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達賴喇嘛呼籲「非暴力才是正道」:靠教育成就慈悲的心與微笑

達賴喇嘛呼籲「非暴力才是正道」:靠教育成就慈悲的心與微笑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諾貝爾歷屆得主一齊呼籲各國,明訂去核化日期;去除大規模殺傷力的武器與防禦武器,變成去軍事化的和平世界,這也是需要系統與步驟。步驟上首要在物質上去武器,次要是在心靈上將忌妒、憤怒與憎恨去除,這些都要靠教育成就慈悲的心與微笑。 

這是可以實踐地,因為人類在待人接物上,本來就自然地以真誠微笑去面對,連狗貓都能解讀人類的真誠心靈,搖尾巴互動。為什麼?

因為哺乳類動物的存在是屬於群居性,生存是靠著相同物種互相照顧、合作才能生存,而人類也是依靠著社群與社區,所以就會提升對他人的生存、權利與心靈的尊重,即便有不同的立場、觀點與利益,但最終都能透過分享找到雙贏的契機與結果,無論我們喜歡或不喜歡,我們最終都能並行的居住。所以歐盟未來也會跟位於南方的中東有關,又鑒於全球經濟的環環相扣,區域政治的各方位彼此互相依賴,國界已經不再重要。

上述的和睦相處也攸關全球暖化的問題,如果按照目前世界政局的步伐,大概在22世紀時將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為下一個世代建立一個健全的世界,已迫在眉梢,因為人口學家預估在本世紀末將有100億人口,屆時問題的嚴重性已無法預測,所以環保意識及對他人的尊重與重視變得更加重要。

過去在印度的歲月裡,達賴嘗試復興古印度的文明與精神,因為古印度有許多非暴力原則與世俗倫理,具體呈現在印度教、基督教、回教及佛教教徒在印度,都能彼此和平共存,所以恢復古印度的價值與智識至關重要。現代印度偏向重視物質的發展,不過物質去應對當下的問題儼然不足,若從古印度智慧去融入現代知識是非常容易的,所以達賴未來的任務之一,就是復興古印度的知識與智慧。

由於中國境內約有4億佛教徒,所以融合中國和印度兩大國家的眾多人口,從系統性的聯盟溝通與發展,是有機會在本世紀末達到非暴力的世界,雖然達賴可能看不到這個美好的世界,但他堅信這份努力是值得的,且與會的貴賓與機構都有很大的潛力,一同達成這個目標,這就是達賴的期望。

2(2)
Photo Credit: 藏人行政中央(CTA)
達賴與華勒沙接棒演講

華勒沙談民族主義與務實民主

「什麼樣的權力才是最強而有力的,中國對抗西藏的力量是強大的嗎?還是俄羅斯對抗波蘭的力量是強大的,最危險的力量是什麼呢?」華勒沙如是說,沒有人會相信歐盟的力量會有瓦解的可能,所以華勒沙當下也不相信蘇聯共產黨會解體,但他始終堅信最終會出現機會。

有智慧的人,並不是依靠電腦數據。當時在波蘭境內有一百萬士兵、境外有廿萬士兵,所以渺小的希望都是希望,華勒沙堅信西藏最終將獲得勝利,因為他自認務實,同時也有奮鬥經驗。

伊拉克戰爭的爆發,是因為意圖掠奪他國資源所發生憾事,就算現代有了網路和飛機,但人類還是產生了貪婪心去發動戰爭。儘管人類有宗教與文化的差異,但華勒沙一生就是在差異中度過,並找到新方式去解決爭端,所以中國和西藏也必須循新模式解決。

很遺憾新的伊拉克仍未成功站穩,但人類必須要查覺到改變世界的可能性,不應該只談論負面的效應。當我們問到,和平的基礎是甚麼,有一些人認為是經濟自由與法治,但也有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因為民族主義與金錢貪婪氾濫。如果第二種傾向變成歐盟的基礎,歐盟就必須有新的經濟模式,讓財富不均的現象緩解,不能只集中在少數人身上。

所以該如何面對民族主義呢?華勒沙認為當全球都在面臨衝突,卻反而更多人不想參與政治活動,不想投注社會資本,導致民族主義者獲利(像波蘭和川普),這個社會必須要有組織清楚說明左右派的主張,讓左右派政見中的共同利益,人人安居樂業的共識被突顯,才不會總是仰望歐盟的典範荷蘭,卻不知道國內的政治人物有誰能選擇。

人民不投票已造成問題,不投票只會讓困境被突顯,讓激進的政治領導者獲利,並不會改變現狀,所以在民主的體制下,已經不能繼續丟石頭了,我們要等到下一次選舉,那時命運仍給予人民機會,走入票箱別讓不同的觀點讓我們分裂。至於過去已經犯下的錯誤,該如何彌補?這也是華勒沙呼籲更多組織促進對談,去了解行動的意義,以及忽視國內政治的後果,讓投票行為更加有效明確,且同時支持西藏的運動,世界與歐盟都會變得更加美麗。

瑞貝卡談去核武與婦女參與

「諾貝爾不是頒給ICAN的,而是在維護正義的基礎上,每個人堅持不懈,努力推動非暴力的車輪轉動,才可以讓世界轉變」瑞貝卡在1970年代成立婦女會,逐漸在人生中勾勒出大家認識的她。1981年的遊行尤其重要,因為婦女的發言,要求英國政府去除武器的設備,讓國會進行半小時的辯論。形成風氣後,荷蘭也進行了和平運動且各國逐漸效尤。之後人類產生了核武,她就團結婦女、環保等運動,去阻止核武的使用、一起在柏林圍牆上塗漆,推動柏林圍牆倒塌。

非暴力運動可以在冷戰時期擴及到歐洲的東邊與西邊,她去了波蘭、東德還有哈薩克,倡導不要核武、血腥與暴力;所以西藏人的意志、使命與能量,不該由藏人獨自承擔,唯有團結所有人方能獲得自由,且透過非暴力的途徑,像政治家表態行動進程,並逐步改變。

很多人會問未來的婦女運動將如何持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婦女曾在1998年一起遊行,而塞爾維亞也在南斯拉夫解體時曾經做出貢獻。當軍人和警察取締禁止我們,以母親的身分透過聲音說,你們可以不做暴力的警察,且我們可以在核武區跳舞唱歌,透過美麗聲音的磁性和效應,讓大家知道核武的危險。

即使可能有牢獄之災,但這種非暴力並不是被動的狀態,而是讓推動與改變成為可能的主動力量,所以婦女運動不只是政治的、性別的運動,也是一種推動改變的結構,因為我們過去的努力已經讓許多國家停止核武的測試,聯合國也停止了核武的製造,所以應該繼續遊說九個核武國,放棄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