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稅改才公平(八):學海耶克反對累進稅率,但符合這個時代的需要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海耶克在租稅方面的主張在世界各地仍有許多的追隨者,但海耶克的租稅理論是否仍適用於我們目前所面對的政治經濟環境是有待檢討的。許多人在援引海耶克的理論時,經常忽略其反對高度累進所得稅主張的時代背景,以及他所面對的稅率究竟有多高。
文:蘇慧君(青平台基金會研究員)
- 怎樣的稅改才公平(一):公平原則不只一個,小心別在矛盾的公平原則間錯劃等號
- 怎樣的稅改才公平(二):免稅額、稅率及扣除額,確保租稅公平的三個條件
- 怎樣的稅改才公平(三):增加所得稅扣除額,能解決幼教與長照問題嗎?
- 怎樣的稅改才公平(四):官方對德國稅制片面比較,讓社會大眾產生誤導
- 怎樣的稅改才公平(五):大膽抛棄「重複課稅一定要避免」的前提
- 怎樣的稅改才公平(六):「假外資」避稅源自於境外金融的興起
- 怎樣的稅改才公平(七):加速促成反避稅條款,讓「假外資」假不了
此次稅改,最受爭議的部分當屬股利所得的分離課稅。除了引發圖利大富豪的質疑外,也將我國個人所得稅制推向了一個分水嶺。台灣目前在名義上雖仍為綜合所得稅制,但在實質上,已朝逐漸向分類所得稅制發展。
除了這次稅改中,增加納稅人可選擇分離課稅的股利所得之外,我國個人所得稅制中,原本即已存有許多所得項目屬分離課稅。按照稅率的不同,又可分三類:
- 第一,短期票券之利息所得(如一年內到期之國庫券、可轉讓銀行定期存單、銀行承兌匯票、商業本票及其他經財政部核准之短期債務憑證等),採20%比例稅率分離課稅。
- 第二,個人持有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之利息所得,按10%稅率分離課稅。
- 第三,依據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與不動產證券化條例所發行的資產基礎證券、受益證券與相關證券所分配之利息,採6%之稅率分離課稅。
此外,還有兩種資本所得不必按綜合所得稅的規定繳納。
- 受免稅待遇的證券交易所得及期貨交易所得。
- 不列入綜合所得,但另以他法處理的土地增值稅。
合併於綜合所得,按累進稅率課稅的資本所得,大概只有存款利息所得、租賃所得、財產交易所得。換言之,台灣目前的稅法對資本所得就有四種不同的課稅處理。
這次稅改允許股利所得分離課稅,導致早已支離破碎的綜所稅制更加殘破不堪,量能課稅的基本精神幾已不復存在,這樣的制度不論就公平的角度或稅收的角度都不可能持久,未來個人所得稅制勢必要面對回歸完整的綜所稅制,或轉向分類所得稅制的討論與抉擇。

站在個人所得稅制的分水嶺上,我們要回頭修補綜所稅制,或者向分類所得稅制邁進,在學理上沒有一定的對錯。若設計得當,即使對股利所得採分離課稅,也可以形成良好的稅制。
這次稅改最大問題不在股利所得採分離課稅本身,而在於採取了一個四不像的制度,使得整個個人所得稅制,既不能發揮綜所稅制的高所得負擔高稅負的功能,也不能發揮分類稅制廣課資本所得以維持租稅中立及低稅率的功能,卻又同時集兩者之弊於一身。
由於我們已經相當習慣於綜合所得稅,對於改採分類所得制存有許多懷疑乃屬自然,尤其,從所得稅制的發展史來看,如果過去的趨勢是從分類所得制朝綜合所得制發展,那麼,反轉過來豈不是一種倒退?但事實上,兩種制度各有利弊,綜所稅制並沒有絕對優於分類所得。
歷史的發展(progress)並不總是代表絕對的進步(improvement)。有時,兩種稅制之間的選擇乃受制於當時既定的經濟與政治條件。當條件改變時,什麼才是比較好的制度也會跟著不同。換言之,綜所稅制與分類所得稅之間,很難在脫離真實的政經背景下一較高下,在評估一個稅制的良窳時,了解制度如何結合理論以回應當時的問題甚為重要。
其實,大部分對租稅制度的訴求一旦被抽離了當初發展的背景就會失去意義,甚至被誤用。奧國經濟學家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 1899-1992)反對累進稅的思想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海耶克和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同樣出生於十九世紀末,兩人相差16歲,算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兩人同樣學識淵博,兩人同樣對經濟理論,尤其貨幣理論有劃時代的見解,但對照凱因斯在二十世紀前半所受到的重視,海耶克可說是相當抑鬱不得志。
二戰後西方各國紛紛朝向福利國家發展,海耶克認為此一風潮將使各國朝社會主義邁進,進而威脅個人自由,因此對福利國家為籌措財源採急遽累進的所得稅甚表反對。在1961年時,他更將這些看法寫在《自由的憲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或譯為《自由秩序原理》)一書之中出版。但海耶克的理論長時間被束諸高閣,即便在1974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殊榮,他的理論對政策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直到1980年代由於受到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的重視,海耶克的理論才真正開始在政策層面產生世界性的影響力,而且一旦開始,便有勢不可擋之姿。其中最重要的影響之一,就是世界諸經濟先進國家紛紛大減所得稅。
