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問題在所有列車都可能發生,為何獨獨普悠瑪發生高速翻覆事故?

ATP問題在所有列車都可能發生,為何獨獨普悠瑪發生高速翻覆事故?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採購到驗收一路急就章的普悠瑪號,在台灣軌道的的過彎性能明顯不足,而台鐵雖然降低了普悠瑪號的過彎速度,但是排點與太魯閣號相同,讓駕駛員有在直線區間加速趕點的壓力,使得意外發生機率大增。

針對宜蘭線多彎道與路線強度不足的環境,普悠瑪號的過彎性能明顯不足,實際上,台鐵也悄悄降低了普悠瑪號的過彎速度,但是排點仍維持與太魯閣號相同的水準,讓駕駛員在直線區間加速趕點壓力大增。

實務上,直線區間加速,接近彎道時反應時間會縮短,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以出事冬山蘇澳新間路段為例,多位台鐵駕駛人員說他們會利用這個區間提速趕點。但是由於到新馬會接上一個S型大彎道,只要錯過提早煞車的點,發生翻車的可能性就非常高。而從普悠瑪號上路以來,乘客在這麼危險的環境中過了這麼久卻不自知。

另外在普悠瑪號上路之前,台鐵運務人員表示普悠瑪號從台北行駛到台東,乘客人數勢必比過去只行駛到花蓮的太魯閣號多很多。但是新式列車卻還是只有8節,提供座位數沒有增加,又不提供站票,未來勢必會供不應求。果不其然列車上路後不管平日假日都不容易買到車票,這也是台鐵局未按照實際運輸需求設計車輛所致,並非台鐵局宣稱都是被黃牛旅行社買走原因。而且若能提供充足的運能,黃牛也不會有操作的空間,台鐵說法完全是倒果為因。

國營鐵路的安全,政府責無旁貸,交通部不應該一直聚焦在錯誤的方向與咎責問題打轉,而是立即採取有用策略,台鐵目前正在進行600輛城際列車招標採購,不再使用傾斜式設計。每列12輛車,也將改善過去普悠瑪號運能不足的問題,而針對現有普悠瑪號過彎性能差的缺點,交通部應該責成台鐵增加普悠瑪號在宜蘭線運轉時間,降低危險發生的可能。至於台鐵當初為何採購不適合東部路線的普悠瑪號,目前檢調已經介入偵辦,未來真相將會大白,就不在此做過多臆測了。

延伸閱讀:從大里事故到新馬翻覆,下一次台鐵「意外」仍可能是人禍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