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下的新疆城市近況:烏魯木齊與霍爾果斯

「一帶一路」下的新疆城市近況:烏魯木齊與霍爾果斯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推動一帶一路不僅是要拓張國際市場,也是為了解決國內產能過剩的危機。我們實際到新疆地區觀察中國政府推動一帶一路的狀況,包含烏魯木齊與霍爾果斯。然而在烏魯木齊,隨處可見的不是強調貿易流通的標語,而是呼籲不同民族應齊心協力的宣傳口號。

文:呂國維、倪伊彤、陳齊鈞(南投縣私立普台高中國際部學生)

在全球化的時代中,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區域合作成為不可或缺的要素。近年由中國政府所主導的「一帶一路」似乎是想呼應這個「互利共榮」的要點。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重點在於與古絲路沿線國家的區域合作計畫,共謀經濟發展。但對中國來說,推動一帶一路不僅是要拓張國際市場,也是為了解決國內產能過剩的危機(近年新疆曾爆發嚴重的族群衝突,以2009年的七五事件為最)。作為崛起的大國,中國政府提出「和平合作」、「互利共贏」、「開放包容」和「互學互鑑」等四大理念來推動合作計畫。

中國要怎麼在一帶一路的發展計劃中真的落實上述理念,便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因為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仍處於計畫階段,所以我們不妨看看目前中國政府在新疆地區推動一帶一路的狀況,尤其是烏魯木齊與霍爾果斯這兩個地方,從中瞭解其發展,或許能藉此思索一帶一路可能帶來的各種未來。

我們在2017年8月下旬前往新疆考察一帶一路。之所以挑新疆,主要是因為新疆是古絲路必經之地。作為與歐亞連結的重要節點,中國勢必得發展新疆,好讓一帶一路的區域發展構想得以落實。我們挑了兩個地方,一個是新疆自治區的首府烏魯木齊,另一個則是中國與哈薩克邊境的霍爾果斯。前者是新疆的政治中心,後者則是目前中哈兩國在一帶一路計畫下共同建設口岸的自由貿易區。

烏魯木齊是新疆的經濟、政治中心。在我們的想像中,烏魯木齊可能是一個才正要起步的小都市,但到了紅山公園俯瞰市區時,才發覺我們的想像太偏狹了。烏魯木齊有著大都會的一般景觀,有高樓大廈和寬敞明亮的百貨公司等,正如同在台北或上海看到的那樣。一方面覺得驚奇,因為和想像不同,但另一方面又覺得有些可惜,因為我們所看到的都市,模樣都差不了多少。

烏魯木齊因為一帶一路而有了新的發展契機,而政府也在明顯可見之處豎立絲路意象的人造景觀,描繪過去的繁華景象,然後立著一帶一路的宣傳字樣。雖然一帶一路是個經濟發展計畫,但是隨處可見的不是強調貿易流通的標語,而是呼籲不同民族應齊心協力共建美好社會的宣傳口號

1135339275
Photo Credit: 本文作者。
烏魯木齊隨處可見的標語。

對於這樣的現象,我們感到很好奇,所以我們問了在地的導遊小雪。小雪說,新疆政府希望用這個機會向世界證明,中國是有能力把這個曾經那麼「亂」的地區管得很好[註]。

小雪又趁機補充,近年新疆地區有很多安檢,是給生活帶來不便,但是社會變得安定許多。我們瞭解到,要在新疆這個地方謀求發展,政府的治理邏輯首重社會維穩。也因為這樣,才有這麼多倡議族群和諧的宣傳品。宣傳本身用色鮮明,而且展望了一個多族群和諧共存的美好未來,但宣傳的存在同時弔詭地凸顯了某種還沒達到理想狀態的情境,彰顯了地方上不同族群間的緊張關係。為何新疆地區的族群關係如此緊張?而這種族群關係又如何對中國政府推動一帶一路的過程產生影響?這些問題值得回溯歷史深入探討。

當我們到了另一個城市霍爾果斯時,深深覺得風景與烏魯木齊不同。烏魯木齊有的是一般大都市有的現代景觀,但霍爾果斯的規模較小,且比較像是個大工地,四處都有新的大樓正在建設。

當一帶一路的發展構想被提出來之後,位於中哈邊境的霍爾果斯便因為其自由貿易區的設立而佔據了新聞版面。也因為一帶一路,霍爾果斯在最近幾年的發展可以說是非常快速。在霍爾果斯給我們接風的導遊小青本身是伊犁人,偶爾會到霍爾果斯一趟,她說她每次來的感覺都不同,整個地方好像又多了幾棟大樓,然後又多了些人,變得更熱鬧。

我們完全可以體會小青所說的,因為我們在當地所遇到的住民,有不少都是最近一段時間從新疆鄰近地區甚至是東部沿海城市搬遷過來的移民。一棟又一棟大樓聳立在市區,我們看得出來是剛蓋好不久而已。種種跡象顯示霍爾果斯這個地方正處於急速發展的狀態。

霍爾果斯最受到矚目的就是位於中哈邊境的自貿區。這類自貿區即是我們在台灣常聽到的經濟特區。從歷史來看,特區的設置是台灣以及中國發展經濟的常見方式。不同的是,成立霍爾果斯口岸並非用以發展工業區,而是給一般民眾交易使用。

在中國這邊,有不少哈薩克店主租店鋪,賣來自中國東岸生產的各類低廉的民生用品,而在哈薩克那邊,則有中國店主,賣的是來自北亞、中亞地區的菸、酒、茶與巧克力等單價較高的商品。當我們進到口岸的時候,映入眼簾的就是排排站、拎著一堆貨物的哈薩克人民。在這個口岸中,每人享有消費8000元人民幣(約37000新台幣)免稅優惠。有些哈薩克商人的腦筋動得快,便帶著許多人來批貨,以較低價格取得中國的貨物,帶回哈薩克販賣。

1410161726
Photo Credit: 本文作者。
已批完貨、正等待回哈薩克的人們。

由於語言隔閡的問題,我們沒辦法對哈薩克店主進行訪談,但就我們所接觸的幾個商鋪來說,慕一帶一路之名前來做生意的中國店主並不在少數。幾位店主和我們聊天時說到,一開始其實是有賺到錢的,因為來批貨的人不少,但因為來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而在這個地方做生意的方式屬於薄利多銷的型態,所以當競爭者多了,自然就不容易生存。雖然不同地方生產的商品在特區中得以交易,並且流轉至更廣泛的地區,但在與幾位店主訪談之後,我們也開始思考,像是這樣的特區運營型態,是否是長久之計?如果不是的話,那麼下一步又可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