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6種語言販售紀念品的天才男孩,背後是柬埔寨貧童現況的縮影

用16種語言販售紀念品的天才男孩,背後是柬埔寨貧童現況的縮影
截圖自:Channel NewsAsia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柬埔寨,街上有成千上萬的孩子,他們中有許多人被迫乞討,他們的工作是讓遊客感到開心。當遊客替他們感到難過而給他們錢,但這筆錢並不會留給孩子,而是轉交給孩子的經紀人 」 

新聞整理:吳象元

本月初, 一名馬來西亞遊客Venus Gwc赴柬埔寨旅行,在暹粒吳哥寺廟群遇上一位兜售紀念品的14歲男孩Thuch Salik, 令人意外的是, 這名男孩為了跟觀光客交談,竟會講超過10種語言,Venus Gwc將影片放上臉書,讓男孩一夕之間爆紅,而柬埔寨的貧童現況也引起關注。

(Venus Gwc的臉書貼文)

世界日報報導,在影片中,男孩Thuch Salik用流利的中文、英文、日文、法文、廣東話、馬來語等十幾種語言賣紀念品,口才相當好且大方不怕生。為了推銷,他對遊客說如果多買就獻唱一曲,隨即還演唱一段自行改編的華語歌「我們不一樣」。這名男孩表示自己是半工半讀,未來希望出國唸書,如今因網路傳播力量,男孩家已獲得當地紅十字會的援助。

香港01報導,Thuch Salik近日與弟弟在當地一名記者協助下,拍片答謝讓他逆轉人生的Venus Gwc,而Venus在得知Salik兄弟獲慈善機構幫助及有機會實現出國願望後,表示「功勞並不全屬於我,你們所有人也有功勞。沒有你的分享,我的帖子將不會被瘋傳。你的每一次分享都很重要!單靠我的努力是不夠的」,她也希望小兄弟能繼續讀書,成為成功的人。

新加坡媒體CNA更前往採訪Thuch Salik,除了驚人的語言能力外,CNA也特別關注其日常生活、家庭背景。據Salik表示,三年前他開始賣東西,當時11歲的他只知道一種語言,後來靠著自學,目前已能用包括俄語、他加祿語、日語、越南語、義大利語、德語、三種中文方言從1數到10。

「我先學了一些英語,後來母親派我去Bak Kheng山賣東西,那裡中國遊客比其他國家遊客多,因此為了我的小生意,我開始學會和他們交談。如果我看到他們,會開始唱歌。」 目前他所賺的錢都直接交給母親,Salik的母親會用來支付他和兄弟姐妹的教育和家庭支出。

(Salik兜售紀念品時能使用16種語言)

對於兒子的語言天份,Salik的母親表示非常意外,她也表示兒子非常善良、對學習很有熱情,對於要穿舊衣服、長途跋涉到學校或沒有足夠食物時都不會抱怨,「我看到其他人為孩子買新衣服,那讓我對自己感到失望,因為我們沒有能力這樣做,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做。我們給了他們生命,卻沒有能力為他們提供或給他們知識。」 對於各方給Salik和家庭的資助,她也表示可能會暫時不會讓Salik再去兜售,而是讓他能專心學業,目前Salik的夢想是完成學業並成為一名探索不同國家的導遊。

Thuch Salik的生活因一支影片而有所改變,然而卻不是其他柬埔寨貧童的現況,許多孩子為從事販賣工作放棄學業,賺取收入後還要交給背後的經紀人。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 )估計,柬埔寨有8萬孩童沒有到校上課,該組織表示,由於貧窮,柬埔寨兒童受虐與剝削情形也相對較高,兒童甚至還會從事例如製磚或採鹽的高風險工作。

據UNICEF駐柬埔寨負責人Bruce Grant表示,在旅遊景點或街頭購買孩童販賣的物品,會讓現況變得更糟,「我們會建議你不要給錢,也不要跟孩子購買。我知道這很難,但這是正確的做法。」 他進而表示,建議遊客應該跟成年人小販購買、給孩子筆或書籍,或尋找能幫助孩子的社會組織。

「在柬埔寨,街上有成千上萬的孩子,他們中有許多人被迫乞討,他們的工作是讓遊客感到開心。當遊客替他們感到難過而給他們錢,但這筆錢並不會留給孩子,而是轉交給孩子的經紀人 」 ,Bruce Grant強調,當孩子賺得更多,就越可能繼續被迫工作。

關於如何協助柬埔寨貧童,可參考:

相關報導: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李牧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