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美感不能等!一群八年級生將課本變繪本,用美美的教科書翻轉台灣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他滔滔不絕地談起自己的故事與理想時,便可以感受到他是一個非常有目標的人。他甚至計畫在未來10年內,有一半以上的教科書因此而改變。
採訪那天,我看見一個全身上下充滿著自信的身影走進咖啡廳,他是陳慕天,美感計畫的發起人。不想被社會框架限制的他,在大四那年因為校外參訪,發現國外與台灣的美感落差極大,回台灣後發起美感計畫,透過設計美感教科書,讓台灣的學童們,從小就培養出美感細胞。
至於為什麼會有想要改變世界的想法?他一字一句的告訴我 小時候的故事…
(以下為陳慕天親自口述)
小三時家裡發生劇變,生活一夕之間改變
而這些歷程 都讓我學會了珍惜與感激
在還小的時候,爸爸是建築設計師,媽媽是全職家庭主婦,家裡環境還算不錯。小學三年級那年,我的家庭經濟出現狀況,媽媽開始出來工作,沒有高學歷與工作經歷的她,唯一能找到的工作,就是在我所就讀的西門國小,負責打掃的清潔工。
當時媽媽為了省錢,每天騎著腳踏車,用塑膠袋打包好幾公斤的營養午餐剩菜,從西門國小騎到中和的家裡,食物都會經過數小時的擺放與一路上太陽的曝曬,而飯菜在一次次微波後,都有股悶悶的味道。但我知道食物很珍貴、不能浪費,所以依然感激地吃完。
現在回想起來,我其實很感謝這段歷程,它讓我學習到對食物的尊重與感激。
一直到今天,我永遠都是把餐盤裡吃乾淨的人,而這些也讓我明白,有些事情,沒經歷過不會懂什麼叫珍惜。

荒廢課業,是因為我不想被世界的框架限制
上了國中後,我曾問過老師: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有這些規定?只見他吱吱嗚嗚地講不出來,從那時開始,我完全無心在課業上,
也因為這樣,在老師眼中我是個問題學生,時常被記過,那時我很清楚自己對於讀書方面比較沒有天分,但對於美術或科展方面比較擅長,也獲得了不少嘉獎。
還記得有一次的期末結業式,我連續上台領美術獎狀好幾次。我一直覺得自己不笨、也很認真,只是不懂老師在教的東西,到底有甚麼意義?
那段時間,我很討厭社會上的框架,多數的人只是照著別人的說法而從不思考,我不想要那樣的人生!

圖片來源:flyingV
我決定改變別人對我的看法,努力考上建中
直到國三某一天,我去理髮店剪了一頭酷酷的髮型,父母覺得我真的要誤入歧途了,因此被強迫轉學。
回想在原國中的日子,老師看不起我、嘲笑我,說我的成績上公立高中都有問題。轉學到新的國中時,我很拼,希望能夠讓大家知道我可以做到。
我開始拿起書本,甚至媽媽從學校載我回家的時候,我都還在寫考題。那時就是坐在機車後座,拿著一本參考書,用左手壓著不斷飛起的書頁,不斷地寫…
大考當天,我最不拿手的國文很幸運的被我猜中了幾題,竟然就這樣如願地進了第一志願建中。曾經是大家最看不起的小孩,一夜之間,我似乎變成台灣最頂尖的棟樑。
從過去看你的眼神,到你穿上建中制服對你態度的轉變…說實在,真的很不想回想那種現實的感受。
在建中 我發現人生真正的價值是給予
上了建中,我加入了投資理財社,那時候的我認為賺大錢才能改變社會。為了了解金融市場,開始閱讀商周、天下等雜誌。賺錢方法很多,不外乎是投資理財、創業等等,其實賺錢沒有那麼困難,我才發現我應該要去尋找人生的下一個目標。

記得畢業典禮的那晚,有一位同學上台致詞,這位同學的成績不是最頂尖,他高三那年發起了把舊衣捐偏鄉的活動。
於是我開始思考,真正的價值不是你占有了多少資源,而是給予了多少。在他的影響下,我立志要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人。
為增加自己的軟實力,大學時期參加了學生會
上大學後我決定把精力完全放到讀書以外的能力上。大二那年,我擔任交大學生聯合會會長,在沒有任何資源的情況下,學著領導組織整合的能力。
我開始接觸校園議題、公共議題,正視到原來這個世界還有這麼多缺陷,我還可以做更多有價值的事情。

比賽得獎讓我有機會去歐洲參訪
當地的美深深震撼了我
升大四暑假那年,我參加了時代基金會舉辦的YEF青年創業領袖計劃。獲獎之後,獲得了去丹麥跟英國參訪的門票。
到了歐洲,我被周遭的環境給震撼到,那裡到處都是美麗的建築,處處充滿著設計與美學的概念,設計對他們來說就像是生活中的一部份,在商業上更是品牌加值的關鍵。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參訪一間醫療設備企業,當時他們正準備販售一個醫療商品,但他們卻不是忙著討論醫療相關的問題,而是討論如何讓它變得更有設計感,更美觀。當時,真的讓我徹底開拓了視野。

在歐洲的衝擊讓我一直想替台灣做些什麼,那裡的美感多於台灣太多太多,光是從生活周遭的建築物、Logo設計的感覺就很不一樣。回到台灣我第一個就在想,自己到底能為台灣做什麼?
透過孩子們長時間接觸的教科書
開始著手改變台灣美感教育
我找了幾個朋友一起討論這件事,他們十分認同這個想法,並且找出更適合溶入台灣的美感方式。後來我們發現,很多最後的影響就是早期的教育過程,我心想:真的有可能改變到整個設計文化、長期的薰陶嗎?
我靈機一動,想到一個東西就是——教科書!
教科書是個很特別的存在,在華人的教育體制下,孩子每天至少要看8小時以上的課本,就算不想念書,老師也會教你放在桌上。
於是我們決定透過教科書當作媒介,讓課本變得跟繪本一樣,讓小朋友愛上課本、愛上裡面的繪圖、愛上唸書。
沒什麼資源的我們只能湊出一萬多塊,以及可以任憑我們揮霍的青春。每天挑夜燈開會、忙到沒時間吃飯都是家常便飯,現在回想起來 那時真的很瘋狂。

後來我們推出了第一本,把設計做得好一些的教科書,今年九月開學,把課本送去給新竹大湖國小的小朋友,有新聞來報導。我們學到了很多,老師與同學們的回饋也讓我們更有進步空間。
也曾想過要放棄,但看到孩子們開心的表情
我想我們做到了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的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台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