我都視而不見。下工後開個小燈、小音響聽聽音樂,尤其手機時間於外籍漁工彌足珍貴,和故鄉的親朋好友敘敘感情兼打發無聊時間,就全靠發電機的電源充電。

註釋:「顧船的」多是由6、70歲的台灣老人擔任,並身兼外籍漁工保母,所以外籍漁工都叫他「爸爸桑」。

不明白營收上億的船公司,省這區區一晚幾百元的發電機柴油錢有何意義?對一群甘苦郎,就不能多點體諒?

有的船不給接電的理由,是怕漁工烹煮食物造成跳電,甚或造成火災。另種說法是,不供電的船漁工會全跑來,增加管理上的風險。我常出面到隔壁船代為說項,拜託給我這艘船接接電,承諾會盯著船員不用大功率電器,注意用電安全。

船並停離岸邊較遠時,大家都會有默契地不開大燈,艙房小燈岸邊不容易發現,現場的也不會那麼勤勞地越過數艘船舷登船檢查。大家都是在討生活,即使薪資有別角色有異,彼此互相交代得過去即可。

船上日常配圖
Photo Credit:李阿明/時報出版
船上日常配圖2
Photo Credit:李阿明/時報出版

開伙

位階不高、無一官半職的廚師,船上人人尊而敬之,算是特例。船長、大俥、大副絕對想吃好,正餐外也要開小伙,三更半夜更要吃宵夜。煮,當然要煮,如何煮,美不美味,就看你跟廚師的互動關係。

有艘運搬船,廚師是菲律賓人,雖沒有小金庫但擁有小食庫,常常開起同鄉會。

運搬船類似海上大貨車,本身不進行捕魚作業,而是到漁場將作業船隻的漁獲轉載至指定港口,原作業船隻則繼續在魚場撈捕。同樣是船員,他們算是比較幸運的一群,至少不用通宵達旦犧牲睡眠地工作。運搬船船型最大,船上二十四小時不斷電,空調隨時開著,幹部房還有獨立冷氣。

這艘運搬船公司算大方,福利捨得給,天天廚房都開伙,也會給現金讓廚師買食材,不用吃千篇一律的便當。特殊節日還會加菜,廚師會邀集各船的菲律賓漁工,就在這艘船上開起了同鄉會,我船上的菲籍船員也曾到這艘運搬船上過節。類似情況很常見,同國族都會到各船串船子,特別是有電的船,但絕不會夾雜非同國籍的「外籍」漁工。廚師的資源最多,除了擁有一座小食庫,也有外快門路,會拿船上的魚和早市交換各式食材,回程時就在幹部門口掛袋早餐,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的幹部也不好打槍三餐食物不佳。

這船靠岸期間,我和阿壽常被船上的大陸籍大俥熱情邀請到幹部小餐廳吃晚餐。不是我們人緣特別好,而是我們懂得「禮數」,會隨手帶點啤酒或威士忌,投其所好。他一個人一餐可以幹掉一瓶黑牌威士忌,又會挑好酒喝。因為飯菜是公司的,大陸籍大俥請客並沒花到錢,所以他手上有私魚時,也會回饋一些給我們。我跟阿壽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跟著他「挖魚」。我跟阿壽都是獨居,吃不了多少這些大型漁或整箱的冷凍魚,所以拿到手後也是馬上轉手送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漁船靠港卸完魚後,冷凍艙都要清洗,「剩」下的魚也都要馬上處理。若來不及販售,就只能任魚解凍發臭,最後丟入海中。所以,也會有漁工拿著半解凍的魚四處賤售,內行人都趁機用超低價購買。漁工也會把剩魚送給熟識的爸爸桑,早期自認清高、認為不該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的我,常拒漁工於千里之外,搞得外籍漁工也莫名其妙。

有往有返是人之常情,在漁港更是常態,最常見就是施受雙方在酒攤上互相請來請去。當然,也存在永遠只拿不回饋,甚至需索無度之輩。在「不得不失」大原則下還是得敷衍應付,遇到這類人盡量閃遠點就是。

顧船的日常配圖
Photo Credit:李阿明/時報出版

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