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法國留下的歐風建築如外星人的家?見證金邊興衰「新高棉建築」

法國留下的歐風建築如外星人的家?見證金邊興衰「新高棉建築」
Photo Credit: 黃慧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但在金邊待一陣子,就會發現這個城市充滿美麗的建築,不負「東方的小巴黎」的美名。除了法國殖民時代留下的歐風建築,還有許多風格相當奇特、大量運用幾何圖形元素的「新高棉建築(New Khmer Architecture)」

文:黃慧瑜

到柬埔寨旅遊,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吳哥窟,首都金邊則往往不是熱門的觀光城市,除了對歷史尚有興趣的遊客可能會前往赤柬政權留下的不義遺址,或大皇宮、中央市場等景點外,金邊似乎沒有足以吸引遊客特意飄洋過海造訪的吸引力。一本旅遊書上甚至寫道:「金邊知名景點一日就可完成,若有時間可以再往位在郊區的殺戮戰場參觀。」

但在金邊待一陣子,就會發現這個城市充滿美麗的建築,不負「東方的小巴黎」的美名。除了法國殖民時代留下的歐風建築,還有許多風格相當奇特、大量運用幾何圖形元素的「新高棉建築(New Khmer Architecture)」,這種採以西方建築技巧,卻同時存有傳統民宿風格,宛如外星人建造的建築,讓人嘖嘖稱奇、難以忽視。

「新高棉建築」一詞是由作家海倫・格蘭特・羅斯(Helen Grant Ross)和達裏爾・萊昂・柯林斯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描述其風格而創造。

高棉1953年脫離法國殖民統治獨立,正準備迎接一場文化、建築和城市規劃上的革命,當時在殖民母國的巴黎功讀建築工程的萬莫利萬(Vann Molyvann, 1926-2017)回國,開啟了新高棉建築的風潮,他糅合了包浩斯建築風格(注重建築造型與實用機能合而為一的建築學派)與高棉傳統高架屋概念,巧妙的將所學的建築技法,因應柬埔寨的氣候,設計出許許多多的獨特樣貌的建築,引起一波以該建築風格為核心的潮流。

萬莫利萬獲柬埔寨政府的獎學金赴法國巴黎深造,在孕育了無數優秀建築師的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院修習建築,畢業後他回國擔任國家建築師。他所有知名的建築作品皆在1974年前完工,包括國家戲劇院(已遭拆除)、國家體育建築(又名奧林匹克運動場),以及皇家金邊大學的外語學院等。

這些充滿歷史及文化意義建築在歐洲絕對會被列為文化保存的珍貴資產,可惜柬埔寨政府對該時期建築的政策不明瞭,也未積極保留及翻修,昔日這些建築便一座一座遭到拆除,包括柬埔寨傲視東南亞的城市象徵—白色大樓以及萬莫利萬最鍾愛、目前岌岌可危的一百間房子社區(One Hundred Houses Project)。

柬埔寨四季如夏,尤其雨季高溫濕熱、溽暑難耐。為了因應當地的氣候,新高棉建築非常重視通風及散熱。金邊皇家大學外語學院的建築群便大量的運用該元素,打造出類似蜂巢型的牆面,但仔細一看會發現是簍空的設計,讓室外的自然風可以注入室內,使空氣流通。另外,位在屋頂上的六角形空間,也是為了聚集熱氣,並阻隔頂樓以下樓層所設計出來的空間。

42229924_557593714697988_748182131725618
Photo Credit: 黃慧瑜
42170083_293394901256384_266109101996507
Photo Credit: 黃慧瑜

一所圖書館的造型非常特別,獨立座落在外語學院大樓的前方。建築師曾半開玩笑的說,設計理念是來自柬埔寨的草帽;往右看便是學生們上課的大樓,當初這些建築設計時,皆採用柬埔寨傳統高腳屋的概念,一樓部分都是懸空的,後來因為學生人數增加,校方便在一摟高架出來的空間增建了教室,形成現在這般樣貌。

這些外語學院教室的設計就像準備往前一跳的青蛙一樣,概念同樣是採高架屋的懸空方式,懸空處的階梯狀部分正式教室的階梯式座位,讓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上課視野,教室上方依樣有著用來聚集並阻隔熱空氣的六角形設計,可說是最著名的新高棉建築之一。

42137676_1179368152215141_28433677827398
Photo Credit: 黃慧瑜

新高棉建築象徵著柬埔寨獨立後生活發展的巔峰,在當時代表著時尚的現代風格,金邊皇家大學的建築群可說是相當幸運,因學校仍在運作,校方及政府對於建築物的保存及修繕仍算重視,可能會是新高棉建築中較可能繼續屹立不搖的建築群之一。

相較之下,一百間房子社區的命運就比較令人堪憂了,實際走入社區,不少房子現在已被屋主拆除,蓋起更大更華麗的別墅,也有保有建築物原型,重新翻修後的住宅,也有經濟狀況較不好的住家,兩三戶人家一起住在飽受歲月和內戰的摧殘,如今已年久失修的單位內。

為了推廣住房現代化和解決都市人口的居住問題,萬莫利萬位藝術家及公務人員設計了頂頂大名的白色大樓外,也為柬埔寨國家銀行的職員設計了郊區的庭院式的獨棟住宅,據知當年畫好了一戶設計圖後,萬莫利萬就「複製貼上」了一百戶,而且大門的方向正反交錯。

有人在萬莫利萬生前問他,在眾多建築作品中,他最喜歡的是哪一個?儘管當時年事已高,他想了想後答道:「一百間房子社區」。出身於鄉下的萬莫利萬當初設計這個社區時,即以家鄉的木造高腳屋為藍圖,望呈現出自己成長的環境。

看著這些當時象徵著新時代的建築,不禁為這個即將開始起飛,卻落入赤柬政權手裡的國家感到扼腕。或許在平行時空中的另一個柬埔寨,處處都是風格獨特的新高棉建築,在那裡不曾發生過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沒有後來興起的假民主實則萬年掌權的強人,在那個柬埔寨,人人安居樂業,過著全亞洲最時尚、最高水平的生活。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吳象元