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雙十一」是中國經濟強心針,但打多了也會傷身

「雙十一」是中國經濟強心針,但打多了也會傷身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阿里巴巴「雙十一」購物節創造的巨額成交量,不僅是一家公司的成功,也是中國經濟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績單,更被賦予了特殊的政治意涵。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裡,中國人度過了一年一度的瘋狂「雙十一」購物節,中國最大的網購平台阿里巴巴發布的當天成交額又再一次刷新了記錄,據悉21秒成交額超過10億元;2分05秒超100億元;1小時47分26秒,突破1000億元;11月11日午夜,這一數字定格在了,2135億。

每年「雙十一」購物大狂歡不僅是中國單身青年的安慰劑,也是中國經濟的一劑強心針。投資、出口、消費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目前投資、出口乏力的情況下,消費成了推動經濟增長的中流砥柱。根據中國經濟部門的數據顯示:今(2018)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8%,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

如今中國面臨嚴峻的轉型壓力,加上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全國上下似乎又回到當年「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年代。今年9月,習近平在黑龍江視察時特別強調:「中國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也怒嗆美國:「中國人吃草可以過一年。」

在這樣一個形勢下,阿里巴巴「雙十一」購物節創造的巨額成交量,不僅是一家公司的成功,也是中國經濟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績單,更被賦予了特殊的政治意涵。

11月12日,中國的官媒紛紛發表社論為「雙十一」購物節點贊。《人民日報》時評文章〈「雙十一」,消費升級帶動供給升級〉提到:「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雙十一』的消費盛況,只是翻騰在中國經濟大海之上的一朵浪花,反映的是大海般的內需潛力。」《北京青年報》的一篇〈紅火「雙十一」展現中國經濟活力〉提到:「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從某種意義上看,就是體現中國經濟活力的晴雨表。敢於花錢,敢於『清空』長長的購物單,中國消費者用手『投票』表達了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

一貫充滿火藥味的《環球時報》也傲嬌地說〈外媒都驚了:什麽中國經濟放緩?還貿易戰重壓?雙十一創紀錄了都!〉,文章稱:「與往年相比,今年『雙十一』還被外媒賦予另外一層意義——在中美爆發貿易戰、中國經濟不確定性增大的環境下,觀察中國消費實力的晴雨表和試金石。」文章還大言不慚地說:「『雙十一』是星球最大的購物節、經濟的風向標,中國將成為全球消費巨人。」

fi2fbsq1mhkivzfn42chlwwqz0m5jn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每年「雙十一」發生的成交額都在創造歷史記錄,不過擠掉其中的水分,真正又能剩下多少呢?

首先,「雙十一」成交額的真實性。11月11日之所以會成為今天的光棍節,是阿里巴巴這樣的網路平台在背後推動的結果,它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刺激消費,而促銷成了刺激消費的殺手鐧,就像西方社會聖誕節之後的節禮日(Boxing Day)一樣。

在這樣一個瘋狂大血拼的大環境下,很多人都存在衝動性消費和從眾消費行為,有些人可能付完款就後悔了,當經過漫長等待時間收到貨,原先滿腔熱情早已不複存在。近些年來,「雙十一」瘋狂購物之後也會迎來退貨潮,服裝類一般是退貨的重災區,一些商家的退貨率竟然高達70%,今年阿里巴巴的退貨系統在11月12日還一度癱瘓。

退貨不僅不能創造成交額,還要花費額外的人力、機會、環境成本。根據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雙十一」在生產、打包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25.8萬噸,相當於258萬棵樹淨化的量,過程中並產生了13萬噸的包裝垃圾,其中回收利用率不到10%。

其次,網購商家的誠信問題。網購因為不能直接接觸到商品,假貨問題一直很泛濫,就算一些有知名度和認可度的商家也不例外。對商家而言,銷量和評價對它後續的銷售至關重要,所以在中國網購圈內一直存在「刷單」行為,這樣的做法不僅讓成交額充滿了水份,也是對消費者的欺騙。

很多顧客瘋狂購買的原因是因為商家大幅的促銷力度,但是近些年來,一些商家會在「雙十一」來臨之前提高商品的售價,就算以五折甚至更低的折扣出售,也沒有讓顧客享受到所謂的「低價」,有時價格可能比平常還高。

再者,消費的可持續性。上面提到的問題其實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人們未來對「雙十一」購物節的參與,筆者發現近些年不少身邊的朋友網購反而會避開「雙十一」。

網路上習慣將「雙十一」購物的人稱為「剁手黨」,今年更有網友調侃:「經過一夜的剁手撒錢大搶購,北方人變成了北荒人,南方人變成了沒有錢的南方人。」作為網購主力軍的年輕人,也被稱作「月光族」,在如今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低薪、過勞讓他們的生活苦哈哈,「消費降級論」一時甚囂塵上。 「雙十一」的購物狂歡是他們一段時間壓抑的消費欲望的徹底釋放,不過一場「雙十一」也讓不少人「一夕回到解放前。」雖然阿里巴巴突發奇想搞了一個「雙十二」來繼續刺激消費,但是成交額和「雙十一」相比顯然微不足道。

如今中國的富裕階層越來越多、中產階級也不斷壯大,但是人均的國民收入水平依然在全球處於下遊,加上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他們這樣「羸弱的體質」顯然經不起這樣一次次大血拼,商家固然可以造勢打強心針,不過長期以往,必然會傷身。

最後,「雙十一」購物節背後的國家意志。如今阿里巴巴對中國人生活的影響已經無孔不入,它還積極參與中國政府布局全球的「一帶一路」計劃,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張名片,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如果不接受黨的領導,習近平恐怕會寢食難安,所以今年馬雲識相地選擇了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