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會不會大選、子女會從政嗎?李顯龍看似回答了,卻什麼也沒說

明年會不會大選、子女會從政嗎?李顯龍看似回答了,卻什麼也沒說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消息人士稱,慶祝開埠200週年的重頭戲目前暫定在明年年底舉行,所以下一屆大選比較有可能在2020年上半年舉行。

文:張麗蘋

(編按:文中「開埠200年」,指自斯坦福・萊佛士爵士1819年登陸新加坡,至今已近200年)

開埠200週年是理想時機?什麼?總理說大選可能提前至明年2019年舉行?別緊張,這是李顯龍總理的原話:「這個可能性總會有的。政府可以有很多理由提前或不提前舉行選舉,我們再看吧。」

彭博社總編輯約翰・米思偉(John Micklethwait)在「彭博創新經濟論壇」的歡迎晚宴時問:「新加坡明年慶祝開埠200週年,政府是否會視這個時機會為利好因素,提前舉行大選?」李顯龍總理作出上述表態。

總理的答復將了主持人一軍,引起全場大笑。其高明之處在於:回答了,卻什麼都沒透露。

《聯合早報》用「語帶玄機」和「為下屆大選何時舉行增添伏筆」來形容總理的這句話。不過網友們卻認為,總理的答復過於模稜兩可,畢竟「凡是都有可能」這樣的句子,可以適用於任何一種情況。看似回答了,卻什麼也沒說,其實就是在賣關子。

(想聽李顯龍那句答覆,可快轉製影片24:33處)

有意思的是,總理的這句話並沒有在網上引發探討新加坡明年會否舉行大選的熱議,反而是引起網友在英文媒體的臉書上留言,質疑為何新加坡政府要「砸錢慶祝開埠200週年」?

有網友甚至「威脅」表示:「這根本是胡鬧,開埠200週年這段被殖民的歷史有什麼好慶祝的?慶祝新加坡建國50週年(SG50)我完全支持,也為我們50年來的建國成就深感驕傲。不過如果政府花錢慶祝萊佛士登陸新加坡,那鐵定就會失去我的支持和一張選票」。

學者和政治觀察家:明年是舉行大選的理想窗口

《聯合晚報》和《新明日報》就總理的這句話採訪了幾名學者和政治觀察家,他們都異口同聲表示,明年舉行大選的可能性頗高,是一個「理想的窗口」。

新加坡管理學院全球教育兼職講師陳添金博士告訴《聯合晚報》:「新加坡明年慶祝開埠200週年,會有許多慶祝活動,國人參與之余有機會回顧我國一路走來取得的成就。總理或許想趁此民眾情緒高漲的機會舉行大選。」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則告訴《新明日報》,即使明年舉行大選,相信也會在明年下半年,如果明年沒有舉行選舉,那幾乎就可能會在2020年上半年之內。這主要是讓國人有時間更進一步瞭解總理接班人。關鍵就看總理接班人會否在這週末即將舉行的人民行動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選舉中出爐。

政治觀察家賴涯橋副教授也認為,若趁慶祝200週年時舉行大選是非常好的時機。新加坡今年所舉辦的多個重要國家會議,包括美朝峰會(特金會)「無形中發揮了一些作用,在外力結合內力的情況下,開始起了正面效應。」

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胡君傑也說:「人們在慶祝開埠200週年回首過去的成就時,也會展望未來,所以人民行動黨有可能借機讓人們好好想想過去50多年是誰領導新加坡,接下來他們又該投票給誰……從行動黨的角度來看,明年舉行大選料是更理想的選擇。」

更何況,政府已經放話,將在2021年至2025年之間,把消費稅從目前的7%上調至9%,所以不太可能在2021年,人民不開心時舉行大選。

不過,我們想和讀者們賭五毛錢:「明年不會舉行大選」。

雖然2015年9月11日的大選是在慶祝建國50週年(SG50)之後舉行,不過政府卻早在2014年2月就推出「建國配套」,到了2015年第三季度成效已相當顯著,也收穫不少民心,算得上是個「理想時機」。

相比之下,「立國配套」剛在8月的國慶群眾大會演講上由總理首次公佈,具體細節將在2019年初的財政預算案中宣佈,「立國配套」推出後還必須至少等上一年左右才能收穫成效。有消息人士稱,慶祝開埠200週年的重頭戲目前暫定在明年年底舉行,所以下一屆大選比較有可能在2020年上半年舉行。 (最遲必須在2021年初舉行)

merdeka_G_MCI
Photo Credit: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
「立國一代」是我們身邊的uncle和auntie們。

身為李顯龍的孩子已經夠不容易的了

得不到李顯龍總理對大選明確答復的主持人約翰・米思偉立即轉移話題問道:「您說您不打算70歲以後依然在任……但您從政,您父親也從政,李家的下一代有人考慮從政嗎?您會在新時代鼓勵任何人從政嗎?」

總理答說:「我的子女當中沒有人表示有意從政。他們可以從政,但我不認為他們會像我當年從政時把這視為義務一般有著一樣的感召。」「他們有自己的責任和事業,我相信他們會盡好新加坡公民的本份,以自己的方式為國家做貢獻。我如果還給他們增加更多負擔,那就太苛刻了,他們身為我的孩子已經夠不容易的了。」

李顯龍總理有4名子女,包括長女李修齊、長子李毅鵬、次子李鴻毅和幼子李浩毅。總理過往受訪時曾不只一次提到,孩子們都沒有興趣參政,他們必須理出自己想走的人生道路。

四名子女當中只有31歲的次子李鴻毅目前在公共領域服務,是政府科技局(GovTech)政府數碼服務數據科學署副署長,去年底帶頭開發了數碼停車應用parking.sg

在去年年中引爆的李光耀故居糾紛當中,李鴻毅也在臉書上公開表態:「不論你們相不相信,我對政治真的沒有興趣。」

注意到,總理在說「他們身為我的孩子已經夠不容易的了」這句話時,英語是這樣表述的:「It's difficult enough for them carrying my name」,直譯就是:「他們頂著我的名字,已經夠不容易的了」。這一句話道出了身為李家子女所肩負的重擔,父母越有名氣,子女肩上的擔子就越沈重。相信總理在講這句話時是以過來人的身份在發言,頗有感觸。

中國會否學習「新加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