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沒有人想回去」羅興亞難民拒絕返回緬甸,孟加拉遣送行動暫告吹

「沒有人想回去」羅興亞難民拒絕返回緬甸,孟加拉遣送行動暫告吹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孟加拉16日著手將數十萬名無國籍的羅興亞(Rohingya)穆斯林遣返緬甸,但害怕且憤怒的羅興亞人迫使遣送行動告吹,使得這個有爭議的遣送計畫再受質疑。

孟加拉16日著手將數十萬名無國籍的羅興亞(Rohingya)穆斯林遣返緬甸,但害怕且憤怒的羅興亞人迫使遣送行動告吹,使得這個有爭議的遣送計畫再受質疑。

《中央社》報導,第一批羅興亞人預定遭遣返的16日,有數百名羅興亞人在緬甸邊界附近發動示威,高喊「我們不會回去」。

超過72萬名羅興亞人2017年8月遭緬甸軍方殘酷鎮壓後,從緬甸若開邦(Rakhine)逃往孟加拉。聯合國(UN)說,必須調查這是否為種族滅絕作法。許多羅興亞人曾經歷謀殺、強暴和滅村的慘痛故事,矢言絕不回去。

根據孟加拉和緬甸達成的協議,第一批遭遣返的150名羅興亞人預定16日返國,不過,在聯合國和人權團體壓力下,孟加拉當局承認,沒有一人想要回去。

羅興亞領袖表示,孟加拉擬定的2260人遣返名單上,有許多人已躲起來。

孟加拉難民事務官員抵達了邊界一處遣返的過境點,但沒有任何羅興亞難民出現,兩國界河對岸的巴士因此無人登上。

《The Diplomat》採訪了一名孟加拉國庫圖帕朗難民營女性公民組織「Shanti Mohila」的成員Khalunisa,深入了解女性難民不願意返鄉的原因。

Khalunisa在受訪時表示,「作為羅興亞難民,像是生活在地獄的邊緣(limbo),不知道未來在哪裡。我們常常生活在暴雨和土石流危險中,不管什麼季節,我們都必須排極長的隊伍才能獲取一點生存上的援助。」「但我們在孟加拉是高興的,因為我們的恐懼消失了,我們可以安然入睡。」

「我們對翁山蘇姬非常生氣,因為我們過去一直都支持著她。我們曾經渴望,也提倡她遭受的軟禁能夠解除,好讓她好好發揮她的權力和理想,讓我們像其他民族一樣,擁有和平和人權。」「但我們現在感到非常遺憾,因為除了遭受迫害和暴行,我們什麼都沒有。」

她也代表Shanti Mohila向翁山蘇姬呼籲:「羅興亞人最初來自若開邦,我們的祖先來自緬甸。」「妳的父親很了解羅興亞人,我們請妳直呼我們的名:『羅興亞人』,並給我們那些妳給其他民族的權利。」

最後她表示「如果有135個民族可以成為緬甸人,為什麼我們不行?」

RTS1JE02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一名在孟加拉難民營的羅興亞女性(非受訪者本人)

《中央社》報導,羅興亞族穆斯林難民營發生上百人脫逃未成的事件後,當局派員入營檢查,有數名羅興亞人遭槍傷,聯合國呼籲冷靜。

自2012年爆發動亂後,約有12萬羅興亞人住在若開邦首府實兌(Sittwe)附近的難民營,飽受磨難。他們的搬遷、取得醫療、工作與教育受到嚴格限制,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批評這種情況猶如種族隔離。

大批羅興亞人為躲避軍事鎮壓而逃至鄰國孟加拉,他們拒絕在無法享有平等權利、公民資格與安全的情況下返回若開邦,擔憂如此一來恐將面臨同樣遭長期關押的待遇。

村民說,緬甸警察昨天進入位於若開邦中部鮑克吐鎮(Paukwaw)的阿諾葉難民營(Ah Nauk Ye)時,有4個羅興亞難民被槍擊受傷。

聯合國駐緬甸辦公室主管歐斯特比(Knut Ostby)以電子郵件發布聲明,要求「冷靜、非暴力和節制」。

彭斯會翁山蘇姬,稱羅興亞危機「不可原諒」

《中央社》報導,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14日告訴緬甸領導人翁山蘇姬,緬甸軍方與自衛隊員發動暴行與迫害,導致70多萬名羅興亞穆斯林逃到孟加拉,這種行徑不可原諒。

路透社報導,彭斯在與媒體簡短會面時告訴翁山蘇姬,美國期望聽到羅興亞危機罪魁禍首被繩之以法的進展。兩人接著在新加坡的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會議場邊舉行私下會談。

翁山蘇姬回應表示,人們有不同的看法。彭斯也說,華府希望緬甸能有自由與民主的媒體,兩名記者去年遭到監禁,令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深感憂心」。

他沒有提到這兩名記者瓦隆(Wa Lone)和喬索歐(Kyaw Soe Oo)的名字,他們是路透社記者,2017年12月在仰光被捕,今年9月遭判違反國家機密法(Official Secrets Act),處以7年有期徒刑。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