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蘋果進軍「數位醫療」的關鍵布局

蘋果進軍「數位醫療」的關鍵布局
Photo Credit: Eric Risberg / AP Photo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在蘋果衍生出來的2個平台,發展值得注意,分別是ResearchKit和CareKit。供醫學研究的ResearchKit平台,可以快速從實驗室走到現實世界,協助醫師、科學家和其他研究人員在資料的蒐集更有效、頻率更高。

文:饒秀珍

科技巨擘蘋果下一個大計畫是進軍近10兆美元的健康醫療產業,執行長庫克認為,縱使這是一個極度競爭的市場,也將搶得一席之地。如果,未來的iPhone不是單純的手機,而成為新的檢測或診斷工具,對台灣蘋果供應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想像一下,未來查驗代工廠竟然是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時,會是怎樣的光景?關鍵是,您看到這個趨勢嗎?

早在2014年,蘋果在全球軟體開發者年會宣布,將於iOS系統中導入醫療軟體HealthKit功能。當初,大家都以為蘋果只是要蒐集用戶的健康和健身管理資料,並提供用戶清楚的身體數據,包括大家所熟知的計算碳水化合物、卡路里、咖啡因或其他諸多重要的營養指標等等;但是市值超過兆美元的蘋果,它的企圖心不僅止於這樣簡單的功能。

從近年來的發展,我們可以清楚了解蘋果希望整合數千個第三方健康醫療管理軟體,以及檢測和診斷設備廠商的資訊,並透過這樣的開發平台分享與分析,以協助醫療人員監控病患的病情,提升疾病的治療效果與減少副作用。此外,對個別使用者來說,透過蘋果標準化蒐集,可以將不同來源的健康和電子病歷做進一步整合,以個人化的介面提供給用戶使用。

數位醫療平台ResearchKit

現在蘋果衍生出來的2個平台,發展值得注意,分別是ResearchKit和CareKit。供醫學研究的ResearchKit平台,可以快速從實驗室走到現實世界,協助醫師、科學家和其他研究人員在資料的蒐集更有效、頻率更高。對醫學研究來說,如何快速擴大研究對象的規模,一直是很頭痛的問題,現在蘋果擁有的利基是全球iPhone活躍型使用者就超過10億人,且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在招募試驗參與者的速度和規模都加快了。

資料顯示,許多在ResearachKit推出的研究機構,招募的研究對象經常一夕之間人數超過歷史上的研究規模,這在過去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最知名的研究軟體專案包括研究帕金森氏症的mPower、自閉症的Autism & Beyond、預測癲癇的EpiWatch、追蹤受創後腦震盪的Concussion Tracker、黑色素瘤追蹤和早期篩選的Mole Mapper、追蹤產後憂鬱症遺傳基因的PPD ACT,以及睡眠習慣與糖尿病、心臟病、肥胖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憂鬱症等病症之間的關聯性。

1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以追蹤觀察帕金森氏症病患即時症狀的應用軟體mPower為例,自2015年推出以來,便已招募超過1.2萬名參與者,成為史上最大規模的帕金森氏症研究,其中93%的參與者,以往從未參與過任何類型的研究。過去的研究單是要找到100位參與研究的人,難度都極高,而且能取得的資訊非常零散。

個人照護開發平台CareKit

在帕金森氏症的研究中,這款追蹤觀察應用程式軟體透過遊戲等設計,並藉由運用陀螺儀與其他iPhone功能如觸控螢幕、運動感測器和GPS,可以每天測量患者的靈活性、平衡性、步態與記憶力等,協助研究人員診斷並進一步了解帕金森氏症。這也讓研究人員對影響症狀改善或惡化的種種因素,如睡眠、運動與情緒等獲得更深入的了解。這種天天測量的頻率,與過去研究人員可能每6個月才能觀察到病患的情況完全不同。

全球至少有千萬人受帕金森氏症之苦,是急需解決的問題。由於帕金森氏症的症狀每天都可能改變,需要長期頻繁的追蹤,最新的mPower又加上個人健康照護CareKit,病患可以將這些數據和家人及醫師分享,醫師也能夠透過這款服務,即時根據病患的狀況提出更新的復健計畫。CareKit是2016年推出新的個人照護開發平台,不像ResearchKit必須經過研究單位審核,CareKit是可以自行下載的程式軟體,主要分為4項應用,包括治療後或術後追蹤的Care Card、監測體溫或測量疼痛與疲勞紀錄的Symptom and Measurement Tracker、比較治療結果的Insight Dashboard,以及與醫師及家人分享的Connect。

開發商的軟體程式也不限於一般消費者,包括糖尿病、精神疾病或是懷孕等的追蹤,醫院也開始應用這樣的程式來加強醫師和病患的溝通,以鼓勵病患術後或治療後適當的照護。比較知名的有美國杜克和波士頓兒童醫院共同研發Caremap App,可以隨時掌控對孩子的健康照護,以及由One Drop研發的Diabetes Care App追蹤疼痛、飢餓與暈眩程度,並和各種測量數據進行比對,如血糖值等,並且一樣可以分享。

看起來蘋果利用iPhone這個開發平台,在醫學研究和居家照護都有所斬獲,不過真正有利潤的還是企業對企業的市場,包括醫院和保險機構等。以企業對企業的市場來說,某些醫院使用iPhone和iPad已經超過5年了,可以看到醫師手上不是iPhone、iPad就是Apple Watch,主要運用在病患遠端數據監控和醫院住院照護的即時溝通應用,所有病患最新的病況和診斷檢測結果都會即時發送到醫師手中,醫師透過這些裝置,也可以與其他醫療人員溝通並即時下達指令,有效提升醫療機構對病患的服務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