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抗拒改革的台鐵,最拿手的只剩下「事故回應SOP」

抗拒改革的台鐵,最拿手的只剩下「事故回應SOP」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鐵這個百年老單位問題源頭來自於害怕改變,而這種畏懼改革的心態,滋養不負責任的官僚體制,不負責任的官僚體制,發展出一套掩飾過錯的強大公關機制,透過巧妙的新聞操作,掩飾了大部分台鐵的問題,但終究紙包不住火,

文:漁粿(喜歡閱讀,性嗜咖啡,家貧不能常得,歡喜樂捐)

媒體在28日登載鐵路局完成18列普悠瑪號列車總體檢,並且表示沒有任何問題。消息一出引起輿論譁然,畢竟上週發生的翻覆意外,導因就是列車設備故障。

過去台鐵局曾經思考過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現今台鐵局副局長何獻霖,在2010年打破慣例由台北機廠廠長升任機務處長,此一升遷讓台鐵機務系統人員皆感到相當意外,不過其目的最主要還是希望透過總機廠主管升任主管機務系統,提高列車妥善率,減少事故發生,然而事與願違,台鐵發生率越來越頻繁,行駛中車輛零件脫落或車廂分離、列車出軌、鋼軌斷裂、電車線脫落等等不勝枚舉。

2014年228連假,發生太魯閣號電車線脫落事故,導致6萬名旅客行程遭受影響。當時已經高升交通部次長兼台鐵局長范植谷因此免兼代,周永暉接任台鐵局長,希望周專任局長能解決台鐵問題。2016年政黨輪替後,周永暉調任觀光局,副局長鹿潔身升任局長。不料鹿潔身接任局長後兩年,就發生了史上最嚴重的列車翻覆意外。

台鐵的「事故回應SOP」

儘管過去10年事故不斷,然而台鐵局也已經建立起一套強大的公關輿論操作系統,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而這一套系統在重大死傷的普悠瑪號意外發生後,仍正常運作。事故發生當晚,台鐵局第一時間招開記者會,並不是跟社會大眾致歉,而是「報告」發生了什麼事情,避免局本部成為輿論攻擊對象。

第二波,利用外界缺乏鐵道營運知識與不了解台鐵內部運作之認知落差,意圖帶動輿論導向司機員操作失誤釀禍。

接下來第三波輿論攻,透過第三方如鐵道迷或專家學者,傳達如社會大眾希望列車準點釀禍,台鐵局沒有預算維護行車安全...等等。最終目的是營造鐵路局是受害者形象,向社會大眾討拍,平息爭論。這一套公關操作SOP過去無往不利,然而這次台鐵過度輕視社會對普悠瑪號事故的批判能量,終究導致社會對台鐵與政府的不信任感爆發。

富岡車輛基地
作者提供
台鐵於2013年啟用的富岡車輛基地

台鐵缺的是錢,還是不願思進的人?

台鐵宣稱因為長期低票價,所以造成他們無法改革與改善行車安全。諷刺的是,中央核定同意全額補助的6年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104年至111年)正在進行中,何來台鐵說的沒有錢?面對台鐵低妥善率與列車老舊,中央已經以全額補助採購160輛EMU700型電車(80億元),296輛EMU800型電車(158億元)、48輛太魯閣電車(24億元)、136輛普悠瑪號電車(106億元),另外尚有核定補助1000億元台鐵列車汰舊換新計畫,其中520輛通勤電聯車已經決標。

另外,耗資133億元的富岡車輛基地2013年已經啟用。又老又舊的高雄機務段、檢車段,配合鐵路地下化,已經遷建新穎現代化潮州車輛基地,而舊高雄機廠遷建潮州機廠也已經發包動土,另外在6年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前,還有一個以執行完畢的環島鐵路安全提升計畫,兩者都是上百億元的計畫,再加上基隆、台北、台中、高雄、東部幹線等路線改善與車站改建計畫,過去20年政府已經耗費全民公帑數千億新台幣預算提升台鐵品質。何來台鐵沒有錢可以改革之說呢?

台鐵真正的問題不是沒錢,而是缺乏專業人才與不願意改變體制。

台鐵的人事任用制度採取鐵路特考選取,透過特考篩選的人力,擔任鐵路營運人員沒有問題,但是不一定具備管理鐵路事業營運的能力。以鐵路運輸發達的日本為例,鐵路公司新人的任用分為專門管理公司營運的綜合職缺與負責鐵路營運的營運職缺,綜合職缺按照公司各部門需求,透過面試錄取專精畢業的大學新鮮人,新鮮人錄取後,仍需要到車站現場實習,熟悉鐵道運輸本質,再回到公司內擔任管理職。而營運職缺,如站員、列車長、司機員等營運人員,專職現場服務(不過仍有可能因為能力符合公司需要轉任內勤)。

JR東海列車乘務員
作者提供
JR東海列車的乘務員

回頭看台鐵營運人員缺乏任用彈性,也沒有淘汰機制。許多約聘僱人員,可能有關係背景,也對其他職員造成壓力。此外,台鐵局的考試制度,導致許多新進人員必須派駐離家較遠地區。這些新進人員由於生活不習慣、離家遙遠,也導致離職率高。特別是花東地區很容易發生缺人的帳框,許多主管希望能進用本地年輕人,但是因為僵硬的人事制度而無法實現。

再來,攸關車輛妥善率最重要的車輛維修,技術力不足與年輕新進不願億擔任黑手,其實不只是台鐵有類似的問題,新式列車精密電子設備多,維修需要更專業的技術力,以及穩定的技術力來源,大部分日本的鐵路公司,採取與母公司分離,另外成立子公司負責專業的維修工作,而軌道系統的養護,也有公司另外成立子公司負責。至於軌道系統與車輛維修工作,除了設立子公司以外亦有採用外包委請專業公司辦理,問題不是不能解決,但是台鐵卻不願意採取行動。

讓台鐵越來越衰退的關鍵因素:不願意改變

目前台鐵大部分的現場管理制度,核心價值仍然依循上個世紀中留下來的傳統,這幾年來的創新,也僅止於表面上學習其他軌道業者的做法,並沒有徹底學習與理解其他人做法的核心價值。

普悠瑪號日本車輛豐川工場出場
作者提供
由日本車輛豐川工廠出場的普悠瑪號

例如台鐵局票種非常複雜,卻學習高鐵採用車票不回收制度,導致車站現場管理問題叢生,車站現場喊缺人,票務系統自動化程度卻非常低落,許多三等以下車站,並沒有設置驗票閘門,增加逃票機會,而除了少數一等以上車站,大部分台鐵車站並沒有對號列車自動售票機,導致人工窗口大排長龍。近年來,台鐵每年編列數千萬預算出活考察,卻也沒看到帶回新觀念新思維。


“2018普悠瑪宜蘭出軌事故”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