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重若輕》的鄭明析牧師:那值得讚美的,始終來自於故事

《舉重若輕》的鄭明析牧師:那值得讚美的,始終來自於故事
Photo Credit: 明人出版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舉重若輕》這本書所訴說的鄭明析牧師,也是一位很會說故事的老師,更是一位以親身生命歷程創造了許多驚奇故事的老師。使得本書中的每一則故事,平時而精采動人,簡明而又意義非凡。

文:藤原進三

那值得讚美的,始終來自於故事

這是一本值得讚美的書,書中充滿了值得讚美的故事。

故事,訴說生命。故事,也訴說神。

神和生命,難道不是同義詞嗎?神的話語,裝訂成冊的,其實不是一本規定,而是故事。

一切都是故事,我們人的一生,不就是在不斷地製造故事,但,也在讓故事型塑我們嗎?每一個人口中說出的言語,本就源自於自己所編織的故事。

一切的故事都有其根源,故事從那裡來,也將回歸到那裡去。人們不停地創造故事,卻也不停地脫離故事。然後終究會發現,最後還是回到故事之中,或者,根本不曾走出故事之外。而當我們開始得以訴說故事的那一刻起,事實上,是我們開始「成為」故事。於是,「能夠創造自身故事」,就是我們生而為人難得的自由。

難怪詩人穆麗爾.魯凱澤(Muriel Rukeyser)會這麼說:「宇宙的組成是故事,不是原子。」

因為這世界的運作,倚靠的是各種各樣描寫談論它的方式,也就是那千奇萬端的,講述他的故事。

一個故事的組成部分,可能跟另一故事的成分內容大相逕庭甚至彼此矛盾,但是,它們卻可以同時都是「真實的」。

這,就是故事的奇異與魅力。

難怪哲學家亞斯培(Karl Jaspers)會這麼說:「今天所發生的事,也許有天就會創建一個世界(一個故事),並將它確立下來。」

經由故事,我們看待世界,也看待自己。個人生命故事的塑造,不就是在揭示過往記憶與意義的過程中,對「思考的自我」所進行的回顧嗎?故事把意義揭示出來,因此,所有的哀傷苦痛記憶才變得可以承受,否則,我們所經歷的,就只是令人無法忍受的、一連串發生的事情而已。故事體現了想像和真實的重疊,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於是乎變成了「命運」。所有人們的故事,幾乎都是「命運的軼事」,有時重重複複叨叨絮絮,有時壯烈激懷光芒萬丈,各以其面貌風格,訴說著自我最終如何於此生的遭遇做出評判。

難怪政治社會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會這麼說:「所有哀傷是可以承擔得來的,只要你將它放進一個故事,講一個有關它的故事。」

故事,讓我們得以重獲新生。但,它的型態,都是迷離奇幻的。故事像一座由無數文字、影像和靈魂所構築的迷宮,沒有開頭,也沒有結束,只有進入其中的入口。一則故事,就是敘事者和傾聽者之間的對話。所以,說故事的人,往往和故事本身一樣重要。敘事說書人為有透過枷鎖苦難,才能讓自己傳達的訊息更有說服力。而那,幾乎都是驚心動魄的犧牲:坐過牢的有密爾頓、王爾德、司馬遷,被迫害的有馬丁路德、蘇格拉底、曼德拉。當然,最清楚這一切的就是耶穌了。

人們說著故事,讓聆聽者了解他。人們也經由對自我故事的穿透,來了解自己。要認識自己,最關鍵的正是踏出那承認自我也是一個故事的第一步。每個人的自我故事,都是心靈思惟複雜機制的產出。每一個人,都在終其一生中不斷地製造、更新、重寫自己的故事。每一個人的腦中,都有一個說故事的人,每當人們自問「我是誰」的時候,其實都在希望得到一個故事作為答案。即使是自認為「沒有故事」的人,都很容易把沒有故事變成了一個故事。

是什麼樣的狀況,會剝奪去一個人身上的故事呢?

是什麼樣的處境,會讓一個人放棄擁有自己的故事呢?

是徹底的絕望?極度的悲傷?還是永無止盡的悔恨、失落、煎熬、屈辱……?

應該都不是吧!這些,不恰好都是故事的構成要素。這些,不正好都是我們需要故事且得以訴說獨特故事的原點成因嗎?

抹除故事是困難的,甚至比創造故事更加地困難。會造成一個人的生命故事自我滅失,我能夠想像得到的唯一理由,是那很難想像的人性墮落與淪喪。當人性消失時,故事也就瓦解渙散了。當人性不被在乎時,故事也就不被訴說聆聽了。

難怪猶太裔義大利作家,奧許維茲集中營的倖存者普利摩.李維(Primo Levi)會這麼說:「(人性)滅頂者沒有故事,他們唯一的一條路,就是寬廣的沉淪之路。」

幸好,我總是看見,泯滅人性是困難的,至少和揚昇人性一樣的困難。所以,等著讓我們去說、去聽、去理解、感動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就如同新約中的耶穌,不只是一位很會說故事的人(神),祂本身就是一位很會創造故事的人(神),使得四福音書成為極其精采動人且又意義非凡的故事。《舉重若輕》這本書所訴說的鄭明析牧師,也是一位很會說故事的老師,更是一位以親身生命歷程創造了許多驚奇故事的老師。使得本書中的每一則故事,平時而精采動人,簡明而又意義非凡。

對於這樣的書,這樣的故事,這樣說著故事創造故事的鄭老師,因為知道,要把自己的故事講得好,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生命課題,我心中浮現的,才會是如此全然衷心的讚美。

2018.10.27

書籍介紹

舉重若輕:從年幼時開始做大事》,明人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加菲梅格
繪者:鄭樹中

雖然年輕,但是他智慧無窮,
擁有遠勝同輩的自信,以及面對現實與未來的無畏

辛苦就是支付,是為了將來支付的代價。

年輕人的家鄉位於偏僻的山谷裡,因為生活很辛苦,從小就不斷思考人生的問題。為了脫離這讓人快要窒息的山谷,他日夜尋找 神……

看到他度過這麼辛苦的修道生活,人們勸他不要再犯傻。許多人說要幫助年輕人脫離乞丐般的生活,讓他不再挨餓。有的要年輕人跟著他去種田;有的要年輕人去學做生意……

終究,年輕人沒有追隨這些人的好意,而是堅持走自己該走的路……

多年之後,不再年輕的年輕人,回憶起過去那些舉重若輕的故事而娓娓道來。
正是,從年幼時開始做大事。

getImage
Photo Credit: 明人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