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銀「人力資本指數」亞洲佔首四位,新加坡第一香港第四

世銀「人力資本指數」亞洲佔首四位,新加坡第一香港第四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世界銀行警告,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會在未來取代大量低技術職位,教育水平較低或健康欠佳人士未來的就業前景更加困難,各國應檢視在人力資本的投資是否有效,從而作出改善。

世界銀行公布「人力資本指數」(Human Capital Index),首四位全由亞洲地區囊括,新加坡總得分最高,居首位,其次是南韓、日本和香港。

BBC經濟事務編輯阿赫邁德(Kamal Ahmed)表示,人力資本指數是一種衡量經濟發展的新方式。他指出,一直以來,國內生產總值(GDP)往往被視作評價經濟體的重要依據,然而這種標凖存在一些問題,比如GDP的增長情況可能與大家實際收入的增減相反,明明經濟數字在增長,但收入數字卻在下降。

世界銀行以教育年期、考試成續、醫療保健、孩子和成人存活率五個指標,評估157個成員對新一代人力資本的投資效率,從而推算其未來生產和經濟增長潛力。其中在教育成效方面,會評估18歲前接受教育的年限,以及在國際和地區考試的平均成績。

結果首四位都是亞洲地區,芬蘭是第五位,愛爾蘭第六,澳洲第七。英國排十五,法國二十二,美國二十七位。包尾是乍得和南蘇丹。

根據報告,新加坡孩子的生產潛力達88%,南韓84.5%,日本是84.4%,香港82%。中國為67%,美國76.2%,排名僅僅高於75.9%的澳門(二十八位)。

世銀研究部總裁Simeon Djankov指出,富庶國家排名未必高,以中東為例,雖然本身有豐厚資源,但在醫療保健和教育投資的質量水平卻未如理想。相反,東亞國家如越南、馬來西亞、中國等,顯得較著重對下一代的投資。其中越南的孩子,無論是居住在城市的高收入家庭或農村,其國際和地區試的成績都算不錯,反映當地政府著重資源有效平均分配。

世銀表示,「人力資本指數」旨在促使各國政府更有效地投資一下代勞動,透過把健康與教育對下一代勞動者生產力的貢獻進行量化,各國可以用這個指數來評估人力資本差距將會令他們損失多少收入,如果及時採取行動,相信能把損失變成收益的時間縮短多少。

世銀警告,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會在未來取代大量低技術職位,教育水平較低或健康欠佳人士未來的就業前景更加困難,所以人才培訓非常重要。

相關文章:

資料來源:

核稿編輯:吳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