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者》:劇本夠水準,整體成績足以與泰國奇情片看齊

《目擊者》:劇本夠水準,整體成績足以與泰國奇情片看齊
Photo Credit: 《目擊者》(Who Killed Cock Robin),中環國際娛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威視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懸疑片/驚悚片」這個類型,《目擊者》做出目前台灣最好的成績。劇本的水準,比起韓國日本泰國香港等亞洲諸強都毫不遜色,可說是本片最強的一環。加上其他層面的配合都有一定水準,近期台灣電影最被人詬病的演員詮釋與口條的問題也沒發生。

台灣電影圈近幾年有走向類型片發展的趨勢,這是因應全球化影視市場的一個嘗試。受限於市場規模與金主態度,方向雖然如此,做出的成品大都差強人意。關鍵也許不在技術,而在於類型片風格需要產業鍊的各端配合;最大的問題不在人,而在於題材、元素與市場的融合度,以及故事情節如何跟台灣的社會現實結合在一起。還有劇本的品質。

類型片如果與在地的現實脫鉤,不但無法讓台灣觀眾買單,也無法跟全世界同樣類型的電影競爭。全世界的觀眾會純粹就內容呈現的好壞做評比,那高下自然立判。別的不說,像驚悚片這塊要拍出泰國與韓國的水準,根本就很難達成。

觀察近兩年的台灣類型電影,樓一安的《失控謊言》算是不錯的成品。人物性格明確,對於媒體追求點閱率與一窩蜂現象刻劃有力,故事也沒什麼破綻。唯一的敗筆在於電影行銷,以及導演將文本與改編自真實事件的「萬華七彩藝苑命案」脫鉤。雖然本片加入媒體的元素,讓網路一窩蜂的鄉民反應為片中的增添真實感,但原本戒嚴時期腐敗的警民關係與當時的民情風俗和社會關係等元素也就跟著消失,使得最有力量的奇案色彩被大幅減弱。雖然電影從故事情節到技術面都還不錯,但無法反映在口碑與商業上,票房慘遭滑鐵盧。

失控謊言
Photo Credit: 《失控謊言》劇照,威視股份有限公司

而在「懸疑片/驚悚片」這個類型,《目擊者》做出目前台灣最好的成績。劇本的水準,比起韓國日本泰國香港等亞洲諸強都毫不遜色,可說是本片最強的一環。加上其他層面的配合都有一定水準,近期台灣電影最被人詬病的演員詮釋與口條的問題也沒發生。就商業片來說,可說是一大傑作。連飛車追逐這種已經很久都沒拍好過的細節,都可算及格。

整體來看,本片扣人心弦,成績足以與泰國的奇情片看齊,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鄭志偉的演出,可說是全片亮點,除了許瑋甯外,他的演技表現最好。台灣鄉土劇演員的戲劇成就,向來比目前電影界的諸多演員都來得強。之前有人分析過,這純粹是鄉土劇演員的演出經驗豐富。雖然角色詮釋上,鄉土劇演員常會流於既定套路,但用對地方時還是常有令人讚嘆的表現。鄭志偉所飾演的車場老闆阿吉,不但延續了他在鄉土劇觀眾對他既定的印象,而他在表露跟平常詼諧形象不同的陰鬱表情時,在影像上的戲劇效果就顯得十分突出。

至於電影的精神內涵與藝術性,本片都無特別必須討論之處,因為整個劇情全都是一般類型片的走向。《目擊者》的故事相當簡單,黑夜中報社記者在山區拋錨,意外目睹一場肇事逃逸的車禍。男性駕駛當場死亡,副座的女性陷入昏迷。隨著車禍真相的調查,案外案一一出現,也讓記者陷入更大的人性糾葛。

以演員的表現來說,許瑋甯的一些畫面,有渾然天成的動人演出,其實壓過主角柯佳嬿,在戲劇平衡上稍嫌失敗。如果把角色對調,也許會更好。不過這也考慮到演員的「形」的問題,也沒辦法。

唯一必須要指出的敗筆,就是片中裸露的部分過於刻意遮掩。如果有好萊塢那樣,該露時便自然呈現,本片會加更多分。對照其他近年來的台灣片,不管是在《失控謊言》或《自畫像》,因為劇情需要的裸露,都可以讓影像更有張力。

以結果來說,《目擊者》如果可以多跑外國影展,應該有機會被電影大國買走版權,像香港電影《無間道》那樣被改編。本片的劇本有這樣的水準。

當然,即使以類型片來說,本片也有需要強化的地方。影片的細節還是有台灣電影常見的毛病,特別是導演的部分。根據資料,本片雖然已經削除劇本當中的若干細節,但不少轉場處仍嫌拖戲。全片118分鐘,如果濃縮成90分鐘,戲劇張力會更大。片中的一個關鍵角色,就是扮演案外案中的殺人魔李淳。他的詮釋相當到位,但因為劇本把重心放在記者男主角內心轉折與道德選擇上,以至於殺人魔的角色背景,特別是一般類型片慣用的角色童年與成長,都無法交代。在片中被處理成刻板人物。因為不如此,故事就會成為雙主線的走向,而無法聚焦。

無法苛求太多,畢竟本片整體成就台灣影史罕見,已是傑作,難以苛責。如果要換個導演來拍,除非是不拍商業片的大師級導演出手,否則也僅能如此。如果考慮到製作費與電影環境,本片已經做出超水準的呈現。

電影上映後,原創故事擁有者陳玉珊(桃樂思)對導演程偉豪提告,說沒有得到應有的報酬,雖然後來法院以不起訴處理,但是這個花絮也凸顯出台灣電影工業不成熟的地方。對於電影工業的合約、作法,以及價碼,其實都還是停留在較不成熟的階段。陳玉珊作為原著故事者,合約如何洽談、價碼怎樣才算合理、劇本修改的方式,這些在好萊塢都有明確的合約範例,但台灣畢竟還沒走到這塊。《目擊者》發生的劇本爭議也在編劇圈引起正反討論,過了一年多的現在,好像也還沒發展出共識。因此,在最近幾部優秀的國產類型片產生後,如何能讓台灣的電影工業能更系統化,可能是值得關注的一個點。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