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地斯山脈傳奇故事:達爾文看見山上的貝殼,就知道《創世記》大洪水不是真的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達爾文後來才知道,因為無知,達爾文後來才發現:「我可能把第二或第三種當成第一種的重複樣本了。」換句話說,達爾文並非採集到同一物種的三個樣本,而是在無意間採集到三個不同的物種,卻標示為同一種。
文:金恩・麥奎利(Kim MacQuarrie)
在赫頓著作出版41年後,6000英里外,查爾斯・達爾文和羅伯特・費茨羅伊船長終於在加拉巴哥群島上岸。達爾文跟赫頓一樣對地質學充滿熱情,也跟赫頓一樣相信上帝創造了地球上所有動植物。但在他繞過南美洲南端火山錐的漫長旅程中,達爾文已經開始懷疑《聖經》能否做為地球地質史的真實指南。例如達爾文最近讀了另一位蘇格蘭地質學家查爾斯・萊爾(CharlesLyell)的兩部地質學文本。
萊爾已追隨赫頓的腳步,並採納赫頓的構想:在過去起作用的力量,至今仍在起作用,即俗稱「均變論」(uniformitarianism)的概念。早期地質學家認為,藉由一些在大洪水期間發生的決定性變化,地球的特徵已經由上帝創造完成。那場大洪水已發展成俗稱「災變論」(catastrophism)的地質理論,災變指的就是上帝在地球釋放的災難性洪水。本身不像赫頓那麼虔誠的萊爾非常清楚,均變論的原理一定會被視為對《創世記》的故事和教會的挑戰。1830年,在出版他即將成為經典的著作《地質學原理》(Principles of Geology)前夕,萊爾寫給朋友:
我相信我會讓我的地質學〔著作〕……受到歡迎。老〔約翰〕佛萊明〔牧師〕(Reverend John Fleming)很害怕,認為這個時代無法容忍我反摩西〔亦即反《舊約聖經》〕的結論,這個主題起碼有一段時間不受教士歡迎,並且令他們尷尬。
雖然教會對《地質學原理》的後續反應不一,萊爾的著作無疑深深啟發了達爾文。那幾乎立刻為他剝去峽谷、河谷和沉積物最可能是在大洪水期間形成的原有信念。隨著小獵犬號造訪一連串千變萬化的地貌,現在達爾文首次開始用前所未有的眼光看待地質構造。例如,在小獵犬號的船員忙著繪製巴塔哥尼亞地圖之際,達爾文常上岸四處漫步,發現一層又一層裸露的沉積物,而那些沉積物中充滿奇特、絕種動物的化石。
一次,在一萬英尺高的安地斯山脈,達爾文發現好幾塊滿是貝殼化石的岩床。他斷定,這些岩層顯然曾深在海底,後來才被未知的地質力量抬升上來。仔細檢查後,達爾文也察覺這些構造不可能是這6000年的自然過程所造就。根據他自己的觀察,現在又受萊爾影響,達爾文認同地球的歷史一定有數百萬年以上,而非數千年。他了解,地球也非停滯不動,而是時時在變。所以他不由得想,這些時而激烈的環境變遷會對動植物產生何種影響。
達爾文在巴塔哥尼亞的考察大多有費茨羅伊船長陪同。船長也讀過萊爾的地質學著作,但終究無法像達爾文或萊爾那樣看世界。此時此刻達爾文眼中地質力持續作用數百萬年的證據,在費茨羅伊看來,仍是大洪水的結果。費茨羅伊後來撰寫了此次航海的紀錄。在標題為〈論洪水〉(On the Deluge)的一章,他甚至採用了一些達爾文後來用來支持演化論的證據,然而在費茨羅伊的例子,那些證據反倒強化了他對《聖經》洪水敘述根深柢固的信念:
越過安地斯山脈時,達爾文在海拔六、七千英尺處發現了嵌在砂岩中的石化樹林,又在海拔一萬兩三千英尺處發現貝殼化石、石灰岩、砂岩和「混著甲殼」的卵石所形成的礫岩。在發現石化樹林的砂岩上方,則是一大片黑色……熔岩形成的岩床,約有一千英尺厚;在這上面,這些岩層起碼交替出現五次,還有水中的沉積物,形成數千英尺的厚度。
