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俠之名,寫人性之實:致永遠退出江湖的金庸大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金庸以武俠之名,寫人性之實。一筆一畫,寫的都是人生百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我永遠記得自己的第一本和第二本書──大仲馬的《基督山恩仇錄》與金庸的《笑傲江湖》.我不知道這對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會不會是很奇怪的書單,畢竟應該沒有多少父母希望小孩對於小說閱讀的第一印象是十年復仇記或滅門慘禍。總而言之,是這兩本書開始了我閱讀、甚至形塑價值觀的旅程.
記得一開始接觸金庸的時候,不知道是從哪邊聽到的傳聞,以為未曾蒙面、已經過世的爺爺也非常喜歡金庸。心思單純又天真的我,覺得如果能透過閱讀一樣的書籍、愛上一樣的作者,或許我和生死相隔的親人可以有更多羈絆吧?因為這樣的緣由,從此開始了我進入武俠的不歸路。
挑燈夜讀,讀的是金庸
「欲罷不能」應該是所有金庸迷看書時的共同體悟,總恨不得馬上嗑完手上那本書。我永遠記得自己只花了一個晚上,就把《神鵰俠侶》第四本讀完的暢快、以及狂喜之後的莫名失落。
我的這一雙眼睛就是看金庸看壞的;因為坐著看看了太久,屁股太酸太麻,因此到最後都是躺在床上猛讀金庸的.到了晚上就寢時間後,因為怕開燈會讓家人知道自己還沒睡著,我是真的秉持古人「挑燈夜讀」的精神,在還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拿著手電筒窩在被窩裡面一字一句貪婪的擷取。
我永遠不會忘記在沒有平板的年代,自己跟國中死黨在國三時把各種參考書堆在桌子上當作堡壘,中間像座神壇一般供奉著那個時代的追書神器──下載了金庸全套的電子辭典。
到了高中以後仍是死性不改,但多了點放蕩不羈與率直任性,索性就在上課時直接把整本《笑傲江湖》平平的放在書桌上細讀,讓老師以為我嫌上課進度太慢而正在上進的自修。而一本又一本被沒收的金庸小說,彷彿記錄著我怎麼度過苦悶的學生生活.
金庸故事的迷人之處
小時後,總覺得那些神功秘籍、主角奇遇才是武俠小說的精髓。誰能夠忘記光明頂六大派圍攻明教時,無門無派曾阿牛單身一人神功無敵的情景;看過令狐沖與向問天背靠背拒黑白兩道天下英雄於涼亭之外,全無內力卻仗著一柄濁劍「無招勝有招」而敗走梅莊四友,誰能不為之傾心?喬峰、虛竹、段譽三個誤打誤撞的結義兄弟,在少林寺前力抗天下英雄的場面,此生怎麼能夠忘卻?
恨不得親眼目睹「亢龍有悔」的英姿,掌掌都如蕭峰大俠般的氣魄般,有去無回.就算以一敵二、冰蠺奇毒與斗轉星移仍不放在眼裡。身負逍遙派「小無相功」、「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陽掌」及三大高手內力的小和尚虛竹,灰袍翩翩如一隻花蝴蝶般,穿梭在星宿老怪一掌快似一掌的魔功裡,仍是進退瀟灑、游刃有餘。而整部天龍八部讀者不知道盼了多久的場面、總算看到書呆子段譽掌握了「六脈神劍」的精髓,如臂使指的無形劍氣殺的對方左支右絀,所謂武林泰斗南慕容也不過如此。第一次看到這樣場面的人哪有不熱血沸騰。
長大了以後,才知道金庸故事真正的迷人之處,其實在於每個不同的成長階段下,看同樣的情節總會有不同的體悟。只有隨著年歲漸增,才能如剝洋蔥一般,一層一層去體悟故事裡不同情節的感觸.
小時候總羨慕楊過風度翩翩、紅粉知己眾多,長大後最欣賞的卻是他敢恨敢愛的真性情。青年時愛段譽的迂、虛竹的傻,後來才知道最難能可貴的是喬峰的魄力.
從前不懂令狐沖夾處在黑白兩道中間的身不由己,總覺得崇尚自由的他大可率性而為笑傲江湖。多了點歷練後才知道「身不由己」的難處,以及每個時代下偏見、社會建構力量的可怕與無奈.
初遇武俠小說,總為故事情節的高潮起伏而大呼過癮;對於其中的情緒與人物刻畫,反倒沒有太過於注意.長大以後才赫然發覺,那都是金老血跡斑斑的漂泊,淬鍊而成的人生體悟。
「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金庸以武俠之名,寫人性之實。一筆一畫,寫的都是人生百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游星戲斗弄日月,醉臥雲端笑人間
愛金庸,是因為故事的人物替我們活過了從沒可能的生活;愛金庸,是因為小說裡的情節簡直就是自己人生的寫照.那種共鳴、那種感同身受、那種神遊於武俠世界中的暢快與感動,是什麼體驗都無法取代的.
長大以後發覺能夠保有單純的快樂真的好難,所有過去看似能引起自己興趣的東西都漸漸褪去了吸引力。只有金庸全集,仍能在每個階段裡供人細細品味,咀嚼文字中蘊含的情感、用靈魂感受那種共鳴.
謝謝金大俠引領我進入的武俠世界,更謝謝他影響了我的人生、促使自己找到在紅塵中的定位。「游星戲斗弄日月,醉臥雲端笑人間」,金大師已經永遠的退出江湖了。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金庸辭世”的相關議題
- 2018-11-06 以武俠之名,寫人性之實:致永遠退出江湖的金庸大師
- 2018-10-31 9句最「虐心」的金庸經典語錄,都出自於哪裡?
- 2018-10-31 金庸小說人物,早已成為香港文化一部分
Tags: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