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認證的「新版22星座」:有哥吉拉、浩克還有小王子和富士山

NASA認證的「新版22星座」:有哥吉拉、浩克還有小王子和富士山
Photo Credit: 截圖自 NASA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研究團隊將伽瑪射線發現的天體串連起來,列為「伽瑪射線星座(gamma-ray constellations)」,因此與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所列的88個星座不同。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研究團隊,為紀念該望遠鏡發射升空10週年,18日設計了一套現代星座,而且命名非常「接地氣」,包含怪獸哥吉拉、漫威英雄浩克⋯⋯都入列。

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Fermi Gamma-ray Space Telescope)於2008年6月發射升空,今年是搭載該太空望遠鏡的費米人造衛星發射10週年,「到2015年時,費米望遠鏡繪製的來源數量已擴大為3000個星體,是任務開始前,已知數量的10倍。」星座計劃領導人伊麗莎白(Elizabeth Ferrara)說道,「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已知伽馬射線源與亮星的數量相當,因此我們認為用一組全新的星座來說明這點,是個好方法。」

研究團隊將它發現的天體串連起來,列為「伽瑪射線星座(gamma-ray constellations)」,因此與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所列的88個星座不同。

NASA本次發表的22個星座除了「哥吉拉」之外,還有許多科幻角色入列星座,如復仇者的「浩克」與索爾的「雷神之槌」、、知名小說「小王子」、《星際迷航記》的企業號星艦,以及羅馬競技場、艾菲爾鐵塔、方尖碑、富士山等真實的地標,團隊也紀念了科學界的重要理論和名人,如愛因斯坦、薛丁格的貓。

NASA還架設網站,解釋為何選擇這些角色或地點。像是選擇哥吉拉,就是因為高能量恆星會噴發出伽瑪射線,被稱為「伽瑪射線暴」,而可以從嘴巴噴出雷射的哥吉拉,角色形象可以說再適合也不過。日本首套哥斯拉電影在1954年上映,是電影知名怪獸之一,也是有名的日本流行文化象徵。

至於浩克的命名解釋則是,漫畫迷都知道綠巨人的背景故事,是布魯斯·班納(Bruce Banner)博士在伽馬射線實驗出現嚴重錯誤下產生的另一個憤怒的自我。伽瑪射線是最強的光線形式。在適當的情況下,他們打包足夠的力量轉換物質,這是班納和綠巨人肯定會喜歡的。

螢幕快照_2018-10-19_下午5_54_33
Photo Credit: 截圖自 NASA

另外,像是「愛因斯坦星座」的命名解釋,則是因為愛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表達了能量與物質之間的基本相互關係,而費米的大面積望遠鏡(LAT)依靠這一事實來探測伽馬射線。

螢幕快照_2018-10-19_下午5_51_36
Photo Credit: 截圖自 NASA

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前往NASA官網觀察,可藉由左下角的選項切換光譜。

團隊成員茱莉(Julie McEnery)說,「開發這些非正式的星座,是強調費米望遠鏡10年來成就的有趣方式。」另一名成員尚(Jean Ballet)更表示,未來將增加約2000個伽馬射線源,能進一步豐富目前的星座,讓天空變得更有趣。

其實,在太空中產生的「伽瑪射線」是由恆星核心的核融合產生的,因為無法穿透地球大氣層,因此無法到達地球的低層大氣層,只能在太空中被探測到。

而「伽瑪射線暴」也是宇宙最猛烈的爆發,如一道筆直強烈的燈塔光,科學家認為,伽瑪射線暴是由兩個緻密天體如中子星、黑洞合併產生,也可能是大質量恆星在演化成黑洞的過程中產生。而伽瑪射線暴發生後,各種望遠鏡可以在其他波段觀測到現場殘留輻射,天文學家通常須透過伽瑪射線望遠鏡,來觀察直接指向地球的伽瑪暴噴流,發現機率僅1%。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