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五百年無敵手」的傳奇泰拳(上):泰拳源起,可追溯至1238年泰民族戰勝高棉帝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城王朝納烈萱王駕崩一甲子後,誕生了泰拳史上赫赫有名的「虎王/ พระเจ้าเสือ」(西元1662至1707年),這位武藝高強的君王自幼酷愛拳術兵法,並親自整理許多關於民間和宮廷技法的書籍,詔令發放軍隊操兵習用。
2016年3月21日及9月29日廣州日報及中時電子報分別以「播求對中國選手12連勝」及「泰拳王堪稱不敗」為題報導:
「昨天在東莞市體育館舉行的中國職業搏擊賽『崑崙決』第39場比賽,中國搏擊猛將孔領豐衝擊世界自由搏擊巨星『泰拳王子』播求(บัวขาว/Buakaw Por.Puramuk)失敗,33歲老將播求對中國選手戰績至今保持全勝。泰國拳王播求在中國享有很高知名度,更曾擊敗過武僧一龍、解放軍拳王周志鵬,對陣中國拳手13場比賽保持不敗,被外界稱為『中國功夫剋星』,不久前更拿下『崑崙決』泰拳世界金腰帶,可謂寶刀未老」。
上述播求對戰中國拳手的傲人戰績,直至2016年11月5日由「武林風」再次在南京市五台山體育館舉辦之「世紀之戰2-泰拳王子播求班柴明對戰中華第一武僧一龍」的比賽而終止,中國武僧一龍以三回合些微點數(29-28、29-28及29-28)首次戰勝泰拳第一高手播求,打破播求對華拳賽的不敗紀錄,雖然此役播求以0-3的成績敗北,但仍贏得中國拳迷的佳評。
(今年播求的出賽影片)
(2017年播求擊倒「中華第一武僧」)
號稱「五百年無敵手」的「八臂泰拳」,是泰民族獨有的一項武學瑰寶,特點是近距離運用「拳」、「肘」、「膝」、「腿」等四肢八體為搏擊武器,集中攻擊對手身體的核心部位,尤以利用肘擊與膝撞等關節威力,給予對手輕則骨斷胃傷,重則昏厥致命之重擊,堪稱格鬪技中的極品技法。泰拳可說是目前世上最有名的踢拳形式之一,是一項以力量與敏捷著稱的武術運動,但是泰拳絕非東南亞最早或唯一的踢拳,經考據西元前八世紀至十五世紀初由高棉(今「柬埔寨」)的「吳哥王朝」統治整個中南半島時期,具有上千年歷史的古高棉傳統徒手及手持刀棍器械之武士防身搏擊戰技,早已隨著統治版圖的擴張而跨域傳播至泰國、緬甸、寮國及馬來西亞等中南半島地區。
泰拳、寮拳、越南拳,甚至中國廣西壯族的古壯拳均源出於古高棉拳系,在拳法上有許多相似的出拳發腿及使膝用肘之「武術基因」,若以此「武術基因」特徵細分,泰拳(Muay Thai/มวยไทย)可視為高棉拳系裡的「泰拳流」,緬甸拳(Lethwei)則是「緬甸流」,寮國拳(Muay Lao)是「寮拳流」及馬來西亞武術(Tomoi)是「馬來流」等流派,至於古泰拳前曾再區分為南、北泰拳,其中南泰拳就是現在的泰國拳,而北泰拳則係指緬甸拳。
經考據泰拳國術的源起歷程,最早可追溯至西元1238年泰民族戰勝高棉帝國,建立史上第一個素可泰紀元王朝(西元1238至1347年),惟當時對於泰拳的記載僅總結若干與高棉軍隊戰鬥的搏殺技法,並没有具體武術及體系的相關紀錄。西元1347年泰國大城王朝建立後,因與鄰國緬甸的長期抗戰,直接促成了泰拳技術體系的成型。
