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Bad Science》︰讀完這本書,你就能對低品質健康新聞免疫

《Bad Science》︰讀完這本書,你就能對低品質健康新聞免疫
Image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時素質參差的健康訊息和醫療新聞隨處可見,讀《Bad Science》一書有助我們判斷真假。

最近讀了戈爾達克雷(Ben Goldacre)在2008年出版的暢銷書《Bad Science》[註],我很少覺得有甚麼書是非讀不可的,但在健康訊息、醫療新聞泛濫的年代,這本實在是所有人——尤其是記者和新聞編輯——必須讀的好書。

簡單來說,讀完這本書之後,你就會知道坊間大量健康產品、療法用上甚麼手法宣傳,而且為甚麼這些宣傳不可信;更能夠了解在各主流媒體上看到的大部分醫療、健康及科學新聞有何問題;而最重要是,你將對科學及醫學有更全面的理解。

戈爾達克雷是醫生兼科學家,2003年到2011年間在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撰寫「壞科學」專欄,抨擊偽科學以及對科學的誤用和誤解,在2008年他把部分專欄文章修訂、增補,並結集成同名的《Bad Science》。

以人為鑑

全書共有16章(初版只有15章,原因見下文),內容編排甚佳。首10章(初版為9章)以批評坊間偽科學、誤用和濫用科學的做法為主,包括宣稱可以「排毒」的療法、聲稱能促進大腦學習能力的「體操」、高價保濕美容產品、順勢療法等。

當中也不乏點名批評一些提倡這類療法、食譜、補充劑的名人,而初版被抽起的第10章主角是販賣維他命產品的商人及醫生銳斯(Matthias Rath)——戈爾達克雷指出在HIV引起愛滋病的南非前總統姆貝基(Thabo Mbeki)執政期間,銳斯在當地宣揚維他命丸可治療愛滋病,更獲政府官員支持,間接令病人缺乏足夠的醫療資源。

《Bad Science》出版時銳斯控告戈爾達克雷及《衛報》誹謗的官司尚未完結,以致初版被迫抽起這一章,其後銳斯放棄訴訟,被判支付訟費,戈爾達克雷則把篇文章放回書中,同時免費放到網上供人閱讀。

vlcsnap-2018-10-22-19h29m54s663
TED影片截圖
戈爾達克雷

戈爾達克雷批評別人時語帶幽默,但並非單純為了娛樂讀者,而是透過這些例子簡單清晰地介紹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重要概念,例如對照組、安慰劑效應、統合分析(meta-analysis)等。他認為學校雖然有科學課,卻缺乏了醫學這門現代社會最重要的應用科學,與此同時,整個社會對這方面的新聞極感興趣,媒體上有近半的科學新聞都跟醫學、健康有關,而這個「興趣與知識」之間的落差——包括媒體本身亦未能掌握科學證據——導致各種流言、誤解、假消息傳播開去。

媒體的錯?

在批評完那些提倡偽科學、宣傳錯誤訊息來牟利的人後,戈爾達克雷在書中餘下篇幅把焦點轉向媒體,包括批評記者在撰寫科學新聞時犯下的錯誤、介紹認知偏差和基本統計學概念,以及教導讀者如何理解科學證據、正確閱讀健康新聞。

第11章(初版為第10章,以下均以第二版為準)標題是〈主流醫學邪惡嗎?〉,戈爾達克雷在文中解釋醫學實驗的結果會如何被有意無意的扭曲,從而令讀者得悉研究數據需要小心細讀。他又在文中提到,雖然他同意「大藥廠很邪惡」這個前提,但人們並不了解大藥廠如何邪惡,以致把憤慨從正確的批評轉移至一些空想——例如支持順勢療法、宣稱疫苗引致自閉症等。這讓我想起一些意識形態較為激進的朋友,他們基於對權力、資本及制度的懷疑而不信任主流醫學,認為藥廠在操控一切,更往往傾向相信一些無稽的另類療法,我認為非常不幸。

更不幸的是,很多撰寫科學新聞的媒體中人似乎並不太懂得科學,以致大眾從中接收到一個錯誤印象,認為科學難以理解、前後矛盾、僅來自科學家、權威口中的知識。在這種報導中,科學只是「研究指出」、「專家表示」,讀者無從得悉科學家如何思考、研究來得出結論。尤有甚者,有很多時候所謂的「研究」僅是公關公司的宣傳伎倆,並非真正的科學研究,可惜媒體會因為內容吸引讀者而報導,華文媒體亦跟着翻譯,令「英國研究」已被網民視為「不可信」的意思。

bad_science
《Bad Science》封面

戈爾達克雷提到,有近半的科學新聞跟健康有關——這並不出奇,畢竟健康跟任何人都有關,可謂最「貼身」的科學議題。不過媒體報導的時候,通常淪為「神奇治療」和「隱形殺手」兩類模式︰第一類主要報導「奇蹟般的療法」或者「有防癌奇效的食品」等;第二類者則恐嚇讀者小心生活中各種引起疾病的用品——例如那些「致癌物」新聞。兩類新聞的共通點,在於訴諸一些「新發現」,這些「新發現」通常建基於初步研究,卻被描繪成確鑿證據。

當中一大原因,在於科學透過逐漸累積證據來達成共識,科學家會嘗試重複別人的實驗確認結果——可是這種相對緩慢的發展模式不符合媒體「科學新發現」的敘事方法,以致媒體傾向報導驚人的研究結果,可是最終有很多未能成立,而這種落差亦導致讀者有「科學知識經常改變」、「科學家不可靠」等印象。

所有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戈爾達克雷是英國人,書中大多使用英國例子,不過以健康養生為名販賣保健產品、宣揚偽科學另類療法的「醫師」到處也有,手法萬變不離其宗,讀完《Bad Science》自然能夠有所防範。

至於科學新聞的問題,戈爾達克雷批評對象不僅於《每日郵報》和《太陽報》等譁眾取寵的小報,還包括《BBC》、《泰晤士報》(The Times)和《衛報》等具一定公信力的媒體。雖然這些報章或有專門報導健康、科學新聞的記者,可是有時候相關新聞會由一般記者負責——而這往往正是出現問題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