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MPF充足度評分全球排尾三

香港MPF充足度評分全球排尾三
photo credit: AP Photo/Kin Cheung/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年是墨爾本美世全球養老金指數公布的第十年,首次納入香港,在34個評估的地區中,香港排22位,當中充足性評分全球排尾三。

評估全球退休保障計劃的墨爾本美世全球養老金指數(Melbourne Mercer Global Pension Index)公布2018年度排名榜,香港首次被納入為評估對象之一。在34個地區中,香港的強積金計劃(MPF)排名22位,整體得分56。其中充足性(adequacy,即能否為退休長者提供基本入息保障)的評分只有39.4,全球排尾三,僅高於印度(38.7)和墨西哥(37.3)。

墨爾本美世全球養老金指數的評估標準主要有三方面:充足性,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和專業誠信(integrity)。在充足性方面,德國最高分,為79.9,之後是法國(79.5)和丹麥(77.5)。香港是東南亞地區中,這方面得分最低的。

Cititrust主席Stewart Aldcroft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指,香港的強積金供款水平太低太少,不可能形成具規模的資金池。香港要求僱主和僱員雙方的供款額均為僱員入息的5%,上限是每月3000港元。相對區內其他地區,這比例偏低;新加坡要求僱主供款17%,僱員是20%,而且不設每月供款上限。馬來西亞同樣不設上限,僱主供款比例13%,僱員11%。除了供款比例少,強積金計劃起步也比其他地方遲。馬來西亞的僱員公積金於1952年成立,是亞洲最早的退休保障計劃,新加坡於1955年成立中央公積金,而香港的強積金卻是2000年才成立,足足落後半個世紀。

不過,充足性高也不一定是好事,墨爾本美世警告,隨著嬰兒潮一代退休,要平衡充足性和可持續性兩個目標將越來越難。美世高級合夥人David Knox指出,澳地利、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充足性評分介乎67-68分,屬相當不俗,但可持續性評分只有20-28分,反映這些地方的養老金計劃在不久將來要面臨嚴峻挑戰。

三個指標的整體評分以荷蘭最高分,得分為80.3,其次是丹麥,為80.2。東南亞以新加坡表現最佳,全球排第七,得分70.4。

香港綜合得分56,在A至E的7個等級(A, B+, B, C+, C, D, E)中,屬C級,反映當中雖然有可取之處,但存在重大弱點或風險必須處理。香港MPF的可持續性評分為54.9(34個地區的平均分為52),充足性評分39.4,明顯低於平均分61.1。專業誠信得分有84.2,高於平均分71.6。

報告向港府提出數項建議,包括以稅務優惠鼓勵僱員增加供款比例,鼓勵儲蓄,進一步推動高齡就業。

相關文章: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