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惱人的「國際皰疹」?2015你不可不注意的5大地緣政治熱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讓我們跟著CNN的腳步,來看看2015年最需要關注的5大區域,深入了解為什麼這些地方這麼重要。
俄國與烏克蘭的衝突、伊斯蘭國(IS)的崛起、中韓簽署FTA……以上種種都是2014年受到全球矚目的大事件。但衝突還沒有結束,外交場上的利益談判才正要開始。讓我們跟著CNN的腳步,來看看2015年最需要關注的5大區域,深入了解為什麼這些地方這麼重要。

圖為俄國總統普亭。在國內盧布貶值經濟蕭條的現在,普亭一方面要安內還要攘外,他的一舉一動都是國際社會的焦點。|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1. 俄羅斯:受傷的熊更危險?
沒有任何政治人物像俄羅斯總統普亭一樣,佔據了2014的世界舞台。他插手烏克蘭事務又成功吞併克里米亞,但是,現在看來普亭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西方對俄嚴厲的經濟制裁和暴跌的油價,讓莫斯科陷入可怕的貨幣危機。大家都在害怕,普亭可能會展開新一波的侵略行動,分散俄國人對經濟危機的關注。
亞德尼投資顧問公司(Yardeni Research)董事長亞德尼(Ed Yardeni)說:「俄國現在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他是一隻受傷的熊。」普亭現在可以重新用武力威脅前蘇聯國家,這些國家都有不少的俄國人,像是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它們不像烏克蘭,它們都是北約組織(NATO)的一員。現在大家共同希望莫斯科的金融危機能讓俄羅斯持續被關注。
「俄羅斯現在已經被拔掉尖牙,他們沒有任何資源去推動普亭自以為是的帝國主義政策。」亞德尼說。

圖為一名沙烏地阿拉伯人正把油箱加滿。隨著石油價格的下跌,中東情勢也有所變化,首當其衝的就是伊朗。|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2. 中東:油價下跌伊朗不爽
隨著油價暴跌,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之間爭奪區域霸權的衝突,可能會在2015年達到最高點。近年來,巴林、伊拉克、敘利亞和葉門都成了影響整個區域的導火線。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維持石油生產穩定的決定,對伊朗金融情勢來說很頭痛,也增加了伊朗失控的風險。伊朗人可以向俄羅斯尋求更多幫助,他們也需要油價升高。
控制風險顧問公司(Control Risks)總經理莫蘭(Michael Moran)說:「阿拉伯國家的決定,讓伊朗和俄羅斯在接下來6到8個月都會很痛苦。」

伊斯蘭國攻擊伊拉克,迫使大批伊拉克人流離失所,只能倉皇逃生。|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3. 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向西方進攻?
一年前還沒有什麼人關注伊斯蘭國,但是現在這個恐怖組織卻讓全球烏雲罩頂。雖然美國領軍的空襲讓伊斯蘭國在伊拉克掠奪土地的行動受阻,但他們還是非常活躍。
控制風險顧問公司總經理莫蘭說:「他們對鄰近國家,像是約旦、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和土耳其的安定,都造成了巨大威脅。」
大家也擔心伊斯蘭國聖戰士會回到歐洲、北美和其他西方國家實行恐怖攻擊,癱瘓全球旅行和貿易。12月雪梨的咖啡館人質案正凸顯了上述隱憂。

為了防堵中國的野心,日本和印度在今年9月決定結盟成戰略夥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印度總理莫迪來訪時熱情招待。|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4. 亞洲:中日、印巴都要小心
亞洲充滿了在歷史上合不來的主要經濟大國。只要看看中日領土爭議就知道,中國和日本一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一個是全球第三大。中日是全球供應鏈的要角,大家都在擔心兩國衝突可能意外升高。控制風險顧問公司總經理莫蘭說:「衝突會很快降溫,因為對全球經濟會造成影響。」
但不只中國。美國撤出阿富汗駐軍後,當地就有了權力空窗。巴基斯坦和印度都對阿富汗虎視眈眈,且兩國都有核武在背後支持,他們也越來越不合。撇開貧窮與貪腐不談,「印度在經濟和軍事上已經變成了一流大國,」莫蘭接著說,「巴基斯坦則越來越激進。」

北韓不按牌理出牌的個性讓全球隨著他的一舉一動而提心吊膽。圖中黑衣者為北韓現任領袖金正恩。|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5. 猜不透的地緣政治:北韓、非洲都是焦點
地緣政治的大事常常難以預料。
控制風險顧問公司總經理莫蘭說,投資人應該關注美國能源革命對非洲的影響。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和安哥拉過去都曾經出口大量原油給美國,這些國家都被壓榨,這也可能導致政治上的不穩定。
不像阿拉伯國家,這些國家沒有大規模的主權財富基金和外匯存底,可以在混亂時維持國家安定。同時,奈及利亞還受到博科聖地的威脅。博科聖地這個恐怖組織在12月就不只殺了30個人還綁架超過200人。
別忘了還有北韓,每過幾個月就會和南韓與西方世界發生衝突。像是北韓就被懷疑是網路攻擊Sony的藏鏡人,這也顯示北韓逐漸強大的網軍實力。
莫蘭說:「北韓就像是地緣政治的皰疹,常常冒出來過一陣子又消下去,很惱人。」
原文報導:Beyond Russia: Geopolitical hot spots in 2015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羊正鈺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