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期中選舉:親台反中議員不分黨派連任,「中美冷戰」大勢所趨

美期中選舉:親台反中議員不分黨派連任,「中美冷戰」大勢所趨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儘管民主黨在眾議員增加了不少席次,主導美國與中國打貿易戰、推回中國在亞太軍事擴張的共和黨川普路線只會越走越強硬。而親台、反中國政府的國會議員無論黨籍也大多成功連任。

美國期中選舉在台灣時間11月7日大多開票結束,雖然完整結果還要過一、兩天才會塵埃落地,但可以確定的是共和黨小輸眾議院、卻在參議院多贏了幾席,民主黨原先期盼的「藍色浪潮」(Blue Wave)並沒有發生。

從看台灣和中美戰略競逐的國際觀察人士角度來說,雖然選前大多都已預測此次選舉對長期的中美「冷戰開打」走向不會有結構性的改變,但還是可以看出儘管民主黨在眾議員增加了不少席次,主導美國與中國打貿易戰、推回中國在亞太軍事擴張的共和黨川普(Donald Trump)路線只會越走越強硬,而親台、反中國政府的國會議員無論黨籍也大多成功連任。

對中鷹派、親台派議員大多成功連任

依照美國憲法,參議院本來就對美國外交和對外貿易政策掌有比眾議院更高的影響力(只有參議院可以批准與他國的條約、還有批准總統任命的重要外交或國防人士等),美國參議員一選出就有六年任期,但100名議員劃分為三個梯次,每兩年就會重選其中三分之一、今年為33席次(另有兩席補選)。

參議院選舉結果部分,共和黨不但繼續掌握多數,而且甚至還可以從原本的51擴張到53甚至54個席次。這部分原因也是因為2018年這次參議院選舉,有26席民主黨的參議員要競選連任或給新人接棒,而共和黨則只需要保衛九席,攻守防線不平衡下,共和黨本來就有相當優勢。

最受關注的是現任的德州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親台的他在蔡英文2017年過境美國德州時高調接待,同時他也是對中國最鷹派的參議員之一,頻繁抨擊中國的人權問題、軍事擴張,最近還曾在參議院有關大型科技公司的聽證會上,大力攻擊Google秘密替中國政府量身打造審查版搜尋引擎一事。

雖然德州屬於共和黨大本營,這次選舉中其民主黨挑戰者有備而來、甚至募集空前的7,000萬美元(約21億台幣)競選資金,使得立場本來就高度保守派的克魯茲陷入苦戰,但最後還是以51%對48%票數險勝,贏得又六年的任期。台灣還可以期待這位親台的「德州牛仔」繼續在國會中幫台灣發聲。

民主黨方面,現任的紐澤西州參議員梅南德茲(Robert Menendez)可說是民主黨裡對中國最強硬的一人,多年來他頻繁的譴責中國迫害法輪功、西藏人的人權問題,多次觸及中國最敏感的神經,親台的他同時也是國會裡台灣連線的共同主席。梅南德茲卻因為2015年來身陷貪汙案而被美國司法部起訴,造成今(2018)年選情一度傳出緊繃,最後還是以53%對43%票數取勝。

在眾議院,紐澤西州的共和黨眾議員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是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的共同主席(另一位是同樣對中大鷹派的佛羅里達州參議員盧比歐),他長年來關注中國各種人權問題、頻繁召開聽證會抨擊中國政府,並且主動邀集、連結美國諸多中國民運和人權人士。雖然史密斯不算美國國內政壇上家喻戶曉的名子,但他打擊中國政府的炮火口徑之猛烈,說他是北京當局在美國國會最頭痛的頭號人物都不為過。

史密斯的國內政策立場在共和黨內偏向中間派,而他的紐澤西州第四選區一般被認為是共和黨地盤,在這次選舉也沒有發生什麼變數,輕鬆以55%票數擊敗42%的民主黨對手當選連任。

除了史密斯以外,國會裡其他幾位一向親台友台的議員也大多順利當選,例如佛羅里達州的共和黨眾議員、同時也是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的約霍(Ted Yoho),還有民主黨的加州眾議員薛曼(Brad Sherman)、民主黨的俄亥俄州參議員布朗(Sherrod Brown)都安全當選連任。

而提出《台灣旅行法》、《對台六大保證》等重大親台法案的共和黨重量級親台議員、俄亥俄州眾議員夏波(Steve Chabot),今年一度傳出選情緊張,但最後仍以52%對46%票數有驚無險連任成功。

夏波不但高度友台,過往幾年也都大方的與有高度獨派色彩的台灣聯合國協進會訪美的「UN宣達團」見面並口頭支持台灣「入聯」,被中國政府視為是「挺台獨」的眼中釘。

AP_18311177990554
對中強硬的民主黨參議員梅南德茲|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親俄反中、「普亭最愛的眾議員」連任失利

若說此次選舉中有哪位反中國的議員失利了,應該是加州第48選區的共和黨眾議員羅拉巴克(Dana Rohrabacher)。直到本文截稿時間,羅拉巴克以兩千多票、49%對50%些微差距落後給民主黨的挑戰者,在大部分選票都已開情況下,應該可以確定他30年的國會議員生涯畫下了句點。

多年來,羅拉巴克是國會裡痛批中國政府最直率而口無遮攔的大砲,多次把中共政權與二戰的納粹德國相比,而且毫無保留地參加支持各種中國人權和異議人士團體活動,包括常年支持法輪功團體在加州和華府辦的各種大型反中共遊行。

有趣的是,羅拉巴克也同時是美國國會裡最親俄的議員,被美國媒體冠上「普亭(Vladimir Putin)最愛的眾議員」稱號。羅拉巴克不但認為俄國與美國基本戰略利益沒有衝突,還主張美國應該「聯俄制中」,這點非常符合川普目前沒有言明的大戰略布局(詳細可參考筆者另外專文分析)。

然而已經連任三十多年的羅拉巴克這次選舉遇到空前挑戰,被募集龐大資金來勢洶洶的民主黨對手描繪為老恐龍,而他毫無遮攔的親俄立場也被因為2016「通俄門」事件而對俄國反感的美國民主黨人作為頭號目標,最後以些微差距落後。

中國介入愛荷華州選舉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