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行賄12國的超級貪腐案,成為「巴西川普」崛起的舞台

行賄12國的超級貪腐案,成為「巴西川普」崛起的舞台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巴西在1964至1985年間歷經逾20年軍政府獨裁統治,回歸民主後自2002年以來,魯拉所領導的左派「工黨」連續贏得四次大選,為「拉美向左轉」的代表性國家。

文:楊建平(宏都拉斯國防大學榮譽教授、致理科技大學院拉丁美洲經貿研究中心研究員)

世界第五大國、拉丁美洲及南半球第一大國、人口超過兩億、金磚集團(BRICS)成員的巴西,於10月7日舉行總統、州長、國會議員等選舉。由於原民調領先的左派前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於四月間入獄,並喪失參選權,被迫臨時由曾任聖保羅市長之副手哈達德(Fernando Haddad)出馬;而民調居次、有「巴西川普」稱號之極右派候選人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於9月間在街頭拜票時遭刺傷住院,致使此次大選被稱為巴西自1985年結束軍事獨裁後,史上最分裂的「左右之爭」高度激化的選舉,受到全球關注。

13名總統候選人中,投票結果極右派後選人波索納洛獲得46.03%選票,左派候選人哈達德獲29.28%選票居次。由於無人獲得法律規定的過半選票,兩人將於10月28日之第二輪投票中對決。

2014年爆發超大貪腐案,拉美政壇遭波及

巴西1964至1985年期間為軍政府統治時期,至2002年10月,貧苦擦鞋童出身之左派「工黨」創黨領袖魯拉贏得大選,成為巴西歷史上首位左翼總統。魯拉以「巴西之子」(Lula,Son of Brazil)國際高知名度光環,從2003年到2011年期間出任2屆巴西總統,並以高支持率交棒羅賽芙(Dilma Vana da Silva Rousseff)繼續執政,羅賽芙成為巴西史上首位女總統。當時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智利總統巴舍萊(Verónica Michelle Bachelet Jeria)南美ABC三大國皆為左派女性領導人,為拉丁美洲政壇所僅見。

不過,自2014年3月起,陸續爆發名列世界八大石油公司之國營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以及拉美最大的巴西Odebrecht建築公司重大行賄貪腐案。

巴西石油公司案廣泛涉及國內黨、政及企業界高層,除執政黨高層及至少3分之1國會議員涉嫌收受回扣外,國內多個具指標意義的金融機構都捲入其中,因而引發政治動盪。Odebrecht建築公司案行賄款高達8億美元,牽涉以拉美為主的墨西哥、委内瑞拉、哥倫比亞、阿根廷、秘魯、厄瓜多、薩爾瓦多及巴拿馬等12個國家政府高層;其中涉案的秘魯前總統多雷多(Alejandro Toledo)在被逮捕前逃往國外,另一位前總統烏馬拉(Ollanta Humala)遭法院羈押,而總統庫琴斯基(Pedro Pablo Kuczynski)在今(2018)年3月份國會表決彈劾案前宣布辭職下台;另厄瓜多副總統葛拉斯(Jorge Glas)亦因涉收受Odebrecht公司賄款遭判6年徒刑而被解職。此2件貪腐案重創巴西工黨形象,魯拉及羅賽芙均涉案遭受司法調查。

魯拉入監服刑翻轉巴西大選

羅賽芙於2015年連任後,在第二任總統任期未滿前,即因違法挪用國營銀行的資金來掩蓋政府赤字,2016年8月經國會參議院以61:20的懸殊比數通過彈劾而遭罷免確定,由屬中間偏右之民主運動黨(Partido do Movimento Democrático Brasileiro, PMDB)副總統特梅爾(Michel Temer)代理總統,終結巴西長達13年的左派工黨政權。而魯拉原欲再次參選本屆總統,但被控貪腐及洗錢罪其中一案,於今年1月被巴西聯邦法院判處12年1個月刑期定讞,於4月7日入監服刑,喪失總統候選人資格。

儘管魯拉貪污罪名纏身,支持率仍遙遙領先民調居第二的63歲右翼國會議員波索納洛。波索納洛擔任過7屆國會參議員,主張嚴刑峻法打擊犯罪,支持死刑、肅清貪腐;其與軍方關係良好,表示當選總統後將會任命多名具軍事背景之閣員;另波索納洛立場反同,且被批評言論歧視女性及少數族裔,與美國川普相似,因而有「巴西川普」之稱。

由於巴西近年來經濟大幅下滑、治安敗壞,並連續爆發震驚世界的重大貪腐案件,反使波索納洛的爭議極端政見及強人風格得到眾多支持者。而魯拉確定無法參選後,臨時由競選搭檔副手、前聖保羅市長哈達德(Fernando Haddad)代表工黨參選,由於大環境對左派工黨不利,且魯拉的擁護者未能轉為支持哈瑞德之選票;致使波索納洛在首輪投票中幾乎獲得過半選票,並大勝哈達德達17%。

AP_18281049047143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21世紀初期「拉美向左轉」風潮結束?

自1998年12月,左翼色彩鮮明的查維茲(Hugo Rafael Chávez Frías)當選委内瑞拉總統後,21世紀初期「拉美向左轉」蔚為風潮。南美洲左派或中間偏左的政黨領導人陸續在大選中獲勝執政,如巴西魯拉(2003)、厄瓜多古提雷兹(Lucio Gutiérrez, 2003)、玻利維亞莫拉雷斯(Juan Evo Morales, 2005)、烏拉圭瓦自奎茲(Tabare Vazquez, 2005),加上阿根廷及智利,以及中美洲尼加拉瓜與薩爾瓦多左派游擊隊「桑定民族解放陣線」(Frente Sandinista de Liberación Nacional, FSLN)及「馬蒂民族解放陣線」(Frente Farabundo Marti de Liberación Nacional, FMLN)之奧蒂嘉(Daniel Ortega Saavedra, 2007)與富內斯(Mauricio Funes, 2009),拉丁美洲左派處於全盛時期,受到國際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