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的高雄青年怎麼看「韓國瑜五五波」?

北漂的高雄青年怎麼看「韓國瑜五五波」?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難道真是因為經濟太悶,才讓國民黨持續蠢蠢欲動?更根本的問題,是高雄的年輕人真的能夠回家安居樂業嗎?我們今天就先來討論高雄這次選舉的格局,進一步再來談高雄的發展機會。

陳菊接續了這個工程,因此主打「幸福城市」,將高雄的河川整治做好,去除污染下一步是防洪,同時致力於治安提升(飆車族與綁票幾乎消失,見警率大幅提升),最後幾年則是基礎建設與公共服務的升級。基礎建設與公共服務升級,最明顯體現在軌道運輸與公車路網的鋪設,對於市區來說這些交通建設可能影響不多,但對舊縣區的居民影響極大。以筆者自身經驗為例,筆者故鄉彌陀在20年前,一天只有2、3班客運經過,現在是每小時都有捷運接駁車,完全不同世界。

簡單來說,縣市整合雖然不炫砲,但是基礎建設的徹底升級,等於預留了巨大的高雄發展腹地──真正可用的腹地──以北高雄左楠周邊為主,預留往北的空間,延伸南科連結台南,把南台灣都會帶具體建構起來。

同時,透過承辦世大運、動漫節、電影節、愛河燈會、春天藝術節、大港開唱、同志大遊行、電競大賽等新型活動,配上亞洲新灣區的展場與交通等硬體,試圖將整個高雄港周邊打造成會展經濟的新星,也創造城市行銷的亮點。這些活動的價值遠遠不只是會展經濟,更是向國際展示高雄的人權與文化實力。

嚴懲駁二

亞洲新灣區除了展覽館與輕軌,從鹽埕到鳳山這一片高雄舊都心,陸續完工了駁二、大東、旅運中心、新總圖、流樂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很明顯在高雄打造一個都市中產以上的生活空間。高雄過去充滿污染,更有文化沙漠的蔑稱,但是市政府這幾年在軟硬體上都積極經營,新型會展經濟與傳統藝文表演都有明顯增加。

高雄這種「消費升級」的表徵之一,除了每年維持超跑的購買大宗、會展和藝文表演的增加,在常民生活中也可以看到路上的文青咖啡廳變多。這顯示高雄不只有田僑仔與傳產主,中產階級也正在增加與深化。有了足夠的中產階級,才能進一步撐起精緻、多元的第三級產業。

甚至因為動漫節、高捷少女到各種虛擬代言人的成功,讓高雄在世界ACG文化圈中佔有一席之地。從電影館與電影節開始,高雄一路扶植電影產業,2017年最具話題的國片《大佛普拉斯》與《血觀音》,都是高雄獎助或投資的優秀作品。

人們最想問的問題:高雄的未來會更好嗎?生活在高雄真的會幸福嗎?

有別於國民黨倚恃軍隊由上而下統治台灣,民進黨的誕生來自人民的團結與支持,民進黨的力量來自基層對改革的期待。因此以「藍綠惡鬥」來看台灣的地方發展肯定是錯誤的。表面上看來,現在的高雄是民進黨長期執政,實際上是高雄人不怕國家的冷落(重北輕南)、不受政黨的束縛,一路抵抗獨裁者,爭取民主自由與人權進步的成就,雖然還沒有盡善盡美,但肯定會越來越好。

過去20年來,高雄的污染問題控制了、基礎建設(防洪與供電穩定)處理好了,從產業到交通到生活的全面公共服務也陸續到位。搭上美國暴揍中國(早已不只是「貿易戰」)讓台商顯著回流,國防科技加深合作也讓造船廠與金屬加工業前景看好。各大科學園區招商初步有成果,使得高雄的製造產業更加多元精細、產業價值提升。市民經濟、影視電競文化的成長也開始讓高雄的第三級產業增加。這一切努力與機運的配合,將過去重工業的高雄,漸漸轉型成各級產業並進的城市。

有了台灣的公衛水準與自由環境、南台灣的美食與低物價、高雄的公共服務與居住品質提升,加上天氣好、環境美,又有海空港加高鐵輕鬆連結整個印太,高雄的經濟成長動能絕對是足夠的。但是高雄並不是馬上就能夠重新繁榮,高雄的未來取決於現在的我們作了些什麼。

高雄的進步需要世代接力,讓我們傳承前輩們的成果,陸續回家一起打造溫暖的生活吧。

本文經林宇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