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小心詮釋Google趨勢圖,別太快宣稱選民「選舉後才搜尋XXX」

小心詮釋Google趨勢圖,別太快宣稱選民「選舉後才搜尋XXX」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高雄選民真的在選出了韓國瑜後才去了解甚麼是「九二共識」嗎?這些說法很可能誤解了Google搜尋趨勢的圖表。

剛過去的周末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束,在高雄市市長選舉勝出的韓國瑜,當選後接受傳媒採訪時表示他對兩岸的態度就是「九二共識」。

今天網絡上開始傳出Google趨勢的圖表,指高雄人在投完票後才搜尋「九二共識」,當中不乏嘲諷的評論,認為選民在不知道甚麼是「九二共識」的情況下投給韓國瑜,在選舉後才去了解。

讓我們先看以下圖表(本文所有圖表均都從Google趨勢截取)︰

Screenshot_2018-11-26_Google_趨勢(6)

單看這個圖,來自台灣的「九二共識」搜尋量的確自11月25日起急升,而且主要來自高雄市,因此下文圖表會把來源收窄至高雄市︰

Screenshot_2018-11-26_Google_趨勢(1)

我們能夠憑此圖表宣稱,高雄市的選民是在選出韓國瑜後,才去了解「九二共識」是甚麼嗎?不少人更以英國脫歐後選民才搜尋「甚麼是歐盟」的新聞作類比。

然而無論是搜尋「歐盟」抑或「九二共識」的Google趨勢變化,將之詮釋成「選民投完票才去了解」都是太過輕率。

最根本的原因,是Google趨勢圖說明顯示「此關鍵字於不同時段的熱門度變化」,而這是相對數字——只要你選好關鍵字、地區、時段,Google趨勢便會把這時段的搜尋量按比例顯示出來。用Google的話來說就是︰

數字代表在指定地區和時間範圍內與圖表上最高點相比下的搜尋熱門度。最高的字詞熱門度得100分;字詞熱門度達一半可得50分;沒有足夠資料的字詞會顯示0分。

換言之,單看Google趨勢圖,我們僅看得出搜尋量的變化,例如上圖可見「九二共識」的搜尋量大增,但實際數字是多少、最高峰是100個抑或100萬個搜尋,我們並不知道答案。

想更全面了解這個變化的意義,我們不妨跟加入選舉兩位主要候選人的名字「韓國瑜」和「陳其邁」對比一下︰

Screenshot_2018-11-26_Google_趨勢(2)

加入高雄市市長選舉兩位候選人比較後,可見「九二共識」的搜尋量目前仍低於「韓國瑜」,但稍高於「陳其邁」。

又或者跟一些常見關鍵字比較,例如「iphone」,並收窄至最近一天的時段︰

Screenshot_2018-11-26_Google_趨勢(4)

上圖可見「九二共識」僅在最高點稍稍領先,平均而言「iphone」搜尋量還是高出超過一倍有多。(如果設定時段多於七天的話,目前Google趨勢未有顯示11月24日後的數字,因此難以比較。)

以上都是相對數值,圖表之間無法直接比較,也無從得知到底有多少人在搜尋「九二共識」。更何況Google趨勢不能顯示出搜尋「九二共識」的人到底有甚麼特質,因此未有告訴我們這些人是否韓國瑜的支持者,我們甚至不能確定他們是否選民。

此外,每個人使用Google的方式有別,當中或許有人想知道「九二共識」是甚麼,也可能有人純粹想找更多相關新聞、評論文章協助分析,數據完全沒有告訴我們這些人為何要搜尋「九二共識」。

那麼為何「九二共識」搜尋量會暴升?其中一個可能原因,是「九二共識」本來就沒有太多人搜尋,但因為這字眼上了備受關注的選舉新聞,接觸到的讀者當中多了一點人搜尋,便造成「搜尋量暴升」的假象。

(2018-11-27更新︰似乎有讀者誤會了上一段文字,在此澄清一下,那純粹是為Google趨勢圖提出另一個可能解釋,旨在說明單憑圖表無法推論出「大量選民投了韓國瑜後才搜尋『九二共識』」。)

希望以上的簡單解說,能讓讀者清楚單憑一兩張Google趨勢圖,不能太快下結論宣稱高雄市選民「不知道九二共識就投票」。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