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中貿易戰」效應:巨大、美利達急著回台生產,缺工至少300人

「美中貿易戰」效應:巨大、美利達急著回台生產,缺工至少300人
Photo Credit:Marufish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巨大機械執行長劉湧昌說,初步來看,美對中加徵關稅,自行車為10%,但電動自行車為25%,因此自中國移回高階自行車產線,主要就是電動自行車。

(中央社)
因應美中貿易戰,自行車大廠巨大機械、美利達今天在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受訪時都表示,只能將高階銷美產品移回台灣生產;為此,巨大也宣布徵人計畫。

巨大機械董事長杜綉珍表示,因應美國對中國銷美自行車課徵高關稅,將部分高階自行車產能移回台灣,並將在現有的台中廠區重新規劃空間,擴充新產線,預計招募員工300至400人,採兩班制生產高階自行車。

杜綉珍認為,以中國大陸的製造成本,生產低階自行車幾無競爭對手,雖然將銷美高階車種產能移回台灣,但美國高關稅政策應該不會成常態,美中貿易戰應只是兩國爭發言權,所以暫不考慮東南亞設廠;畢竟美國物價已經開始漲了,若再持續下去,美國終端市場的自行車售價應該也會上漲。

巨大機械執行長劉湧昌說,初步來看,美對中加徵關稅,自行車為10%,但電動自行車為25%,因此自中國大陸移回高階自行車產線,主要就是電動自行車。移回產能約相當一年新台幣30億元的規模,雖然返台人工成本增加,但銷美關稅卻比中國大陸生產低很多。

至於是否將自行車產線移到東南亞國家,劉湧昌解釋,有些廠商在越南、柬埔寨設廠,但考量關稅、人工素質及其他因素後,現階段整體競爭力其實還不如台灣廠。除非美國真的要對中國生產自行車長期課徵25%關稅,否則應該不必評估東南亞設廠。

不過,他也說,巨大在菲律賓有合作的廠商,專門生產童車,若有必要也是備案。

劉湧昌解釋,波蘭廠生產電動自行車,主要還是供應歐洲市場,電動自行車在騎乘者使不上力時才提供動力,可以說是類似互聯網智慧裝置的發揮,電動自行車深受歐洲消費者喜愛。

杜綉珍說,電動自行車現階段約占集團營收的14%,盼5年內提升至40%以上。

劉湧昌說,除了波蘭廠之外,中國大陸昆山廠自行車銷歐也有利基,因為歐盟曾告昆山廠傾銷,但經過法律仲裁的結果卻認定沒有傾銷,因此昆山廠銷歐可以正常的關稅進入歐洲市場。

另外,巨大在7月4日宣布在匈牙利設新廠,劉湧昌直言,當地薪資水準和中國大陸差不多,政府課徵的營業稅比較低,因此產品銷歐相當具有競爭力。

自行車大廠美利達董事長曾崧柱也表示,原在中國大陸生產高階自行車移回台灣生產,但中低階車款在台生產不符合成本效益,只能放棄。

美中貿易戰驅動台商回流,科技部:20多家有興趣、3家進駐園區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0月29日邀請科技部、經濟部、財政部、大陸委員會、勞動部列席,專題報告「美中貿易衝突,政府如何協助台商返鄉投資,並解決相關障礙」。

科技部長陳良基受訪時說,美中貿易戰是一個短期比較快速動力,讓廠商回流動作快一點,科學園區已經建立單一窗口收件並成立專案小組,提供客製化服務,協助有意回台投資的台商。

陳良基指出,針對有意進駐科學園區的廠商,科技部會在一個月內完成土地等相關規劃進駐事宜,目前已有3家廠商獲准進駐,20多家符合科學園區進駐需求的廠商正持續規劃中。至於回流廠商有哪些,由於敏感性問題,不宜透漏廠商名稱。現行科學園區有約130、140公頃左右的土地可立即使用,未來1、2年在二林園區也可望會有200多公頃土地能使用。

另外,時代力量籍立委洪慈庸詢問經濟部台商回流狀況,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游振偉說,目前經濟部拜訪多家廠商,有意願回來的廠商有25家,其中,有土地需求的有4家,總面積約13.85公頃,其他多是利用既有產線調整。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