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為何一聽到「非洲豬瘟」,台日兩國如臨大敵?

【圖表】為何一聽到「非洲豬瘟」,台日兩國如臨大敵?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最近非洲豬瘟在中國爆發疫情,也造成周圍國家的緊張,深怕非洲豬瘟傳入。到底非洲豬瘟可能會來什麼危害?又為什麼讓防疫單位緊張。本文整理非洲豬瘟的基本資料與可能影響,讓我們從中瞭解非洲豬瘟可能帶來的危害。

10月1日,日本北海道新千歲機場在中國旅客行李中查獲了1.5公斤的香腸,3週後農林水產省向所有養豬戶和相關人員發出警示,表示經檢驗,香腸基因檢查結果是「非洲豬瘟」病毒陽性,日本國內立刻著手進行更嚴格的檢疫措施。

8月6日,時間回到2個月前,就在中國傳出第一起非洲豬瘟感染疫情後的3天,台灣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發出新聞表示,為防堵疫情傳入,已啟動加強邊境管制、畜牧場人車門禁管制等措施,並希望業者不要到中國的動物飼養場參訪。

為什麼,一聽到「非洲豬瘟」,日本、台灣的相關單位如臨大敵?

因為非洲豬瘟病毒致死率可高達100%,可以透過附著在鞋子、衣服、車輛等等物件上散播出去,重點是,目前無藥可醫、無疫苗可打。雖然人類不會感染這病毒,一旦進入境內造成感染,不僅我們每天吃的豬肉受影響,連帶原本期待2019年台灣可以正式從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疫區」名單中除名這件事,也會受到影響。

究竟非洲豬瘟是個什麼樣的病毒?

該病毒於1921年時在非洲肯亞被發現,中國是亞洲第一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的國家,包含目前在歐洲與非洲也都還有非洲豬瘟疫情的地區,中國損失最為慘重,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統計,目前已經有超過4萬頭豬隻死亡或遭到撲殺,是目前全世界撲殺總數的99%。

非洲豬瘟疫區圖

從1921年以來,將近百年的時間,一直還沒有可用的治療或預防藥物出現。所以如果出現疫情,只能使用人道撲殺病豬,與徹底的清潔消毒,跟追蹤來源等方式,圍堵撲滅疫情。而這些措施,有可能導致養豬產業重大的損失。

以口蹄疫為例子。台灣在1997年爆發口蹄疫疫情時,養豬產業就已經受到重創,目前台灣養豬數量遠不及1997年爆發口蹄疫前的數量。

口蹄疫對台灣產業影響圖

當時的病源來自中國,台灣爆發疫情後,養豬戶數從2萬5357戶減少為2萬1891戶,到今年5月養豬戶只剩7240戶,減少了71.4%。

而養殖的豬數量,在爆發疫情後,從大約1070萬頭減少到853萬餘頭,到今年五月只剩539.7萬頭,約減少了49.6%。

當時政府為了控制疫情,在撲殺與補償等相關費用,共支出了104億元。而整體產業損失估算在1700億元左右。

就在去年,台灣好不容易通過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定為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今年7月全面停止施打疫苗後,只要到明年6月底都沒有發生疫情,就可以正式成為非疫區,這對陷入低谷20年的台灣豬肉形象與出口會有極大幫助。

所以如果台灣爆發非洲豬瘟,只能說走了口蹄疫卻迎來新疫情,將會再一次重創養豬產業。

目前中國的非洲豬瘟疫情,看來還沒有穩定控制下來。八月時,一開始的疫情發生在中國東北的部分區域。九月,幾乎整個東北區都有發生疫情,蒙古也有發生。而到了十月下旬,雲南跟湖南位於中國西南的地區,也發生疫情。

中國非洲豬瘟變化圖

在還不確定中國的疫情何時會受到控制前,我們自身要做好相關防疫措施。

目前防檢局規範禁止中國的豬隻與產製品進入台灣,是因為這個病毒存活能力強悍,它在各種不同的情形下,都可以存活一週以上,甚至在冷凍的豬屍體上可以存活15年。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針對非洲豬瘟所發佈的報告,這對環境具有高耐性的病毒甚至可以附著在非生物如鞋子、衣服、車輛、刀具、設備等物件上進行傳播。

非洲豬瘟病毒可能存活時間

為了控制疫情,防檢局也公布相關罰則。不論是旅客夾帶、業者隱匿疫情與走私活豬都有相關罰則。

  • 旅客攜帶生肉,最高罰1萬5000元。(罰則已修法提高到100萬元)
  • 旅客攜帶未煮熟肉類產品,最高罰1萬5000元。(罰則已修法提高到100萬元)
  • 旅客攜帶肉類產品,罰3000到1萬5000元。(罰則已修法提高到100萬元)
  • 養豬業者沒主動通報疫情,罰5萬到100萬元,且撲殺動物不補償。
  • 走私活豬,處7年以下徒刑,併科300萬元

由於台灣與中國的地理距離近,而且交流頻繁,所以許多疾病容易在傳播,過去的口蹄疫與SARS便是例子。所以在防疫檢疫措施上,需要大眾的幫忙配合與合作,才可避免憾事的發生。

相關文章:立院三讀通過「非洲豬瘟條款」,違法帶肉品入境可重罰100萬

參考資料: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