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末:日本近代化的黎明前》:池田屋事件到禁門之變,新選組全盛時期

《幕末:日本近代化的黎明前》:池田屋事件到禁門之變,新選組全盛時期
甲州勝沼之戰中的近藤勇|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池田屋事件使新選組一戰成名,接下來的禁門之變更讓新選組聲名大噪,憑藉這兩役,新選組得到會津藩及幕府超過千兩黃金的賞賜,京都的商家及民眾也對新選組抱以高度的信任及讚揚,一掃芹澤鴨時期魚肉民眾的惡劣印象。

文:洪維揚

新選組全盛期

前文提過芹澤鴨因會津藩發放的俸祿過少而率領浪士組成員前往大坂,向平野屋敲詐100兩。事實上芹澤之後還陸續向加島屋、鴻池屋(皆位在大坂)敲詐數百兩黃金,鴻池屋的始祖據說是戰國名將山中鹿之介幸盛之子,以釀酒業發跡,之後定居大坂並進軍兩替業,代代沿襲鴻池善右衛門之名,是關西有名的豪商。幕末時期鴻池屋的當主為第十代善右衛門,因鴻池屋名氣過大被迫接受幕府分派的支援海防經費之任,在角屋事件之前被芹澤盯上索取500兩黃金,鴻池善右衛門幾經討價還價後,減為200兩黃金。

這些猶如黑道老大的行徑先後傳開,芹澤已成為京坂一帶最令人頭痛的人物,一些地痞流氓也有樣學樣地打著精忠浪士組的名號向大坂豪商敲詐,商家個個苦不堪言。然而,芹澤並未見好就收。最脫序的一次當數文久3年8月12、13日間向京都經營生絲綢緞的大和屋(位於葭屋町通與一條通交界處,京都市上京區葭屋町)庄兵衛勒索,芹澤因勒索過程不順而親自放火燒毀大和屋的倉庫,才讓庄兵衛奉上足額的黃金。

這件事得從7月23日說起。當時有一群大和天誅組成員竄入京都,以天誅的方式殺害不法奸商、奪其商鋪中的錢財,並將奸商的首級擺到三條大橋梟首,在首級旁附上斬奸狀揭露奸商的罪狀。同時寄出恐嚇信給包含大和屋在內的另外四家奸商,上面寫道:

「下一個就是你!」

庄兵衛嚇得破膽,趕緊前往金戒光明寺向松平容保報告,容保將這件事交付精忠浪士組,吩咐他們負責保護大和屋。一聽到保護豪商,芹澤精神為之一振,立即摒除他人獨自承攬,他整日在大和屋前後遊蕩,趁機向大和屋要求不少玩樂的銀兩。大和屋起初慇懃對待芹澤,只要芹澤開口都盡力滿足,可是芹澤要求的金額及次數愈來愈多,大和屋仔細算計後認為直接給天誅組一筆錢還比較划算,因而私下與天誅組交易,之後嚴格控管給芹澤的銀兩及次數。

芹澤聽聞此事後異常惱怒,徵調浪士組成員前往大和屋,幾個月來浪士組在土方等人的努力招募下,已成長為擁有超過60名成員的組織。土方招募的人員原本不輕易聽命芹澤,但芹澤以金錢為誘餌,只要隨他前去大和屋都能分到黃金,於是除試衛館成員外,約三十餘名浪士組員跟隨芹澤出動。

大和屋事件突顯出浪士組紀律鬆散的一面,土方記取此次教訓,於日後制定嚴格隊規規範浪士組員。

不少野史記載此次芹澤動用大砲對準大和屋,然而根據專攻日本近代政治史.日本政治思想史的松浦玲教授指出:

……似乎不是事實,至少目前缺乏證據佐證新選組那時便擁有大砲。另外,使用火炮之事並未記載於任何一本史料中,各種史料一致表明他們是親自動手點燃倉庫,而非藉助火器。

8月12、13日之際,芹澤率眾以棍棒砸毀大和屋倉庫的門鎖,把大和屋存放的生絲及綢緞搬到外面點火引燃。町火消(江戶時代的消防組織)發現葭屋町通烈焰沖天,當他們趕到現場時卻被芹澤攔下,芹澤向浪士組員下達嚴禁任何人靠近的命令,並爬上大和屋屋頂觀看火勢,大和屋共7處倉庫,都在芹澤的指揮下付之一炬。

大和屋事件持續到13日傍晚才落幕,大和屋幾乎全毀,芹澤見狀收手而回,雖說大和屋對不起芹澤在先,但是芹澤的手段未免過於激烈。大和屋事件很快地又傳播開來,松平容保已決定除掉芹澤,再放任芹澤只會破壞精忠浪士組的名聲,連帶也賠上會津藩、京都守護職的聲譽。

數日之後發生八.一八政變,容保及會津藩心力自然都放在政治上,尚無暇處理芹澤的事。

八.一八政變於18日當日曉七時左右接近完成,長州藩被解除堺町御門的警備任務,將近晝九時浪士組成員通過蛤御門,準備前往建禮門南邊的御花畑與守衛堺町御門的長州藩兵對峙,此時警備蛤御門的會津藩兵並不認識芹澤,也不認識近藤,連半個浪士組成員都不認識,因為他們是最近才從會津調來守備御所的藩兵。

會津藩兵喝止欲強行通過的芹澤:

「且慢!我等奉中將大人之命鎮守此門,不得讓閒雜人等通行。」

芹澤拿出鐵扇緩緩張開,只見上面寫著:「精忠報國芹澤鴨」。

見識不廣的會津藩兵以為這是京都一道與鴨子有關的料理,依舊不放行。芹澤闔上鐵扇,眼神中露出殺機,準備強行通過。正當雙方一觸即發之際,會津藩公用人野村左兵衛及時趕到,向會津藩兵介紹道:

「此人乃中將大人屬下精忠浪士組筆頭芹澤先生,奉命前來協防,切莫為難他們。」

既然藩內上級都已開口介入,藩兵只好收起長槍乖乖放行。有會津藩士記載共有52名浪士組成員參與八.一八政變,不過據松浦玲教授指出,此時浪士組成員中的佐伯又三郎及佐佐木愛次郎在政變前半個月已死去,實際上參與的應該只有四十餘人。

戍守御花畑的浪士組成員最終並未與堺町御門的長州藩兵發生衝突,他們最後選擇全體撤出京都。政變後松平容保受到天皇召見,親賜御製,會津藩兵以及精忠浪士組成員都得到來自朝廷的賞賜(浪士組成員的賞賜為黃金一兩),天皇還派出武家傳奏野宮定功及飛鳥井雅典前往金戒光明寺,傳達敕令命精忠浪士組改名為「新選組」(或寫為撰,確切日期無法確定,或在八.一八政變後,或在9月25日)。

正式改名新選組的同時,也進行改組整個組織,新選組持續浪士組時期的雙頭制,由芹澤和近藤擔任局長,芹澤為局長筆頭;副長有3人,分別為土方歲三、山南敬助、新見錦。從以上的人事調度可看出試衛館派的戰略是把芹澤拱上局長筆頭,滿足其虛榮心。但是對於掌控組織人事權力的副長則堅持不讓,一定要佔住二個名額,而且由試衛館成員中最具行政能力的土方和山南二人擔任,除劍術外其他能力普通的新見錦在副長這一職位上很難與土方、山南二人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