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揭曉:由剛果醫生和25歲「倖存女孩」共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穆拉德是3000名亞茲迪族女性的其中一員,他曾在21歲時被IS伊斯蘭國的恐怖份子綁架,並遭受殘忍性侵虐待達3個月,成功逃脫後為其他受害者到處奔走、出聲。
《中央社》報導,在戰火蹂躪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幫助女性從性侵創傷中復原的醫師穆克維格,與被迫成為伊拉克伊斯蘭國性奴的人權人士穆拉德,因勇於對抗性暴力,共同獲得2018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今(5)日表示,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表彰兩人致力終結使用性暴力作為戰爭武器,「兩位桂冠得主在喚醒世人關注並對抗這類戰爭罪行上,做出極大貢獻」。
剛果民主共和國婦科醫師穆克維格(Denis Mukwege)20年來治療在戰火蹂躪東部地區被強暴的女性,並幫助她們走出創傷。
《ETtoday》報導,諾貝爾委員會提到,穆克維格花費畢生精力為戰時性暴力的受害者辯護,幫助數千名遭受相關案件的受害者,並多次譴責性侵不受懲罰的行為,且批評政府和其他國家都沒有採取足夠措施,來制止利用對婦女的性暴力作為戰爭時期的策略與武器。
Denis Mukwege’s basic principle is that “justice is everyone’s business”. The 2018 Peace Laureate is the foremost, most unifying symbol, both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of the struggle to end sexual violence in war and armed conflicts. @DenisMukwege#NobelPrize pic.twitter.com/KSzecKSkUc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2018年10月5日
曾淪為性奴隸,25歲女性獲獎
另一位獲獎的是亞茲迪女性穆拉德(Nadia Murad),今年25歲,她於2014年在伊拉克北部大城摩蘇爾(Mosul)被伊斯蘭國(IS)戰士綁架,並淪為性奴3個月後才成功脫逃。
《ETtoday》報導,穆拉德是3000名亞茲迪族女性的其中一員,也是被IS殘忍性侵虐待的受害者,但她選擇站出來幫族人發聲,要讓全世界看到雅茲迪種族滅絕以及性奴的議題,不但站上聯合國安理會訴說自己的悲慘境遇,更於去年底出版回憶錄《倖存的女孩》(The Last Girl)。

諾貝爾委員會指出,她以非凡的勇氣講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並為其他受害者到處奔走、出聲。2016年,她被任命為聯合國「人口走私倖存者尊嚴」親善大使。
本來兩韓總統呼聲最高,特朗普也是大熱門
《中央社》報導,今年共有331名人士或組織獲得提名,僅次於2016年的376組提名者。
在頒獎之前,各大博弈公司的賠率中,大多認為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及南韓總統文在寅最有可能獲獎,因為他們致力於兩國之間的和解。但鑒於聯合國(UN)譴責北韓「長期並持續存在的系統性、廣泛且嚴重侵害人權」,讓金正恩獲獎對於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來說是不太可能的。
線上博弈網站Betsson列出的賠率中,另一個出人意料的大熱門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他以1賠7排名前3,拿下諾貝爾和平獎的看好度是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或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10倍左右。
其他可能的獲獎者包括世界糧食計劃署(WFP)、聯合國難民署(UNHCR)、遭囚禁的沙地阿拉伯部落客巴達威(Raif Badawi),還有俄國人權團體「紀念」(Memorial)、反對派媒體 「新報」(Novaya Gazeta)等。
《自由時報》報導,諾貝爾和平獎從1901年以來,共頒發了98次,其中有19年因各種原因沒有頒獎,過去最年長得主是1995年以高齡87歲獲獎的羅布拉特(Joseph Rotblat);最年輕得主是2014年獲獎的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當時她17歲。在歷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中,只有2年將和平獎同時頒給3名得主,分別是1994年和2011年。至於曾獲獎的女性則有17位。
較為特殊的是,曾有3位得主是在遭到監禁的狀況下獲獎,分別是1935年獲獎的德國和平主義者及記者奧希茨基(Carl von Ossietzky)、1991年得獎的緬甸政治家昂山素姬,以及2010年得獎的中國維權人士劉曉波。至於1973年獲獎的越南共產黨領導人之一的黎德壽(Le Duc Tho)則是拒絕受獎。
去年(2017)諾貝爾和平獎頒給由國際廢除核武運動(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s,ICAN),獲獎理由在於其吸引各界關注任何使用核武的災難性人道後果,以及其達到以條約為基礎禁止這類武器的開創性努力。
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得主於1日、2日和3日陸續出爐,經濟學獎得主將於8日公布,為2018年諾貝爾頒獎季畫下句點。
今年諾貝爾獎每一個獎項的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若得主超過一位,則獎金平分或者依比例分配。
由於「#我也是」(#MeToo)運動揭發的性醜聞影響,今年將是70年來文學獎首度缺席諾貝爾獎頒獎季,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將延後,並與2019年的文學獎一同頒發。
新聞來源:
- 諾貝爾和平獎 剛果醫師穆克維格和人權鬥士穆拉德共享(中央社)
- 諾貝爾和平獎出爐 剛果醫師穆克維格、人權戰士穆拉德獲獎(自由時報)
- 快訊/諾貝爾和平獎公布 剛果醫生穆克維格、人權鬥士穆拉德獲殊榮(ETtoday)
- 諾貝爾和平獎即將揭曉 南韓總統文在寅呼聲最高(中央社)
核稿編輯:羊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