這些火災與水災結果的絕妙交替,在我看來,恰恰不容置疑地證明這裡發生過那場唯一可能造成這種結果的巨大災變。那場以「深淵的泉源崩裂了,天國的窗戶敞開了」一言,在我們心裡投下陰影的水與火山作用的可怕結合。
當時,對達爾文和費茨羅伊來說,南美洲的蒼穹成了某種巨大版的羅夏克墨漬測驗(Rorschach Test):費茨羅伊仔細凝視這座大陸變化莫測的地層,看到了古代大洪水故事的實質證據。「我心篤信(,未受《聖經》影響)。」費茨羅伊回來後寫道:「這片土地經歷過浩瀚的洪水。」也常望著相同地層的達爾文卻因受到萊爾影響,相信他正凝視著地球歷史的深處,運用推理,瞥見一段他之前做夢也沒想過的原始過往。

但雖然達爾文對地球史的心智模式已起了變化,在他踏上加拉巴哥群島的那一天,他的生物學觀念仍和其他維多利亞時代的科學家類似。如前文所述,根據達爾文同期生物學家的看法,是上帝創造地球各物種,雖然在創造之後,似乎有某種程度的生物適應性變化發生。
查爾斯・萊爾在《地質學原理》中寫到「創造中心」,即上帝在地球許多地方創造各個物種,而在此之後,各物種會經受微小的變化。例如上帝顯然覺得在澳洲適合創造袋鼠。婆羅洲則適合紅毛猩猩。非洲:大猩猩。伊甸園:人。事實上,人類就是物種內「變化」或「變種」的好例子:某些地方的人是黑皮膚,某些地方是白皮膚;有些地方的人擁有亞洲特徵,有些地方有原住民特徵。但沒有科學家懷疑所有不同種族的人類都屬於同樣的智人種(Homo sapiens),即現代人所屬的物種,或所有變種都源自人類的第一個「創造中心」,可能在中東。許多科學家認為,不論動植物都具有設法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但沒有哪種動植物有能力轉變成全新的物種,唯有上帝做得到。
因此在達爾文踏上加拉巴哥群島之際,他想當然地認定,那些島嶼住著從南美大陸遷徙過去的動植物;南美大陸才是上帝最早創造牠們的地方。所以,如果一隻嘲鶇來到其中一座島嶼,牠可能已在新環境經歷些微的變化,但無疑仍屬於持續存在於美洲大陸的那個物種。達爾文認為,生物的物種永遠不變。
這種先入為主的創造論思想,就是達爾文最後在採集加拉巴哥鳥類樣本時出紕漏的原因。他不是鳥類學家,也不是植物學家或分類學家。既沒有專家協助,也無法取得專家常賴以比較不同物種的博物館收藏,他無從了解或確認他所見生物的品種。數年後,在回想自己是怎麼在加拉巴哥採集植物時,他語帶懊惱地寫道:「由於對植物學一無所知,我在這個自然史領域採集得比其他領域更盲目。」他指的是他嘗試在島上蒐集重複的植物標本,那樣的標本之後可分給不同博物館,這種做法在當時相當常見,至今依舊。達爾文後來才知道,因為無知,達爾文後來才發現:「我可能把第二或第三種當成第一種的重複樣本了。」換句話說,達爾文並非採集到同一物種的三個樣本,而是在無意間採集到三個不同的物種,卻標示為同一種。
Tags:
每一根頭髮,都有它的故事——用天然咖啡因和麥拉寧打造秀髮年輕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歐萊德一根頭髮看見黑科技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融合了天然咖啡因和麥拉寧兩大成分,不僅維持頭髮的整體健康度,其中的麥拉寧成分,更從頭髮根源開始帶給你改變與驚喜。
