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我在沙漠唸科技大學:多元又封閉的校園,是沙地為未來的嘗試

我在沙漠唸科技大學:多元又封閉的校園,是沙地為未來的嘗試
Photo Credit:Aditya Prabaswara@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總歸一句,沙地這個國家正面臨著開放與保守、石油與後石油的改革之中。作為一個特區型的研究大學,國王科大也就像是沙烏地對未來的嘗試吧!

寫過了幾篇介紹沙地的文章,不過除了阿拉伯社會的大小事,在沙地還有一個非常非常特別的特區: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也是筆者目前就讀的學校與來沙地討生活的契機。這所大學非常年輕,2009年才創立,至今也才不過創校10年,而目前也尚未有大學部,不過縱使校齡年輕與人數不多,但是這仍然不減國王科大的特別風采。

先王阿卜杜拉國王(Abdullah bin Abdulaziz)為了因應沙地在後石油時代的發展而創立國王科大,先王與沙地阿美石油公司共同投資200億美金作為學校資產(不含學校建設與營運費用),砸下重金就為了讓國王科大成為中東的「加州理工」。

做為沙地前端科技的理工大學,校內的研究領域除了材料化學、電子電機、資工等等常見的理工科學外,還有專門屬於沙地的特科系:紅海生態、沙漠農業與水資源中心。除此之外,因為沙地阿美石油公司也是建校資金的來源之一,許多科系與研究中心皆有與其合作以達到促進沙地本地研究實力進步的重要功能。

除了單純的業界合作以外,國王科大內為了真正落實沙地本地企業的進步,也在校內設立了自己的科學園區與新創基地,在概念上非常類似於新竹的清大交大與竹科的關係,彼此有著密切的關聯與合作。

當然,草創初期在招生與聘請老師上並不容易,畢竟沙地對許多人來說還是一個非常封閉且保守的特別國家,但是在先王祭出重金禮聘之下,來自世界各地的名教授、研究人員與學生紛紛加入。學校的組成人員基本上除了行政體系的非學術工作人員外,研究人員的組成是以博士後研究員或是研究科學家構成,再搭配少量的博士生與更少量的碩士生。

也是因為人人具有研究量能的狀況之下,才能讓國王科大在短時間之內學術成果的發表名列世界前茅,在許多領域的研究排名都已經非常接近、甚至是成為中東第一,更為人均文獻被引用次數的世界第一。

31040771818_afbca1e964_k
Photo Credit:Aditya Prabaswara@Flickr CC BY 2.0

國王科大為了招攬來自世界的人才,校園內最大限度的不受沙地本地禁忌的影響,例如:

  1. 校內女性可以自由開車(沙地本地今〔2018〕年6月才正式讓女性開車上路
  2. 公共電影院(沙地本地今年9月才有第一家公共電影院)
  3. 沒有服裝限制的私人海灘
  4. 校內對衣著並沒有任何硬性規定
  5. 除了宿舍,校內並無特別規劃單身區與家庭區
  6. 男女合用的健身房與泳池(亦有女性專用)

除了酒精跟豬肉在這個國家是絕對的違禁品外,基本上國王科大就如同大家所認知的生活,有了好的福利、特別的待遇,自然而然慢慢的就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

來自世界各地的組成也讓國王科大成了一個超級地球村,除了30%以外的本地人,其餘組成皆為外籍人士,也形成了有一百多個國籍,無數種語言的生活環境,單就筆者的實驗室課題組,最多就有超過11種不同國籍的同事與同學。

不過,也因為國王科大是如此特別的存在,除了多元的國際化以外,也形成了一個非常封閉的環境。

地理因素上,沙地除了城市以外都是地廣人稀的狀況,要重金打造一家特區型大學勢必會遠離城市,從國王科大到最近的城市(吉達)也需要花上1.5小時,而這裡非常貧乏的公共交通也很大程度的影響了校內人員的生活習慣,基本上的活動範圍都在學校內,畢竟學校從電影院,醫院,各式餐館到超市都應有盡有。

除了地理上的限制外,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習慣了校內自由百無禁忌的生活模式,自然也比較不會想往外跑,以女生為例,出了學校雖然不用包頭紗,但是基本的黑長袍也是必要的,這也就形成了國王科大非常特別的現象:既是非常多元,卻又非常封閉。

總歸一句,沙地這個國家正面臨著開放與保守、石油與後石油的改革之中。作為一個特區型的研究大學,國王科大也就像是沙地對未來的嘗試吧!

在這創立的第10年,除了研究領域上的傑出成果, 國王科大做為科研領頭羊的角色,不僅僅是要在科學技術與論文發表上有建樹,當初先王創校的另一個重要宗旨就是提升沙地本土教育的水平。經過了10年,校園相較一開始也有了更多的本地學生,這也與近期沙地政府所推行的各項沙化政策(在地化政策,例如企業要聘請一定比例的沙地人)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