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未來的人》:天氣預報一出現,就成為上流社會賽馬的服裝依據

《預見未來的人》:天氣預報一出現,就成為上流社會賽馬的服裝依據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做意外,除非當班的軍官發生錯誤。所有意外幾乎都和人為失誤有關」費茲羅伊這番話使船上軍官垂頭喪氣,但回顧小獵犬號毫無瑕疵的安全紀錄,費茲羅伊的嚴謹功不可沒。

文:彼得・摩爾(Peter Moore)

1861年2月,費茲羅伊的風暴預警系統起步非常順利,此後,他的工作又有所改變。在此之前,氣象辦公室一直是各部門間的聯絡樞紐,不過在短短一年間已然轉變為充滿動力的單位。費茲羅伊深知,仔細、謹慎地解讀電報網絡傳來的日常氣象資料,是預警系統成功的關鍵所在,從分析歷史紀錄和資料,轉變成處理每日的即時資料,實則意義重大,現在一切都有時效性的問題。英國每年約有20起大風或風暴,費茲羅伊倘若有個閃失,便有人要付出生命代價。再者,天氣時時刻刻都在變化,這是一份需要全神貫注的工作。

海上資歷豐富的費茲羅伊深感個人責任重大。1831年,小獵犬號剛駛出普利茅斯,他便召集船上軍官,告訴他們「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做意外,除非當班的軍官發生錯誤。所有意外幾乎都和人為失誤有關」,他提醒這些下屬:「倘若小獵犬號有任一片船帆破裂、有任一根船桅偏離位置,有誰弄落了帆桁或桅杆,或者有海水打上甲板,我認為這都是值班軍官的錯。」費茲羅伊這番話使船上軍官垂頭喪氣,但回顧小獵犬號毫無瑕疵的安全紀錄,費茲羅伊的嚴謹功不可沒。30年過去,費茲羅伊依然奉行這樣嚴格的標準,不過這次他要面對的不是海水,而是海上的大氣。

1861年8月,費茲羅伊決心把施行風暴預警系統的地點由50個推及至130個,並同時進行另一項行動。不忍將每日分析的天氣數據棄置一旁,費茲羅伊暗算把這些資料寄給報紙——用以預測隔天的天氣。1861年8月1日首次刊出,對此持保守態度的《泰晤士報》在常見的風圖下方,另闢新的版面:

未來兩天可能的天氣狀況:

北方-和風自西方吹拂;天氣晴朗
西方-和風自西南方吹拂;天氣晴朗
南方-清風自西方吹拂;天氣晴朗

對費茲羅伊而言,這樣的發展合乎邏輯。他指出,這些的預測不需額外經費,也具備可能的實用性。費茲羅伊的想法雖然合理,卻也暗藏爭議:他這麼做並未獲得任何官方授權,表面上看來是件小事,實際上並非如此。這是史上第一次,費茲羅伊代表政府提供科學性天氣預測。這是公開的科學實驗,沒有堅實的理論架構,沒有可供評估成功率的潛力,也沒有獲得政府部門的支持,完全是一個大膽驚人的一步。位於泰晤士河下游,格林威治天文台的艾里明確表示,不該出現任何類型的預測。可是在國會街的費茲羅伊正往另一個方向快速前進。

不久,為了解決這些詞彙上與哲學意義上的紛擾,費茲羅伊創造出新名詞「預報」(forecast)。「預報既非預言,也不是預測——預報一詞只能嚴格指稱經由科學分析和計算所得出的結果主張」,費茲羅伊竭盡所能地強調,「和風暴警示一樣,天氣預報只是對英國國土某處預期發生的壞天氣提出預警,而非強制限定船隻或民眾的行動。」

一開始,風暴預警系統的受惠對象只是水手和海岸地區民眾。如今,費茲羅伊的天氣預報形同對所有人打開天氣的大門。1862末至1863年初的多風冬季,風暴預警系統持續運作,如今已有六份報紙刊載費茲羅伊的天氣預報,讀者對此也愈發好奇,準備到倫敦出差一天的商人、預計到海邊度假的家庭皆受到天氣預報的吸引。對於參加賽馬活動的上流社會人士來說,天氣預報更是新穎的科學產物,成為他們如何著裝的依據。1862年6月,賽馬大賽即將在艾普孫舉行,《紀元報》指出:「各方殷切期待報紙刊出費茲羅伊上將的天氣預報,這位經驗老到的天氣解讀家提出令人安心的預測……看來當天會是個好天氣,不用帶雨傘。」

從《周刊》雜誌刊登的文章,可看出費茲羅伊獲得的成功,「這些時日,新科學時代崛起,我們已習慣各種新興理論不斷出現」,文章開頭如此寫道,「其中一、兩個領域,至少每年都能產生假說和新的科學閱歷。不過,社會科學仍像臂彎中的嬰兒,人種學、比較語言學等等學科仍未能脫離襁褓。然而,氣象學儼然已茁壯為年輕的巨人。」費茲羅伊表示自己手上的數據來自累計共5500個月的觀察紀錄、800艘商船的航海日誌,以及其他各種資料來源,累積成龐大的資料庫,《周刊》文章也加以引述:

根據沿岸燈塔看守人員提供的數據,我們可以計算霧的生成量;根據各地的風速計資料,我們可以掌握風向,經過簡單的計算就能得知風力。各地天文台則記錄每日露水量;氣溫度數由相關人員謹慎記錄;大氣中的臭氧量也經過計算;大氣的電性和磁性也列入考量。這些數據滋養了氣象學這門年輕的學科。

此外,《周刊》繼續提到,氣象學的價值在於其應用性。費茲羅伊的天氣預報很快受到讚揚,不僅對水手而言非常重要——《周刊》這篇文章一共訪問了56名港務長,其中46位支持風暴預警系統,七位表示「沒有明確意見」,僅三位對這個系統感到不滿——不過,天氣預報即將成為日常生活的其中一項特色。「現在,就算是ㄧ般人,只要看一眼天氣報告,再看看溫度計和氣壓計,持續注意天空的變化,稍加練習,至少就能輕易判別明天的天氣狀況。」

隨著氣象學的發展,我們或許可以推測冰雹、閃電的危險程度,在過去,農人對此漠不關心。不僅如此,常見的日常用品、像是雨傘、雨鞋,可能也會漸漸失去地位,此後,一般人生活甚至連雨衣都不用。

就在《周刊》刊登這篇文章左右的時間,費茲羅伊的女兒蘿拉記得某個星期日早上,昂斯洛廣場家中前門門鈴響起,當時費茲羅伊夫妻剛結束聖餐禮準備回家,蘿拉心想門外一定就是她的父母。打開門後才尷尬地發現來人是女王的使者,「前來上將府上詢問未來幾天的天氣報告和風暴預警,因為女王準備動身前往懷特島上的奧斯本莊園。」這件事也成為蘿拉心中珍貴的記憶,如今他的父親正因在天氣工作上的貢獻獲得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