出門上班、約會之前,穿搭和化妝都要精心設計,頭髮的造型當然也要到位;遇到低潮,可能會想要換個髮型或髮色,來改變心情;緊張的時候,有些人可能會抓繞頭髮來安撫自己;小時候喜歡的女生,走過身邊時飄散的髮香,即使很多年之後還能淡淡的記得。
你或許沒有注意到,頭髮其實跟我們每天的生活、心情緊密連結。頭髮的狀態可能反映出你生理或心理上的情況,甚至可以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頭髮能說的事情,比你想像的還要多。
第一印象,從頭髮開始
髮色和髮型,是頭髮的兩大特徵。我們的自然髮色與許多刻板印象相關聯,譬如:許多人會認為,金髮者大多具有更高的異性吸引力,但是比較天真傻氣;紅髮者性情暴躁、固執,甚至有點神經兮兮;而深色髮者則聰明、勤奮。雖然這些都只是偏見和假設,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們有可能會根據他人的髮色來形塑第一印象。

從科學上來說,頭髮的顏色是由一種名為黑色素的物質形成的,這種物質由一組稱為黑色素細胞的專門細胞群在發根的毛囊中產生。黑色素有不同的類型,某些類型依照比例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每個人的頭髮顏色。所以雖然髮色對個性的影響依然眾說紛紜,但髮色所代表的基因,是真的會影響人的體質。有科學家就針對紅髮人進行研究,由於基因的關係,他們真的比較不怕痛、不容易曬黑,也不容易被麻醉,很有趣吧!
至於髮型,這才真是個性表達的大舞台。以女生的髮型來說,整齊俐落的髮型,如短髮、齊劉海、或經典鮑伯頭,常常與專業和認真的形象相關。長髮、波浪的捲髮或柔和的層次,則帶有浪漫、唯美、親切溫柔的特質。經典的中分或簡單的盤髮,則可能反映出傳統或保守的個性。有些名人的髮型,更是直接和本人一樣經典。如奧黛麗赫本的赫本頭,俐落的短髮成為一種可愛、精靈、優雅的象徵;愛因斯坦那蓬亂的白髮,在公式與理論間穿梭,成為他天才形象的一部分;貓王,他的飛機頭也是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髮型之一,甚至影響了某些族群;還有日本暴走族的髮型,好像就能充分表達自己熱血、帥氣的浪子個性。
因此,頭髮不僅僅是裝飾,它們是一種語言,一個故事,一個表達自我的平台,反映出我們的情感,彰顯我們的風格,甚至有時候,一頭髮型就足以讓我們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頭髮變這樣,是提醒你該注意身體了
頭髮不僅顯示了我們的形象、個性,還能反映出內在健康。你容易緊張焦慮,但試著不表現出來嗎?其實你的頭髮早就洩漏秘密了。長期的壓力和焦慮可能會令你的頭髮提早投降,因為過度的壓力會打亂頭髮的生長週期,導致掉髮。此外,不規律的作息和缺乏足夠休息,同樣會對頭皮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當你發現枕頭上的頭髮比平常多時,這可能是身體在提醒你:是時候放慢腳步,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了。

如果頭髮又乾燥又分岔,則可能是因為營養不良。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是養成健康秀髮的重要元素。如果髮絲失去了往日的光澤,那麼或許正是時候檢視一下你的每日菜單,確保你每天所攝取的營養素是足夠維持身體機能的喔!
