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豪的厭世人生指南:你眷慕介於夢想與幻想間的戀情,這真是要不得

日本文豪的厭世人生指南:你眷慕介於夢想與幻想間的戀情,這真是要不得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你對人生抱持高貴或瑣碎(甚或猥瑣)的煩惱,不妨讓深澤七郎的思想撞擊你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他或許會罵人「真是令人無言,想法是多麼膚淺!」,但答案絕對超越道德與常識。

文:深澤七郎

Q:我心裡想著要畫不喜歡的漫畫來維生,每天卻光是寫詩度日。但也不是特別喜歡寫詩。 堤Akira,男性

A:無業也是很棒的人生, 十九歲或二十歲就擁有職業, 只證明了那個人的人生就是地獄。

紅色玫瑰、碧綠大海、蔚藍天空、白色沙灘、黃色氣球、雨中的碼頭……我喜歡美麗的事物。

只要美麗,不論男女我都憧憬。我感覺自己絕不能容許醜陋的事物,無法滿足於現實的戀愛,眷慕介於夢想與幻想間的戀情。儘管如此,我卻在向女性求歡時追尋起我的夢中人而忘了正在愛撫的對象,我喜歡照鏡子,認為女人劣於男人是值得同情的人種,和女性性交無法帶給我精神上的滿足感,甚至會讓我感到汙穢。但要說我討厭這種汙穢的關係、性行為……也並非如此。心裡想著要畫不喜歡的漫畫來維生,每天卻光是寫詩度日。但也不是特別喜歡寫詩。

討厭橫尾忠則所畫的古怪的畫,結果變成了「也就是討厭橫尾忠則!」,相對地,只因宇野亞喜良(Uno Akira)的畫唯美浪漫便認定宇野亞喜良野是個浪漫主義者而愛上他。毫無根據地相信亞蘭・ 德倫是壞人,而安東尼・ 柏金斯(Anthony Perkins)是好人,喜歡看八卦周刊,卻認為裡面寫的全是胡說八道,對越戰毫無興趣,是認為自己有精神分裂症,剛滿十九歲的少年。但我知道我的一生絕對不會有打從心裡煩惱、苦思的事(機會)。我也知道自己雖然絕稱不上不幸,但離幸福也很遙遠。然而,在這種狀態下變老讓我感到些許不安。

堤Akira(假名)


深澤七郎:

堤Akira先生

你的生活態度大多很棒,只有一部分除外。首先挑出不好的部分來看:

你不滿於現實的戀愛,眷慕介於夢想與幻想間的戀情。

這真是要不得。該說是年輕的錯吧,我認為把想像和幻想連結到戀愛是錯誤的。我認為戀愛中當然沒有所謂現實或幻想。說到頭來,根本沒有戀愛這種東西。人類只有肉體,如果有任何精神性的東西混雜其中,那也是某種精神病。在現代甚至不存在戀愛這個詞彙。如果說精神性的戀愛存在的話,那就像天花、麻疹等身體疾病一樣,任誰都會得一次。只要得了一次就能免疫,不會再患病。證據就是以前的人一生也只會戀愛一至二次。這種病嚴重的話會變成長期病。你知道《少年維特的煩惱》這本書嗎?那就是變成徹底的狂人了。要是戀愛纏上了你,請注意那是種病,必須治療。雖然戀愛並不存在,但異性的肉體是存在的。那是種工具。就和鍋子、洗手台、吉他或電動刮鬍刀一樣是工具,要使用。工具沒有靈魂,還有,肉體既是工具也是食物,就像牛排、火腿。要像吃火腿一樣地使用、享受異性的肉體來獲得滿足。

其次,討厭古怪卻喜歡浪漫也是矛盾的。就像這世上有紅色也有藍色,古怪和浪漫都屬於精神性的事物。因此你喜歡紅色玫瑰、碧綠大海,卻討厭古怪的畫,喜歡浪漫的畫是很奇怪的。花紅柳綠,但無論是紅色、藍色一樣都是顏色。也許對你而言,古怪意外地是種過於美麗的事物也不一定。此外,你認為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的想法也很奇妙。我想以上文字應該能夠打消這個想法。我認為不必因為自己照現在的狀態變老而不安。變老和每天吃飯是一樣的,稱不上什麼好壞,就和雨從天上落下後往低處流是一樣的事。

接下來列舉你的好處,那就是美麗的事物你都喜歡。自己覺得好的事物當然可以喜歡,心裡想著要畫不喜歡的漫畫來維生,每天卻光是寫詩度日,但也不是特別喜歡寫詩,真是美好的人生。毫無根據地相信亞蘭・德倫是壞人,而安東尼・柏金斯是好人也好。相反來說,深信亞蘭・德倫是好人,安東尼・柏金斯是壞人也可以。認為自己並非不幸,卻也離幸福很遠,這是很棒的的生活態度不是嗎?沒有人能要求更多了。此外,無業也是很棒的人生,十九歲或二十歲就擁有職業,只證明了那個人的人生就是地獄。那麼,你就繼續保持現在這樣,不要對恍惚度日有所不安。

相關書摘 ►日本文豪的厭世人生指南:你的生活態度非常棒,但其中有些美好和齷齪的矛盾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人間滅亡:日本文豪的厭世人生指南》,不二家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深澤七郎
譯者:張佩瑩

「他的無情,讓人很痛快!」
以《楢山節考》震撼文壇的天才小說家
與新世代交鋒的厭世人生指南

Q:我有社交恐懼症。(本田光一/男性/化名)
A:孤獨的人生不需要社交恐懼症,那等於是認同了世俗或社會的存在。放下吧。

缺乏熱誠、說謊成性、戀物癖、性無能……你的人生煩惱,會找一個比你更黑暗、更厭世的人商量嗎?這個看似不合理的選擇,曾風靡日本一個世代的青年。小說家深澤七郎在反文化雜誌《故事特集》主持的「人生相談」讀者投書專欄,便以充滿負能量的回答著稱。

當你苦思生命的意義,他告訴你這問題本來就沒有人答得出來;當你擔憂自己不適應群體生活,他則說社會根本不必要存在。深澤七郎倡言人的生死無異於蚜蟲的生死,人類沒有一個人是本尊,大家都是贗品,並為自己的人生哲學冠以「人間滅亡教」之名。

本書原出版於1971年,被日本讀者視為心理勵志三大奇書之一,時隔四十多年再版。書中收錄的人生煩惱仍與今日年輕人的困境十分相似,也許人生的迷惘古今皆然,卻不是人人都敢端出嗆人的心靈辣湯。

無論你對人生抱持高貴或瑣碎(甚或猥瑣)的煩惱,不妨讓深澤七郎的思想撞擊你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他或許會罵人「真是令人無言,想法是多麼膚淺!」,但答案絕對超越道德與常識。

對年輕人而言,人活著,就是活在每日每日的氛圍裡。生活的氛圍如果遭到了侵犯,活著這件事就變得不確切了。──深澤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