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藝術合作社《美國 民主》:如何把史上最紅的公務人員考察報告搬上舞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民主在美國》這本書的形式是遊記,內容是社會觀察,沒有角色也沒有故事。那究竟是誰有這個膽量,把一個「公務人員考察報告」寫成了劇本放上舞台?答案是義大利導演羅密歐.卡士鐵路奇!
文:魏琬容(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執行長)
18世紀的法國,人,分成兩種:「上等人」(貴族)以及「下等人」(奴僕、農奴)。不同階級界線嚴明,貴族掌握了知識、土地與經濟命脈,是理所當然不容質疑的「菁英階級」,貴族並且透過血緣把特權一代代傳下去。
如果你在街上抓一個法國人跟他說「我覺得人人生而平等」,他一定會大笑三聲,覺得你精神錯亂,所有人都深信不疑「每個人都有所屬的階級,階級不容打破」。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革命的動盪後,期待中的甜美安定並沒有來臨。19世紀初的法國,只能用「亂成一團」來形容。「民主會讓道德淪喪」、「支持民主的都是低等暴民啦」、「辛苦都是農民,爽都爽到貴族 」「狂什麼狂,貴族還不就是會投胎」兩方人馬互不相讓,眼看法國快要吵到亡國了。
1831年,26歲的托克維爾聽說大海的那一端,有一個新國家叫做美國,在美國,施行民主人人平等。托克維爾從小生長在貴族家庭,「人人平等」對他來說是個不可思議的概念,但他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他眼看法國國內亂成一團,他很心急啊,想要尋找法國的解方。他藉由考察美國監獄制度為名前往美國,回來後把他的經歷寫成一本書《民主在美國》。
沒想到,托克維爾這一寫,寫出了一本超狂的千古奇書,放在現代來比喻,《民主在美國》就是公務人員出差回國後寫成「公務人員考察報告」,結果這份報告暢銷180年。整整180年,從清朝道光年間,暢銷到2018年,至今,這本書依舊是大學政治系指定讀物。(真的很狂)
《民主在美國》是一本政治預言書?

《民主在美國》這本書神奇之處,在於他不可思議的預言了民主的弊病:第一,在人人平等的社會,人人都變成獨立的個體,大家只敢說大多數民眾認可的事情,明知是錯的,也不敢講真話;第二,在人人平等的社會中,大眾口味將會取得優勢,文化發展將會走向庸俗化,精緻藝術不容易發展;第三,在民主社會中,當人人養成對於公眾事務冷漠的習慣,很容易讓強人脫穎而出,假借民主制度取得權力。
賓果,三項全中!讀到這裡,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懷疑托克維爾目睹了川普當選後的美國,決心穿越回到過去,寫一本書拯救美國。
托克維爾不僅僅是民主的預言者,他最大的特點是「能超越狹隘的貴族偏見」,這點非常難,對於法國貴族而言,更是難上難。想像一下,如果你從小到大根深蒂固的相信「貴族是菁英,其他人都是庸俗愚笨的」,要能跳脫此偏見實屬不易,但托克維爾不同,他對於美國白人虐待黑人與印地安人深感憤怒,對於美國的男女平等也有獨到的觀察。
社會觀察筆記 vs. 舞台戲劇作品

原本以為托克維爾已經夠狂了,沒想到更狂的出現了。有個導演在讀完了《民主在美國》後,啟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於是決定作一齣戲。
究竟是誰有這個膽量,把一個沒有角色、沒有故事的公務人員考察報告,寫成了劇本放上舞台?
答案是義大利導演羅密歐.卡士鐵路奇(Romeo Castellucci)。他是班上那種「總是跟老師唱反調,但老師也拿他沒辦法的鬼才同學,因為他成績好、美術強、音感好,大隊接力還跑第一棒」,所有劇場裡頭能作的工作,他全包:
演員、製作人、作家、插畫家、視覺藝術家、舞蹈指導、服裝設計、燈光設計、音響工程師。羅密歐.卡士鐵路奇有「劇場魔術師」、「邪惡的藝術家」之稱。

說真的,連《民主在美國》這種社會觀察筆記,都可以搬上舞台,下次你發「初等會計」、「普通化學」給卡士鐵路奇,他也照樣能寫成舞台劇,最可惡的是這些作品鐵定會很好看。卡士鐵路奇就是最令人嫉妒的全才型同學,跟這種人同班非常倒楣,因為,他永遠可以用一般人想不到的方式,推出意想不到的作品,每每看著他的作品,只能祈禱自己下輩子投胎能有幾分他的才氣。
《民主在美國》這本書的形式是遊記,內容是社會觀察,分為上下兩卷共90幾章,每一篇章各自獨立,並沒有角色、也沒有故事。
卡士鐵路奇很聰明的以一對清教徒農民夫妻伊莉莎白和納森尼爾為主角,以清教徒的信仰作為切入點,串起托克維爾筆下由一篇篇遊記描繪出的美國,並更進一步的追問托克維爾未能追問的問題。
「飢餓到活不下去時,信仰的意義何在?」「強調人人平等的社會,何時會面臨價值觀的崩壞?」如果切換成台灣熟悉的語境,這兩句恐怕會是「經濟都拼不好了,還管其他的?」「現在都很平等了,過去都過去了,提什麼轉型正義?」

如果說托克維爾預言了民主的困境,卡士鐵路奇就是「以當代的眼光,看托克維爾筆下的美國」——「民主」是解方還是混亂根源?
《民主在美國》與《美國 民主》,一個是1835年寫成的書,一個是當代製作的戲,兩者像是相對的兩面鏡子,映射出無限多值得思考的民主課題。「19世紀美國的民主,與21世紀的民主,如果有共同困境,那會是什麼?」「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會放棄平等與自由?」「我們的民主,是不是奠基於屠殺壓迫其他族群?」
曾經,人類以為「民主」是解方,人們曾經天真地相信只要推翻帝制王權,民主自會會帶來好生活,而卡士鐵路奇狠甩我們一巴掌。
民主不是藥到病除的感冒藥,民主比較像是一鍋湯,每個國家湯頭食材不同,而各個國家必須找到一種方式,讓湯裡的食材都能發揮鮮味,有些國家需要大火滾,有些國家需要慢火燉,你必須找到屬於你的煮湯方式。
對於活在當代民主社會的我們,《美國 民主》這齣戲,是一道申論題,等著我們去思考民主的意義。只要你說過「台灣就是太民主了」或是「台灣最珍貴的價值就是民主」這兩句話,《美國 民主》這道申論題,等著你來作答。
節目資訊
名稱:2018歌劇院巨人系列-拉斐爾藝術合作社《美國 民主》
時間:2018/12/7 (五) 19:30|12/8 (六) 19:30|12/9 (日) 14:30
演出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台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
責任編輯:游千慧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