至於頭皮總是油膩膩的,或者頭皮屑層出不窮,這可能和荷爾蒙失衡、不適合的護髮產品,或是錯誤的洗髮方式有關。健康的頭皮是健康髮絲的基石,因此確保使用適合自己髮質的護髮產品,並適時調整洗髮習慣至關重要。
想要擁有健康的髮絲,你可以試著這麼做:
1. 學會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生活中免不了壓力,但你可以透過一些小技巧來調適,像是運動、瑜伽、冥想或深呼吸等,都有助於緩解心理壓力。
2. 保證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營養攝取:如果可以,每天盡量睡滿八小時,並且均衡的攝取所有必要營養。想要避免掉髮,頭髮健康有光澤,可以多吃含有蛋白質、維生素C、鐵、B群、生物素和鋅的食物,例如瘦肉、牛奶、奇異果、深色蔬菜、內臟、貝類、大豆等。
3. 正確的洗髮,並且選擇適合的護髮產品:正確的洗髮是養髮的第一步,不要使用太熱的水來洗頭,一定要確保頭皮和頭髮上的洗髮精都被沖洗乾淨。選擇適合自己的護髮產品也非常重要,建議可以先依照頭髮受損的狀況,配合自己的使用習慣先做篩選。在選擇產品時,更要注意其中含有哪些成份,是否能夠真正幫助養髮,讓秀髮自然健康。
世界冠軍養髮液-兩項獨家天然萃取物,頭皮養護雙管齊下
「我仍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最初想改變自己生命的初衷,漸漸擴大到改變周遭其他人,乃至於改變社會。」 這是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對品牌的初心。抱持著這樣的信念,歐萊德推出了以最自然、純淨的方式,對地球和使用者都友善的一根頭髮看見黑科技產品——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
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中,含有歐萊德兩大獨家活性成分——天然咖啡因萃取和天然椰棗萃取。根據英國皮膚科醫學期刊等學術研究發表證實,當咖啡因濃度在5ppm和25ppm時,可幫助活絡頭皮,使髮根強韌健康。 而歐萊德團隊又以椰棗作為原料,與弘光科技大學一同進行研究,發現椰棗中蘊藏豐富的「麥拉寧」成分,具有顯著抗老化能力,養髮同時重現本色之美。這項研究成果,榮登全球權威Antioxidants抗氧化期刊,並且發表在英國皮膚科醫學期刊、獲得 INCI國際化妝品獨創新功效原料登錄,更在瑞士、英國、德國、日本⋯⋯獲得世界三大發明金牌獎以及設計獎。

歐萊德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不僅能打造健康良好的養髮環境,更能深入頭皮肌膚高效抵禦老化因子,對於強健髮根、重現本色之美極具優異效果,一次解決兩大頭髮根本問題,使用者的整體滿意度高達90%。
歐萊德秉持不變的綠色理念
歐萊德選擇全球最具公信力的美國官方USDA Biobased生物基天然永續認證,以現今最嚴苛的產品全成分實驗室檢驗標準,測試產品中可再生生物來源成分,可幫助地表上參與生物循環的碳被重複利用,並有助於降低碳排放,履行對消費者以及地球的綠色承諾。
歐萊德尊重生命、希望與大自然中所有生物與環境和諧共存,因此堅持不做動物實驗、不添加動物來源成分,以最嚴謹的純素標準,成就真正的綠色產品。歐萊德拒絕16類高風險物質,包括防腐劑、環境賀爾蒙、塑膠微粒和珠光劑、高風險抗屑劑等,不含千種毒物,帶給消費者真正的安心感。所有的努力、每一項堅持,都是歐萊德初衷的實踐。

頭髮不僅是我們外貌的一部分,從形象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頭髮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照顧頭髮的方式就顯得相當重要了。歐萊德不染髮的黑科技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融合了天然咖啡因和麥拉寧兩大成分,不僅維持頭皮的整體健康度,其中的麥拉寧成分,更從頭髮根源開始帶給你改變與驚喜。
當然,歐萊德一貫的永續理念,也體現在每一瓶養髮液中。現在就試試看歐萊德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吧,讓你在享受頭髮保養的同時,也不造成地球負擔,體驗美麗與永續理念並行的綠色未來生活。
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https://shop.oright.com.tw/api/short/4LW7N
O'right電商官網:https://shop.origh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