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記者在距離吉隆坡約1小時車程的仁嘉隆市郊,於一處已關閉的回收工廠內發現一大座垃圾山,垃圾堆中的信封寫著英格蘭北部的地址,眼熟的塑膠袋來自英國連鎖超商,顯然是來自英國的「洋垃圾」。
(中央社)
受中國「洋垃圾」禁令影響,英國塑廢料轉向其他國家輸出,馬來西亞成為接收的第一大國。英國「電訊報」揭露,從英國出口到大馬的回收垃圾,被發現任意棄置成山或隨意焚燒。
綠色和平組織所屬環保媒體「出土」(Unearthed)日前報導,根據英國皇家稅務暨海關部數據,相較去年同期,英國今年1至4月輸出至馬來西亞的塑廢料成長約3倍,大馬已經取代中國,成為接收英國塑廢料的第一大國。
從今年1月至8月,英國出口超過8萬8000噸塑廢料到馬來西亞,占整體出口塑廢料逾1/4。而且不僅英國,來自西方的洋垃圾紛紛湧入大馬,光是美國今年上半年就出口超過15萬噸垃圾至馬來西亞。
電訊報和出土的記者10月初實地訪查,在距離吉隆坡約1小時車程的仁嘉隆(Jenjarom)市郊,於一處已關閉的回收工廠內發現一大座垃圾山,垃圾堆中的信封寫著英格蘭北部的地址,眼熟的塑膠袋來自英國連鎖超商,顯然是來自英國的「洋垃圾」。
報導指出,許多包裝袋上的保存期限都是在這1、2年,信封上的郵戳也是最近日期,顯示這些垃圾非常「新鮮」。
雖然所有的垃圾上都印有可回收的標誌,然而,專家先前就曾警告,由於在分類和運送的過程中可能被污染,並非所有回收垃圾最終都可以被再次利用。
記者在垃圾堆中也發現了來自英國5個市政府發放的空回收垃圾袋,令人憂心從英國出口的家戶垃圾,在進口國可能未受到妥善處理。
電訊報記者詢問這5個市政府,其中2個否認有把廢棄物出口至馬來西亞,另外2個堅稱是和有執照的業者合作,並定期審查。目前仍不得而知這些印有市政府標誌的垃圾袋是如何飄洋過海,抵達馬來西亞。
記者在另一處回收工廠的空地發現垃圾被焚燒的證據,而附近竟然有養蝦池。在養蝦池作業的漁夫表示,工廠每個月會焚燒塑廢料許多次,直到最近才停止,並質疑養蝦池的產量下降,是因為焚燒排放的有毒廢氣,人吸進這些廢氣也感到不舒服。
馬來西亞的另一大問題是許多回收工廠是非法營業。瓜拉冷岳縣(Kuala Langat)官員就表示,自從中國發出洋垃圾禁令後,非法回收工廠大幅增加。
執法官員表示,54家回收工廠當中,僅14家有執照。政府在接獲陳情,了解到工廠造成空氣與水污染後,對工廠實施斷水斷電,目前僅有1家工廠仍在運作。
由於進口洋垃圾趨近飽和,馬來西亞日前已凍結發放塑廢料進口准許證。馬來西亞氣候變化及環境部長楊美盈矢言,不要讓大馬成為「世界垃圾桶」。
“You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so-called high recycling rates; as citizens do you know where your plastic waste and pollution ends up?” - Dr Theng, an independent waste consultant, as our latest investigation uncovered illegal waste dumps in Malaysia 👉 https://t.co/y6IWkE7IEO
— Unearthed (@UE) October 22, 2018
相關報導: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李牧宜
最新發展: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