大城王朝重視軍備,尤以納烈萱國王(King Naresua)在位期間(西元1555至1605年),曾多次在軍隊徵召包括中國、日本、葡萄牙,以及被其征服的瀾滄王國(今「寮國」)、高棉帝國(今「柬埔寨」)及馬來半島等地區的青壯年擔任傭兵,此項政策更促使泰軍得以汲取不同區域的搏殺技法,使得泰拳在古高棉拳的基礎上,藉由更多外來因素的鍛鍊,融合研創出優於單一類型武術的攻擊技法,讓泰拳更具軍拳的實戰特性及原始野性,此階段可謂泰拳的大融合時期,但可惜是對於拳法技術整合的具體記載仍然有限。

大城王朝納烈萱王駕崩一甲子後,誕生了泰拳史上赫赫有名的「虎王/ พระเจ้าเสือ」(西元1662至1707年),這位武藝高強的君王自幼酷愛拳術兵法,並親自整理許多關於民間和宮廷技法的書籍,詔令發放軍隊操兵習用。古代泰國君王皆親臨戰場督軍作戰,轄屬部將均為泰拳高手。中世紀泰軍之遠距作戰常以弓、槍、刀、茅為戰鬪兵器,近身作戰則擅以拳、肘、膝、腿為肉搏武器。由於當時大城王朝經歷多次對緬戰爭,全國上下保持全民皆兵的備戰狀態,有利促使這種剛勇靈活的古泰拳術,藉由軍隊退役士兵傳入民間,再由民間習武青年加入軍隊服役,形成泰族「十男九拳」的空前鼎盛局面,漸次整合泰拳體系並傳入泰北、泰南及泰東北等全泰各區。
十四世紀中葉暹羅大城王朝時期,古泰拳的拳法與招式大致成型,最早是以「徒手式」型態進行,後改用皮條裹拳的「拳甲式」,進而以粗麻纏縛拳腕成為「纏麻式/มวยคาดเชือก」態樣,並成為數百年來泰拳的代表形象。迄至西元1912年西洋拳擊傳入泰國,其比賽形式和技術逐漸被泰拳界應用,直至1928年「泰北腿王」乃彭在擂臺上意外踢死高棉拳師的憾事發生後,為了維護參賽選手人身安全,西洋拳賽的「穿套式」裝備遂被泰拳壇吸納採用,並逐漸取代源自古傳統的「纏麻式」泰拳競賽,且比賽回合也陸續減少到五局,甚至三局,此種變革更為日後泰拳走向世界舞台奠定基礎。
古典泰拳體系與「萬物有靈」的傳統信仰有關,其規範拳師需佩帶的完整護身符物共有四項:
1. 蒙坤(มงคล):形似「桂冠」戴於頭部,最早用蛇皮綴以琥珀製成,內藏邪咒符文。
2.芭節(ปราเจียด):狀似「臂箍」繫於上臂,內置泰國高僧開光符咒,期藉經咒念力形成「磁場」,保佑出賽拳師。
3.達古(ตะกรุด):將寫有符咒的布匹製成腰帶,綁在腰際固定短褲。
4.戰袍(เสื้อยันต์):寫有古泰文和小乘佛教密文的紅色無袖長袍。古泰拳師裝帶上述四樣護身符物,不外乎是希望藉由有形的符咒聖物來增加無形的戰鬥能量,並期能避災擋險,逢凶化吉,最終克敵致勝。
泰拳最令人敬畏的是拳師場上拼死格鬥的無懼精神,其格鬥意志力來自於對宗教的堅定信仰、民族的堅毅性格及貧窮的艱困環境所塑成,泰拳師運用「意念」的方式,以提昇精神力量及格鬥強度,而戰鬥意念的集中則源於賽前對神靈的膜拜與祈求,咒語有來自佛教、印度教,甚至巫術及迷信。泰拳文化與泰族傳統具有息息相關之連結,除深含濃厚的宗教信仰外,並蘊藏豐富的文化底蘊及藝術色彩。

舉例而言,泰拳武學中的入門拜師、競技儀節及賽前的拳舞祭祀儀式等,都可看出相當明顯的宗教文化脈絡,另外泰國本土創作的古典戲劇及傳統舞蹈等許多肢體動作及韻律姿態,亦相當程度地被轉借融入於多款固定的古泰拳招式與拜師拳舞之中,這些極具藝術性的拳形招數,不僅動作美妙且實用性強,因此泰拳可謂蘊涵了泰式傳統民族文化技藝的代表性國技。
相關評論: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李牧宜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