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利佛史東《野蠻告白》:細膩的暴力美學,一反好萊塢式正義觀

奧利佛史東《野蠻告白》:細膩的暴力美學,一反好萊塢式正義觀
Photo Credit: IMDb ,Savages (2012)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般美國電影不管藝術片或商業片,壞人最後遭受報應或正義獲得伸張,可以說是不變的價值。即使最後好人下場很慘,正確的價值也必然要伸張。但《野蠻告白》卻反其道而行,奧利佛・史東更透過本片傳達他個人對毒品的政治立場。

奧利佛・史東是美國一代名導,他以《七月四日誕生》、《誰殺了甘迺迪》、《前進高棉》、《閃靈殺手》名留影史。奧利佛・史東用不同攝影機、電視分鏡等多面技術,構成絢麗的影像風格,他也以蒙太奇剪輯手法著名。史東的許多著名電影,都集中在討論20世紀末期的美國政治問題,但近二十年來,他已很少突破個人成就的電影,一些電影看似想捕抓美國人的文明問題,不過卻沒有他自己8、90年代電影的魅力。

能夠拍出《誰殺了甘迺迪》,就不可能缺乏政治敏銳度。照理說一個導演的作品,通常會越來越成熟,但奧利佛・史東卻連手法都趨於平淡,可以說有所退步。這有可能是他花太多心力在建構個人的政治思維,太想在電影中傳遞個人的政治視野所造成的。或類似馬丁・史柯西斯的狀況,也許是史東也想要捨棄炫技的手法,這點很難判斷。

奧利佛・史東的電影《野蠻告白》,改編自唐・溫斯洛的原著小說《Savage》。電影上映後,口碑褒貶不一。不過電影手法稍微回到了早期路線,有種華麗暴力的影像推進節奏。有影評認為本片的敘事凌亂,不過奧利佛・史東好些早期電影,例如《閃靈殺手》、《亞歷山大帝》就有此狀況,算是他的風格之一。

說是敘事凌亂,但本片的故事本身相當簡單。一對哥們同時愛上一個女孩,大玩三人行。強是前海豹部隊成員,跟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商業和植物學系畢業的班,一起在加州開合法大麻公司,他們跟歐菲同居,一起生活。這家公司被在墨西哥勢力衰退的毒梟盯上,威脅強跟班配合他們的毒品事業。班本來想息事寧人,但身為前豹隊員的班反對,談判破局,毒梟因此綁架了歐菲。故事由此進入重點。

MV5BMjA2NTQwNDk2NF5BMl5BanBnXkFtZTcwMjY2
Photo Credit: IMDb ,Savages (2012)

純論電影而言,如果不說導演是誰,整部片完全就是一般好萊塢的商業電影。但電影本在很多細節上透出了精緻的魅力,不管是槍戰、談判、主配角的性格描述,都不落入一般類型電影的俗氣。以女主角歐菲被綁架時跟毒梟幹部「拉多」的互動,就有一種奇詭般的張力。一般導演在這段情節的處理上通常會強調女主角被監禁、侵犯時焦慮驚恐的懸疑感,但奧利佛・史東卻用了類似《閃靈殺手》般的細膩手法,透過演員的眼神、表情和肢體動作,來傳達一種暴力美學。

在暴力電影的風格上,每個大導演如北野武或徐克,在分鏡、走位還有演員指導等方面的手法都各自不同。但關鍵並不在運鏡與手法上,而是在於場景調度。在這方面,奧利佛・史東有一貫的細膩,也所以本片在歐洲比美國還受歡迎。套路上的確不像往常的好萊塢電影那樣,理所當然的求個爽快而已。

而一般美國電影不管藝術片或商業片,壞人最後遭受報應或正義獲得伸張,可以說是不變的價值。即使最後好人下場很慘,正確的價值也必然要伸張。但本片透過女主角的獨白開場,一開始就要說這個世界非黑即白。她自己被綁架被強姦,但侵犯她的拉多最後不但背叛了毒梟,還跑到敵對勢力那邊當大幹部吃香喝辣。而片中的聯邦探員不但跟合法大麻公司索賄,還偷偷跟拉多合作,最後靠抓到毒梟立了大功。

這簡直就是在跟觀眾說,人不要正正當當的做生意,要偷拐搶騙或要利益至上才能得到好報。雖然人人都知道現實世界是如此運作,但奧利佛・史東還是毫不保留的把這個狀況拍出來。在電影結尾,歐菲說人如果要活的原始,就要像捨棄文明那樣如動物活著。而其實在她們合法經營大麻生意,安穩生活時,就已經處在野蠻的現實世界裡。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