例如,英美兩國在1980年代的降稅,東歐國家在1990年代的單一比例稅制。北歐國家雖然原本並非因為海耶克的思想而改採雙元所得稅制,但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受到其間接的影響。因為整個國際租稅環境朝降稅發展,在國際資金流動管制放鬆以後,向來課徵高稅率的北歐國家也不得不對國際大環境做出回應。
時至今日,海耶克在租稅方面的主張在世界各地仍有許多的追隨者,但海耶克的租稅理論是否仍適用於我們目前所面對的政治經濟環境是有待檢討的。許多人在援引海耶克的理論時,經常忽略其反對高度累進所得稅主張的時代背景,以及他所面對的稅率究竟有多高。

以美國為例,整個1950年代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皆在90%以上,實質稅率在1953年高達49.3%,相當於所有賺到的錢有一半要繳稅。即使到了1980年,最高邊際稅率也還高達70%。在海耶克撰文批評累進稅時,他所面對的稅制是每多賺100元就要繳90元的稅,這和我們現在認知的高稅率有相當大的差距。
在這個前提下,海耶克有關累進稅可能妨礙了經濟活動自由,以及影響工作誘因的論點是可能成立的。當最高邊際稅率已降至低於50%,實質稅率不到40%,我們是否還能用相同的理論來反對累進稅便不無疑問。
海耶克的租稅理論提出了二十多年之後,當政治經濟條件成熟時才被接受,而他所倡導的觀念一旦深植人心,即使已不符現實需要,也甚難撼動。同樣地,一個今天尚未被台灣大多數民眾接受的租稅理論或制度也未必就一無是處,而一個被廣為接受的制度也未必仍符合時代需要。分類所得稅制和綜合所得稅之間,或許也存在著這樣一種關係,尚未可知。
Tags:
大戶玩日本:永豐「DAWHO之夜」帶你一起攻略日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14 19:30 永豐銀行攜手關鍵評論網舉行「DAWHO之夜」直播活動,由吳怡霈主持,邀請旅日知名作家張維中、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一起線上教你探訪日本旅遊秘境,如何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玩得輕鬆又盡興!
隨著疫情解封,各國邊境與觀光政策開放,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2023年臺灣的出國旅遊需求正大幅成長中,尤其到日本旅遊的臺灣旅客人數與日俱增。對於國人而言,日本向來是出國旅遊的最佳首選,當地的美食及文化都深受國人喜歡。6月14日關鍵評論網將與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攜手舉辦一場線上直播活動──「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教大戶們如何到日本好好玩一波,大肆採購、吃美食,同時也別忘了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自在旅遊無負擔!
疫後旅遊的日本秘境攻略
「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的線上直播活動,邀請到懂生活又熱愛旅遊的吳怡霈擔綱主持,今年上半年才到日本旅遊的她,直播中將請她分享旅遊的最新感想,拋開只有逛街和美食的行程,從她的經驗中讓觀眾體會深度遊日本的不同樣貌。
活動中也特別邀請旅居日本多年的知名作家張維中,帶大家一起體會在地的日本風情,實際走進他在日本的生活,認識日本東京華麗街區樸素特有的一面;而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則要以擅長的行為財務學,與大家分享平時應培養的理財習慣及如何妥善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為自己存下一筆旅遊基金,為日後的旅遊提前做好準備,玩得輕鬆又盡興。
永豐DAWHO與你一起玩日本
自從日本重新開放邊境,相信大家對於日本行都已經迫不及待了吧!在數位網路時代下,規劃旅遊時除了便利可得的網路分享資訊,便捷高效的數位工具也是在兌換外幣及消費時不可或缺的利器,永豐銀行的新世代 VIP 數位帳戶「DAWHO」所具備的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正是您最貼心的旅遊幫手。想知道更多關於日本秘境攻略與旅遊前的理財消費知識,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請教疫後重返日本旅遊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及相關旅遊優惠內容!
※同步提醒大家 ,本次直播由永豐大戶數位帳戶贊助,但節目的討論不代表永豐銀行立場。想了解更多大戶的質感理財生活歡迎加入永豐DAWHO的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